
- 收藏
- 加入书签
数字化背景下中小学阅读空间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
摘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阅读的要求,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中对于文化强国、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的相关要求,加强中小学阅读空间建设和研究是落实相关要求的必由之路。本文围绕研究新型中小学阅读空间建设背景、现状、不足及创新等几个基本问题展开,促使优质中小学阅读空间建设,满足新时代人才诉求,与新时代国家育人目标保持一致,助力学校实现“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新时代育人目标。
关键词:数字化背景;中小学阅读空间建设;基本问题
基金项目:本研究系广东省教育规划课题“广东省中小学阅读空间与阅读共同体融合解决方案”(项目号:2021KJ2G908)研究成果。
1.背景:阅读空间的育人功能亟待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的文章中提到,“要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要“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阅读的要求,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中对于文化强国、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的相关要求,加强中小学阅读空间建设,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指导,是落实相关要求的必由之路。
阅读空间的内涵和外延,探讨阅读活动组织的有效形式,为中小学生阅读提供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
2.现状:关注数字化背景下阅读空间的功能拓展
2.1从数字化背景出发重新界定中小学阅读空间的概念和功能
关于阅读空间的概念,学界有三种界定。第一种将阅读空间界定为图书馆内的一个组成部分,阅读空间设置在图书馆之内。学者提出随着图书馆从传统借阅到功能多样化的转变,图书馆已从封闭式管理转变为开放式管理,图书馆空间和阅读空间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阅读空间已成为图书馆设计的关键(曹瑛轩,2020)。第二种是将阅读空间等同于图书馆,研究阅读空间,基本以图书馆的研究探讨为主(邱俊,2017)。第三种是认为阅读空间的概念超越了图书馆,指出阅读空间不仅仅指图书馆,而应是所有适合服务对象使用并为服务对象提供阅读服务的空间,包括书籍、适用的设备,以及一些服务设施,比如办公管理,储物间等(张丽娟,2018);Spencer M和Watstein S 提出“空间即是服务”的理念,他们认为,实体馆舍空间也成为一项图书馆的核心服务(Spencer M和Watstein S,2017)。
关于阅读空间功能,学界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有学者提出阅读空间可以帮助读者亲近图书、自主而愉快地阅读(艾登·钱伯斯,2007);也有学者提出阅读空间可以为每个年龄段的阅读者提供学习策略和阅读指导(朱莉·布拉德),有助于读者的深阅读并可以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也有助于图书馆自身的一些新型服务的开展;还有学者提出通过阅读空间的创新打造新的阅读模式,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阅读体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自发地参与阅读,保证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进行阅读和交流(刘若玉,2020)。最近学者开始关注“阅读+”背景下,“阅读+多元业态”的公共阅读空间的形式(严慧英等,2018);也有学者提出要深入研究使用对象和使用详情,提出普适性的方案,突出人性化需求、创新性的教育方式(张馨元,2015)。
2.2阅读空间的建设和管理进入数字化阶段
国外比较早关注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也比较早开始研究中小学阅读空间的建设和管理。国内对于儿童研究起步较晚,早期很多研究与实例多从国外翻译或引进,2010起相关研究逐渐增多。
关于中小学阅读空间建设和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在阅读空间建设上要关注儿童的权力。杜威提出要特别关注图书馆中儿童的权力。1897年,美国图书馆协会针对儿童图书馆问题展开了专题讨论,最终达成决议案(杜威,1896)。
第二阶段,提出要建设专门服务于儿童或青少年的阅读空间,IFLA通过了《儿童图书馆服务指南》《青少年图书馆服务指南》《儿童图书馆空间设计》等(IFLA,1926)。
第三阶段,提出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阶段、阅读认知方式等设计和管理阅读空间。有学者将儿童空间设计所需的全部资料进行归档。其中包括儿童人体测量学数据、针对残疾儿童的设施以及与儿童空间相关的产品、家具、装饰、娱乐设施与玩具等(琳达·凯恩·鲁思,2003)。也有学者提出要依据儿童不同的阅读方式,分析空间的特征来设计儿童阅读空间的布局(夏雨,2013)。
