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农业农村部 生态环境部《畜禽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技术指南》解读

冯振强
  
卷宗
2023年3期
许昌学院 法学院

摘要: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其中畜禽粪污是重要的农业废弃物,在生产有机肥、生态循环农业、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了能更好地开发利用以及管理畜禽粪污资源,农业农村部颁发了《畜禽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技术指南》(下文简称为《指南》),对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规划布局,加强利用粪水资源,提升污染防治技术措施,以此发展绿色循环农业。

关键词:农业农村部;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

一、目的和意义

目前我国粪污产废量巨大,粪污产生量在1亿吨左右,而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畜禽粪便产量逐年增加,畜禽粪便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因此加强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改善农村环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畜禽粪污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废弃物,合理的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对保护环境、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总量大且分布不均衡,大部分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相对薄弱,对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重视程度不够。为指导各地科学有序推进畜禽粪污治理工作,确保污染防治水平与畜禽养殖业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畜禽粪污特点和我国当前规模化养殖发展现状,在总结国内外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经验基础上,针对当前实际工作需要和畜禽养殖粪污管理现状,编制《指南》,为养殖场户在粪污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理过程中提供技术参考,指导畜禽养殖场做好粪污分等贮存、利用及达标排放工作。《指南》明确了以种养结合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大型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治理的技术路线和建设要求,为推动建立现代种养结合制度提供了政策依据,提出了以“集中收集处理为主、分散收集处理为辅”为主要建设方式的粪污处理工艺选择原则,为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工艺选择提供技术支撑,明确了大型养殖场(小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以及肥料化利用设施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根据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要求以及目前我国环保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通过对畜禽粪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并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总的来讲,《指南》对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及配套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基本要求

规模化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设施规划应在养殖生产区内,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投入使用。粪污收集管网,包含了运输工具的清洗设施。布局应根据养殖规模,以畜禽养殖密集区域和周边环境为主要考虑因素,结合养殖场生产工艺特点与区域环境容量,合理进行布局,加强全局的统筹。畜禽粪便通过配套管网收集后到符合条件的处理设施集中处理。粪污储存池可按需设计配置,便于就近就地还田利用和资源化利用,把粪污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粪污运输道路应避开村庄、居民区,不能影响当地的正常生活和环境卫生。根据粪污处理工艺流程及区域环境容量要求,合理布局粪污处理设施。以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为目标,按照畜禽粪污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原则,通过清洁生产和设施装备的改进,减少用水量和粪污流失量、恶臭气体和温室气体产生量,提高设施装备配套率和粪污综合利用率。重点围绕生产沼气、沼肥、肥水、堆肥、沤肥、商品有机肥、垫料、基质等以资源化利用为目的的处理方式,兼顾作为场内生产回冲用水、农田灌溉用水和向环境水体达标排放等处理方式,规范建设标准,科学建设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设备,促进污染防治与畜牧业协调发展。

三、主要内容

(一)粪水资源化利用

粪水资源化利用是将畜禽粪污变成有机肥、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过程。粪污资源化利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有效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粪污经过处理后可产生有机肥和饲料,也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或生产有机--无机复混肥,既能实现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又能促进农作物生长和土壤改良。《指南》提出粪水生物分区域分类利用,针对不同粪尿来源,采用合理的粪水资源化利用方式。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有储粪、还田、灌溉等功能的沼气池,将收集的粪污经发酵处理后可用于还田或灌溉,实现种养循环一体化。加强化粪池的建设,其中,化粪池主要作用是储存粪便、污水,并将其分离和处理,通过化粪池内壁的机械作用、重力和气体压力作用,将粪便和污水中所含的水分分离出来,粪便被留在池中,沉淀物通过排泥和清泥排入到下游。粪水由清水管直接进入化粪池内发酵堆肥等其他处理系统。同时也要加强沼气池的建设,因为沼气池主要是利用粪便中沼气能源,用沼渣沼液还田,因此沼渣还田不仅可以减少化肥污染,而且可以减少化肥使用量和减少肥料用量,同时还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因此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规模较小的养殖场也可以通过改造提级和新建有机肥厂等措施,对收集来的粪尿进行堆沤无害化处理或者输送到农田,作为肥料。鼓励利用现有设施和场地改造建设沼气池、太阳能热水器、沼气工程等设施。畜禽养殖场应在新建畜禽养殖场内进行配套建设,加强管网系统和收集转运设施的建设,将收集的粪尿就近送至配套处理设施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新建或改造沼气工程,包括太阳能热水器、沼气工程等,应该与粪污处理设施同步设计施工,并预留粪污及污水处理接口。

