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双减下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双减政策下,教育部门要求小学教师应当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压力以及课堂学习压力,传统的小学美术作业设计显然难以满足目前的教学需求,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当不断地创新多元化的小学美术作业设计,顺应时代的不断变化与发展。本文将从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的要点和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双减;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策略
双减政策背景下,部分小学美术教师的作业设计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往往需要占用学生过多的课余时间,长此以往,会使学生逐渐对小学美术课程产生消极的心理,违背了小学美术学科开设的初衷。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尽可能减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将培养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为主要教学任务,进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的要点
(一)提高小学美术作业质量
小学美术作业是小学美术教师检验学生成果的重要手段。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设计与布置作业时,应当尽可能地将多种教学目标融入其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直观地看到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接收的美术知识以及掌握的美术能力,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重点与难点的教学,有意识的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意识等方面进行培养[1]。
(二)提升小学美术教师素养
只有不断提升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才能够使其持续地设计出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年龄特点、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的美术作业,进而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小学美术教师在设计美术作业时,需要充分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对美术教材、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设计出能够满足学生兴趣需求、完成美术教学目标、符合美术教材内容的作业,才能够对学生的美术知识与美术能力进行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设计生活化小学美术作业
1、作业题材生活化
小学美术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作业题材,不但能够加强美术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还能够让学生对现实生活、场景、物品等进行细致地观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在为学生布置绘画任务时,可以将“我的妈妈”作为作业的主题,让学生回到家中对妈妈进行观察,并将妈妈的形象画在纸上,不但能够对学生的绘画能力进行锻炼,还能够拉近亲子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2]。
2、作业材料生活化
在以往,小学美术教师在设计小学美术作业时,往往以绘画作业为主,作业的材料也局限在一支笔上。在双减背景下,为了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小学美术教师也应当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适当地融合生活化材料。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可以设计“变废为宝”的美术作业,让学生对身边废旧生活材料进行收集,并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废旧生活材料进行加工,使其成为一个装饰品或是有实际用途的物品。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够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进行培养[3]。
(二)设计自选式小学美术作业
1、分层自选作业
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审美意识等进行分析,并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开展分层教学,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美术水平进行作业的自主选择,不但能够让不同层次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还能够使全部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美术知识与美术能力。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在讲授完“对折剪纸”相关知识之后,可以为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剪纸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进行自主选择,不但给予了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还能够对学生的剪纸能力进行巩固与锻炼,进而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美术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爱好[4]。
2、创意自选作业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作为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目标,小学美术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也应当通过创意作业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而达到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在讲授“我们班级的标志”后,可以以此为题,让学生自主进行“班级标志”的设计,不但能够给予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发挥的空间,还能够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
(三)设计互动式小学美术作业
1、生生互动作业
为了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通过设计生生互动式作业的方式,调动班级中全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在完成美术作业的过程中,实现观点的碰撞,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力与创造力。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在讲授《彩膜脸谱》后,可以组织学生自行选择伙伴,互相进行脸谱的绘制,不但能够对学生的绘画技巧进行训练,还可以为学生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美术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
2、师生互动作业
小学美术教师作为课堂的教学者和参与者,其在设计美术作业时,除了加强生生互动之外,还可以通过设计师生互动的作业,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其形成友好的师生关系,并能够和谐地相处。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在讲授《有趣的拓印》后,教师可以先在纸上拓印不同颜色、不同样式的花纹,并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在教师拓印的作品上进行绘画,最终共同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还能够加强师生的互动与交流,为美术教学活动顺利地开展奠定情感基础[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作业的设计时,应当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维,设计出高质量美术作业。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活化、自选式、互动式的小学美术作业,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美术知识与美术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等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邹雅琼.优化美术作业设计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J].科普童话·原创,2022(7):120-121.
[2]王宇婷.针对"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美术作业设计创新的研究[J].新课程,2022(26):20-21.
[3]周妍溪.“减负”背景下小学美术作业 ——设计如何有效促进美术课程创新的发展[J].电脑校园,2020(6):2380-2381.
[4]陈月.美术多维度作业设计拉近"双减"后的家校共育[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2(9):146-148.
[5]邓远婷.“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作业设计与管理[J].文渊(中学版),2021(8):1790-1791.
作者简介:史珊境,本科,漪汾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