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越南儒学家庭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摘要:越共十三大报告重点推出了新时期越南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构建越南文化价值体系、发挥人民主体力量,促进越南人民全面发展,推动传统文化价值与现代价值理念紧密融合”。儒家思想自秦汉传入越南以来,经历数个朝代的变迁,最终发展成为越南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越南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部分思想精髓仍为越南民族所遵循,不仅与越南当代构建的现代价值理念有诸多契合之处,还利于中越两国共同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儒学;越南;家庭教育;当代价值
引言
越南与中国山水相连,毗邻而居,很早就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在历史上,儒家思想对越南社会产生了的深刻和广泛的影响,成为越南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以自上而下的建构方式,渗透到越南民族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情感特征和风俗习惯之中,使越南成为“儒教文化圈”的一部分。儒家思想传入越南后,它的发展经历着一个从受抑制到推崇的阶段[1]。10世纪,吴朝、丁朝、前黎朝时期,越南奉行“尊佛抑儒”政策,佛教尊为国教,朝廷重武轻文,儒教和儒生的地位受到抑制。到了李朝时期,佛教的发展达到鼎盛。但李朝初年,越南开始建立了中央集权制政权,为巩固政权,朝廷开始宣扬“大一统”的儒教,开始重视儒学,推行“儒、释、道三教并尊”政策,儒生的地位日益上升,儒教得到初步发展。李陈朝,儒学进一步发展,儒士阶层人数增多,力量不断壮大,朱文安( 1292年-1370年)正是这一时期力推宣传儒学的越南大儒之一。随后,胡季犛(1336年–1407年)夺陈政权,建立胡朝,实行“限佛尊儒”政策。后黎朝(1428-1527)开始,越南“独尊儒术”,儒教发展达到蓬勃发展的鼎盛时期,儒家思想成为越南封建社会国家意识形态和传统文化的主流。
1.越南儒学家庭及其教育思想
1.1越南的儒学家庭
儒学家庭是传承儒家教育思想、德育思想、家庭伦理观必不可少的重要载体。武玉庆在《越南家庭文化》中将越南儒学家庭定义成三类:一类是严格意义上的儒学家庭,这类家庭大多是有声望、品德高尚的世家大族、达官显贵,也有清正廉洁的地方官员,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从小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有良好的儒学教育,是儒家思想的躬身实践者。二是:严格崇儒的家庭。通常这类家庭中的家长是博而不精的儒生,为显示自己的家庭是有儒家风尚,有礼教、有家法的家庭,他们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孙后代学习儒家纲常,守礼法,遵秩序。三是:普通儒学家庭。这类家庭通常是中农、贫农或是小地主阶级,他们没有接受过儒学教育,大多没有学识,不通字义,但受到儒家精神的影响,家庭和睦,立家规家法。笔者认为,只要是尊崇儒学的家庭都可称之为儒学家庭。
1.2越南儒学家庭教育思想
越南儒学所蕴含的仁爱、和谐等精神,越南儒士阶层所践行的忠、孝、信、勇、仁等理念取之于中国儒家学说的思想精髓,并且广泛应用于越南社会发展。当然,传入越南的儒家思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越南儒学在传播与发展的过程因为与越南本民族传统相结合而有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与中国相比,越南人对“忠”“孝”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国的“忠”侧重于“忠君”,旨在巩固君权、父权的绝对权威,而越南的“忠”加入了“忠国”的内容,体现了越南人的国家至上的观念和民族意识;至于“孝”,越南则有“大孝”“小孝”之分,“大孝”指孝国孝民,“小孝”才指孝顺父母[2]。但相通之处在于,中越儒学的“忠”“孝”观都作为家庭伦理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而在越南影响深远,经久不衰。
越南著名的教育家、研究学者武玉庆也在《越南家庭文化》一书中了肯定儒家学说中的价值精髓,详细论述《明道家训》中蕴含有众多关于家庭教育思想的内容值得关注,他在书中说:儒家学说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与家庭密切联系,可以使家庭变得有文明有礼、秩序井然,可以从许多儒学家庭教育价值观中提取精华运用到当代甚至后世。不管是传统家庭还是现代家庭,都应该将‘情义’二字渗透到家庭教育当中[3]。