第四阶段,提出要关注数字化背景,要根据学校教育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变革建设智能化的中小学阅读空间(尹昌龙,2021),也有学者提出阅读空间作为学校学生公共的学习场所,在新型校园和新的教学目标的要求下,对阅读空间的设计要更加开放、灵活和综合。(陈羽婷等,2021)。
2.3以阅读共同体作为数字化背景下阅读空间建设的突破口
传统中小学阅读教学遭遇困境,亟待提升整本书阅读能力。学者提出传统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是就单篇单章的阅读教学,虽然内容繁多、类型多样,却不利于学生系统化地进行阅读训练,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限制。因此,学生对于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便显得尤为重要(董凯莉,2019)。《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中国教育部,201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习任务群”中“整本书阅读与探讨部分,要求“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教育部,2017)。
中小学阅读空间是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空间,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需要将中小学阅读空间和阅读共同体建设作统筹考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中国教育部,2011)。有研究者指出阅读空间的建设情况直接影响小学生阅读能力、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朱永新,2014)。有研究者指出要探索阅读共同体的构建,探索一个由阅读研究者、教师、家长、学生共同构成的相互尊重、相互倾听、相互分享、共同阅读的阅读场(廖向群,2018)。
3.不足:阅读空间无法满足新时代育人需求
3.1 中小学阅读空间的建设和管理尚未突破既有概念和功能的局限
针对中小学阅读的研究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第一,把中小学阅读空间放置到城市发展、社区发展等更高的空间格局中来研究的成果缺乏;第二, 把中小学阅读空间的建设和管理放入学生整个受教育周期的时间格局的研究成果缺乏;第三,把阅读空间置入中小学校整体建设和管理的系统格局的研究成果缺乏。
3.2教育变革、数字化背景下中小学阅读空间如何建设和管理的问题仍不清楚
新时代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学校阅读空间是孩子的重要学习场所,要助力学校实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新时代育人目标,需要基于教育变革、数字化背景开展中小学阅读空间和阅读共同体融合建设的系统研究。
3.3对本土优质中小学阅读空间与阅读共同体关注不够
21世纪国内中小学校在阅读空间和阅读共同体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可以为新时代高质量推进学校阅读空间建设和管理提供本土智慧。
3.4单一主体难以解决复杂的中小学阅读空间的建设和管理问题
未来研究需要运用多元化的方法,借鉴国际经验,从心理学理论、课程建设、阅读指导和学校管理等多个视角关照本土中小学阅读空间建设和管理的问题症结、实践智慧以及融合解决方案。
4.创新:探索中小学阅读空间的实践智慧与典型样态
着力探索中小学阅读空间与阅读共同体融合建设的现实问题、理论经验、实践智慧与典型样态,首先要解决好如下问题:
第一是回答阅读空间“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等基本问题。广东省中小学阅读空间与整本书阅读平台融合解决方案可以为阅读空间建设和管理提供方向性指导和价值校准参照;第二是回应“什么是适合中小学校的阅读空间”“中小学阅读空间如何有序、高效地运行”等策略性问题。是广东省中小学阅读空间与阅读共同体融合解决方案帮助中小学校转变学校阅读空间无序、低效的状态;第三是总结国内外中小学阅读空间的实践智慧,建立具有中国标识的多主体协同的中小学阅读空间与阅读共同体融合发展的实践范型,推进中小学阅读空间的功能向纵深发展,助力学校实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新时代育人目标。
数字化背景下新型中小学阅读空间建设研究的基本思路如下:
第一步,研究新时代中小学阅读空间建设与管理的现实挑战与未来方向。基于“现有的中小学校阅读空间不适应新时代学校育人目标”的假设,结合新时代学校教育的特点及对学生素养的期待,拟重点研究:一、现有中小学阅读空间建设与管理的现实问题与影响因素;二、新时代中小学空间建设与管理的标准体系;三、优质中小学阅读空间的内在结构与主要特征。
第二步,对国内外中小学阅读空间建设与管理进行比较研究。在初步论证“不适切的学校阅读空间无法满足新时代中小学校育人目标要求”这一判断的基础上,拟重点研究:一、国内外中小学阅读空间建设与管理的比较研究;二、优质中小学阅读空间的基本要素及特质。