(二)粪污处理工艺选择

在《指南》中明确指出了粪污处理工艺选择原则,根据规模化养殖场生产工艺特点,结合粪污资源开发利用、粪水资源化利用情况和环境承载能力,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可选择干湿分离方法处理猪、鸡尿,或干清粪和沼液沼渣使用方法处理猪粪、鸡尿等。干湿分开是将沼气、污水、污泥进行分离后进行运输和处理的方法之一。它不仅可以解决沼气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而且可以有效地减少能源浪费。对于废水处理也具有一定效果。对于粪污综合利用技术,《指南》提出可选择厌氧消化、好氧发酵、堆肥等三种方式处理粪便和污水。由于我国畜禽养殖场数量多,规模参差不齐,粪污资源的来源广泛,种类多样,因此要规范化粪污资源的收集和治理。其中,规模养殖与散养的养殖方式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养殖场的规模,合理布局粪污消纳设施。同时养殖场具有建设用地差异大、粪污排放量大、排放时间不规律等特点,对此需要选择合适的粪污处理工艺,方能发挥其治理的最佳效果。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用地要求相对较高,规模越大,建设条件越复杂。另外不同规模的养殖场对粪污储存管理等要求不同,因此对投资的成本控制能力也不一样,需要根据规模合理确定投资费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消纳设施建设成本高、技术复杂、工艺要求严格,同时部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在处理工艺选择上也存在差异,基于此,粪污处理工艺选择。

(三)设施建设要求

畜禽养殖场应根据养殖污染防治要求和当地环境承载力,配备与设计生产能力、粪污处理利用方式相匹配的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设备,满足防雨、防渗、防溢流和安全防护要求,并确保正常运行。为了更好地规范养殖场,在《指南》中提出了设施建设的要求,要求规模以上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应与生产工艺配套,采用干清粪工艺、干湿分离工艺或厌氧+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形成闭环运行模式。粪污收集和输送系统应设置于远离养殖区或粪污储存池等地,便于与养殖场分离,同时也方便机械和人工操作管理。规模以上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总容积一般应不小于1000立方米。 粪污分配器应设置在畜禽舍外,并远离养殖场进出道路、饲料和饮水等地方,便于维护使用。粪污分配器宜采用地埋式,也可采用固定式,安装方式由养殖场自主决定。粪污分配器一般安装在养殖场进料口附近、粪便和尿液存储池附近或粪便运输通道的侧面。分配器进出槽口间距一般不小于3米,进出槽口宽度不小于8厘米并应设置防溢装置,分配器周围应设置挡水墙。规模以上养殖场应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输送、处置以及资源化利用设施。畜禽养殖场所产生的粪污应进行全过程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采用人工湿地等生物方法处理粪污时,应对微生物种类及其数量进行筛选和鉴定,确保微生物具有足够的降解有机质能力。采用厌氧发酵方式处理畜禽粪便时,应选用不含抗生素或限用的菌剂或高效低毒的抗生素替代物。

(四)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方案设计与实施

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工程施工、运行管理等诸多因素,因此在设计粪污处理工艺时必须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才能确定正确且可行的粪污处理技术方案。因此在粪污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指南》明确要求畜禽粪污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用于生产有机肥或用作农业有机原料。还提出粪水资源化利用技术方案的设计原则和主要内容,在保证不破坏土壤结构、不改变农田原有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工艺技术,通过改造、提升等方式对粪污进行处理,提高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目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方案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模式:一是采用堆肥发酵和生物处理技术的典型模式;二是通过厌氧发酵等环节实现无害化处理的“一场两池”模式;三是通过添加菌种实现堆肥化的“一场三池”或“两场多池(槽)”建设技术;四是采用生物稳定化处理等技术实现生物肥料化利用的典型做法。

另外,在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中,应加强风险防控,防止污染环境。严禁将粪污处理设施交由个人或单位代为运行、管理和维护,要严格执行粪污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的有关规定要求,防止“半拉子”工程。规模以上养殖场要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落实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户消池、村收运”的收集转运和资源化利用机制。养殖场要按规定建设粪便污水沉淀池、污水提升装置和渗滤液收集池等处理设施,并配套建设污染防治措施;使用防渗漏或防漏膜等防渗材料建设沉淀池雨污分流改造,鼓励配套建设储液池等沉淀设施。规模以上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及污染防治配套设施,实行“一户一表”管理制度。大型养殖场建设规模在1万头以下的畜禽养殖场,可根据粪污产生量自行确定处理设施规模;5000头以下的畜禽养殖小区应按照规定安装并使用畜禽粪便污水处理设备;对于有条件且周边环境敏感、人口集中区的畜禽养殖小区,应采用种养结合等方式处理粪污。总之,加强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的建设,能推进畜禽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引导畜牧业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爽.畜牧业粪污处理方法探讨与研究[J].区域治理.2022,(25).

[2]杨亮,肖英平,陈安国.规模化猪场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J].湖南饲料.2011,(6).45-48.

[3]孙晶,黄亮,曲亚红.猪、鸡的粪污处理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2013,(1).40.

作者简介

冯振强(1977.8—),男,汉族,河南新郑人,法学博士,许昌学院,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