2.越南儒学家庭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近年来国内外文化价值进行研究、探讨与争鸣,传出不同的“声音”,纷纷倡导传统回归与文化价值重建。近年,越南总书记阮富仲在各大会议的讲话中也频频讲到:“越南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之魂。其中,越南传统的家庭文化价值已经深入每个家庭成员的骨髓之中,成为了越南民族克服重重困难的巨大精神力量。在新形势下不断推动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必需要发挥人民的主体力量,促进越南人民全面发展,推动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理念紧密融合”。
2.1在构建现代价值理念方面的价值体现
越南现代价值理念内含“爱国”的质朴民族情愫。越南儒学家庭教育思想所倡导的“忠孝”观,并非仅仅局限于家庭范围的“忠于君(君主、父权)以及“父母之孝”之内,而是赋予其政治色彩,衍伸到国家、社会之上,即政治领域内的“忠君爱国”“国家之孝”,这一思想是当代越南民族“爱国”价值观的源本,是越南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展现出越南民族英勇无畏的爱国热情的精神。正是以越南儒家学教育思想中的“忠孝”观为指导,是对为国家、民族、人民而勇于献身的一种肯定和褒扬,更体现了对爱国主义这一道德准则的至高推崇,与现当代的越南推行的核心价值观“爱国”高度契合,是当今越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越南现代价值理念充盈“修身”的理想人格与道德修养。受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当今的越南人仍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耳熟能详。“修身”思想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人格,也影响着越南人理想人格的塑造和追求。“修身”思想的鲜明价值取向与越南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高度契合。在继承“修身”思想精华的基础上,越南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自强、忠实、负责、守纪、创新”现代价值理念正是“修身”思想相契合,是儒家传统修身思想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产物。
越南现代价值理念满含“仁爱”的儒学精髓。越南人民自古以来就具有“重情义”的民族品格,直到儒家学说传入越南,越南人才将其概括为“仁”字。“仁”是儒家思想最核心的价值理念,是最高道德原则,它包含丰富深刻的内容,其中最基本的内涵即“仁者爱人”的个人之“仁”,它以个人为起点扩展至家庭。秉承“忠恕之道”和“中庸”原则,与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弘扬“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的儒家伦理准则,树立良好的家庭风尚,建设“温饱、幸福、进步、文明”的现代越南家庭。社会层面的“仁爱”主要为人在社会中内在素养和外在标准。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具体来说就是“恭、宽、信、敏、惠”。与越南倡导的“团结、自强、情义、忠实、负责、守纪、创新”,正是传统的价值理念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建立了有效联系,成为每个越南人精神血脉的一部分。政治之“仁”,即“仁政”,政治之“仁”是“民富、国强、文明、和平”的现代价值观发祥地,提倡和谐、以和为贵则一直是儒家的基本精神,受这一思想影响,越南从古至今都在秉承这一理念,在追寻“和谐”价值理念的构建中,积极传承儒家“和为贵、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思维方式,追求“和平”的民族价值观,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会,构建民富、国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民族价值观。
2.2在品德教育和人格塑造方面的价值体现
《越南民族传统精神的价值》中提到“có đức thì an dân,có đức thì thông cảm với trời đất,thì gió hòa,mưa thuận”,大致意思是“德高才能安民抚民,德高才能感化天地万物,风调雨顺”。越南胡志明主席也说过:“Có tài mà không có đức thì là người vô dụng,có đức mà không có tài làm việc gì cũng khó.(有才无德人无用,有德无才事难成)”。越南的一句俗语:“tiên học lễ,hậu học văn(先学礼,后学文)”,强调做人先知礼,“礼”指的就是“修养、道德”,做人守先要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和道德水平,而后再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由此可见德性教育的在是越南儒学家庭最为重要的部分。无论在中国还是越南,都以“做人”教育为主,即通过的德性教育和人格塑造来培养“仁人君子”。