第三步,对优质中小学阅读空间与阅读共同体融合建设的个案研究。以新时代中小学空间建设的标准框架为参照,选取阅读空间建设成效突出的优质学校或先行地区作个案,拟重点研究:一、中小学阅读空间与阅读共同体融合建设的实践样态;二、中小学阅读空间与阅读共同体融合建设的基本模型与实践智慧。
第四步,探讨中小学阅读空间与阅读共同体融合解决方案的模型。以适应新时代中小学阅读空间与阅读共同体融合解决方案为指向,借鉴国内外中小学阅读空间与阅读共同体融合建设的基本模型与实践智慧,基于大学、教育行政、教育出版、中小学等多主体协作,拟重点探讨:一、多主体协同的优质中小学阅读空间与阅读共同体融合建设运作框架;二、中小学阅读空间与阅读共同体融合建设与管理中多主体协同关系的构建;三、多主体协同的优质中小学阅读空间与整本书阅读平台融合建设的实践样态。
总之,立足新时代教育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诉求,融合先进经验与本土智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混合研究方法,按照“现状分析—先进经验—本土智慧—合作构建”的思路,从不同层面探索优质中小学阅读空间与阅读共同体融合建设的结构特质与实践样态,将有助于明晰新时代中小学阅读空间建设与管理的现实挑战与未来方向,探索适应新时代的中小学阅读空间与阅读共同体融合建设的基本模型,构建了多主体协同的中小学阅读空间与阅读共同体融合解决方案,使优质中小学阅读空间需要回应新时代人才诉求,与新时代国家育人目标保持一致,助力学校实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新时代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朱永新.新教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
[4]刘若玉.出版社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构建现象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传媒学院,2020.
[5]曹瑛轩.高校图书馆阅读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与研究——以沈阳大学图书馆室内设计为例[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20.
[6]朱茜.数字时代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特征及传播价值——以合肥市为考察中心[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20.
[7]郭昕.农村小学“书香校园”阅读环境建设的策略研究——以扬州市S小学为例[D]扬州: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20.
[8]孙洁.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服务现状与创新对策研究——以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图书馆为例[D]扬州:扬州大学,2019.
[9]董凯莉.基于“云舒写”平台的语文混合式阅读教学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9.
[10]张丽娟.基于交互模式的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空间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建筑学院,2018.
[11]邱俊兰.中小学公共阅读空间的趣味性设计与实践[D]长沙:湖南大学建筑学院,2017.
[12]张馨元.儿童公共阅读空间——绘本馆的开发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5.
[13]张苏媛,张水.人工智能(AI)支持下的小学语文分级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5):52-55.
[14]陈羽婷,刘严杰,郑晓莹.对于新型校园阅读空间设计的几点思考[J]居舍,2021(4):95-96.
[15]尹昌龙.智能化阅读空间与智慧书城建设——以深圳书城中心城的智能化实践为例[J]新阅读,2021,(05):50-52.
[16]Dewey,U.S. Bureau of Education Papers prepared for the World's Library Congress held at the Columbian Exposition,1896.
[17]Ingrid Bon, Andrew Cranfield, Karen Latimer.Space design of children's Library.National Library Press,2014.
[18]Spencer Watstrin S.Academic library spaces:advancing student success ande helping student thrive.portal:libraries and the acad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