“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仁爱、恭敬、谦让、“恕道”精神以及孝悌为本、仁礼存心等儒学家庭教育思想是“做人教育”宝贵的财富,为充实和完善新时代越南青年道德教育提供丰厚的思想文化滋养,当今社会理想人格的塑造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当今教育也应该通过对人良好德性的塑造来建构人格,重视人格修养与完善。从这个意义上儒学所尊崇的尚义崇仁、克己内省、博学多能、明礼诚信、德才兼备、恭而有礼,所倡导得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所阐述的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为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德性教育和人格塑造。
2.3在越南家庭文化构建方面的价值体现
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越南也十分注重家庭建设,把每年的6月28日设立为越南家庭日。儒学家庭教育思想深深植根于越南几个世纪以来的家庭文化生活中,其中部分思想精髓是越南传统家庭遵守的道德标准,为涵养越南现代家庭道德教育提供了沃土和宝贵资源,对良好的家风建设仍有许多积极的价值。就儒家所提倡的家庭教育思想,虽然有些因为时代的关系而不再适用,但其中具有永恒性、普适性的内容,仍值得我们在当今现实条件下大力倡扬。
弘扬忠孝文化,建设美满家庭。《论语·为政》中就有“孝慈,则忠”,以及越南落实到“小家”的忠孝观,表现为父母对子女的慈爱之心、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之意、夫妻之间的忠贞之情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互敬互爱。普及儒学的忠孝教育,教导子女尊敬长辈,孝顺父母,懂得感恩,将孝心落实到日常的家庭生活当中,同时家长重视家风建设,提供有利于子女成长的家庭环境,使得子女健康成长,引导孩子之间相亲相爱、以和为贵,在这样的互动之中,美满幸福和睦的家庭得以实现。继承和弘扬忠孝教育,建设幸福美满家庭正是儒家之“仁”在家庭生活中的彰显,孕育儒学幸福观的源泉——仁,并仁为核心的忠孝悌智勇对越南建设“幸福”家庭具有深刻的现代价值。
恭敬辞让之“礼”也一定程度上涵养越南“文明”家庭。礼在儒家思想中的内容虽包含了等级尊卑之礼,但也不能因此否定“礼”在当代积极的价值,那就是以仁为核心的恭敬辞让之“礼”在越南当代社会是非常必要的,是维持越南家庭伦常秩序的规范和准则,守礼则家庭和谐融洽,文明有序;无礼则人心涣漓、家风不正。因此,建设越南“文明”家庭,离不开“礼”对家庭良好风气的培育,离不开“谦恭礼让”的这一文明的交际方式。
儒学的家庭教育,也为越南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材与工具。伴随这儒学南传越南,儒家学派的家训、家书《明道家训》《朱子家训》《家礼》和启蒙读本《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古籍在越南流传。随后越南当地的儒学继承者、践行者们还不断总结凝练家庭教育的经验,进行了积极的借鉴和效仿而产生出以宣讲仁爱、忠孝、诚信、爱敬、纲常等伦理为主要内容的训条、家训和礼俗写本,对培育良好家风、对越南当今“温饱、幸福、进步、文明”的家庭文化建设和价值重构具有积极意义。
3.结语
对越南儒学进行深度挖掘与合理利用能够为中越两国的文化交融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是构建中越文化共同体的生长素和营养液。在中国儒学的基础上,越南对儒学家庭教育思想继承弘扬的突出表现以及挖掘越南儒学家庭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可以加深中越两国哲学、文化上的交流和互学互鉴,形成两国人民对儒学家庭教育思想精华的文化认同,还推进了中越这两个不同主体之间的文化共享和共建,促进中越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实现中越两国人民民心相通,最终使文化共同体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
参考文献:
[1] 梁志明.论越南儒教的源流、特征和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1995(1),26-33.
[2] 孙衍峰.儒家思想在越南的变异[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8(4),115.
[3] 越南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第一卷)[M].河内:越南国家事实政治出版社,2021:143
本文系2022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院级项目《越南儒学家庭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的最终成果。
作者简介:
黄增玲(1997-),女,汉族,广西南宁,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越汉语言文化的对比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