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中式建筑风格在校园建筑中应用研究
摘要: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中式建筑作为文化载体之一,与文化的传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时代的进步,校园建筑设计风格也越来越百花齐放,风格多样。设计了一所中式校园建筑,期待师生在浓浓古典中式韵味校园环境中徜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下学习生活,在每一位少年心中都播种一颗文化自信的种子。基于此,对中式建筑风格在校园建筑中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式建筑;校园设计;中式意境营
引言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体系为主,也充分发挥了木结构和材料的特点。木结构在中国建筑中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其取材容易、可塑性强、延性好、抗震等优点,在现代建筑结构设计中经常被采用。同时,由于中国传统木结构也有自己独特的建造技术特点,可以组合成不同形式的积木,其中木构是其主要的支撑方式,也保持了整体结构的稳定,这也是中国传统木构模拟和实践的基础。
1现代中式建筑的设计理念及文化内涵探究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在文化遗产方面面临巨大挑战,并面临着其他国家的文化冲击,特别是城市化,许多高楼林立,数以千计的城市生活在快速和压力之下,人们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中国现代建筑的推广还旨在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文化与现代城市的特点结合起来,将传统建筑的要素与现代象征融合起来,使城市文化在建设过程中更加人性化,满足人民生活的精神需求,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一方面为创建中国现代特色建筑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当前建筑设计实践提供了可行的策略,并在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之间搭建了桥梁。 我国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表示:住宅文化结合了历史、地理、民族和艺术,住宅建筑作为住宅文化的载体,是传承历史和延续文明的重要手段。因此,如果中国建筑文化得不到积极保护和传播,就会逐渐丧失文化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因此,只有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才能在现有中国建筑文化的基础上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回答以往住宅建设发展的问题。因此,中国现代建筑应体现出。
2中式建筑形象塑造
如何使学校能够满足师生在生活学习中的功能需求,传承和弘扬朱镕基文化,展示中国建筑传承的美学,建设具有独特鲜明中国形象的校园,是项目设计思考的主要目标。旨在借鉴优溪历史文化建筑、旧村落、优溪县古建筑,以及朱子家寺、紫阳公园、中国风景等中国建筑。学校正门的设计采用对称的中国式大门,学校大门继承了文化门,它是以白色的木质主材墙为基础,雄伟壮观,屋顶呈燕子峰状,看起来优雅自然,两边都是以组合的形式建造的 从而全面提升了学校大门区大气中中国式入口的形象。 在有限的条件下,中国传统建筑尽可能地协调建筑空间和园林与景观的和谐,既温柔又温柔,将坚硬的建筑空间融入大自然的温柔美中,以彰显中国传统哲学。学校的设计借鉴了中国科学院塑造环境景观氛围的方法,实现了场景教学。学校景观采用传统的园林方式,运用中国传统魅力的色彩、朱子文化的图形符号和植物空间的建设,营造出优雅、庄严、简单、自然的景观空间,让师生感受到丰富多样的景观空间。
3中式校园设计的要求和特点
3.1天人合一:人文环境与自然气场和谐共存
中国传统建筑主张“天人合一、四水归堂”,讲究“静”“净”。新中式建筑不仅要遵循传统建筑的空间思想,还要意识到现代建筑空间的功能性质,并要创造出弹性的建筑空间。传统中式建筑中,一般由多个庭院构成建筑主体,再由多个建筑主体通过若干道路连接成有机整体,此类建筑分布充分体现了传统中式建筑的空间表现力,也极大丰富了多个建筑间的时空联结与构成。作为新中式建筑,其理念中就必须包含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与生态观,以及天人合一思想。而在传统的中式建筑设计理念中,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长期贯穿其中,并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简而言之,我国传统建筑十分重视人类活动与自然事物的有机结合,因此在现代的中式建筑理念中,此种理念也必须得到保证。要着重强调东方的文脉元素特征,与周边的自然环境以及建筑风格融为一体,并结合现代建筑简单明了的特点,以人文环境与自然气场和谐共存为最终目的,深刻地将天人合一理念烙印在该建筑风格之中。
3.2选取节能材料
一方面,在校园绿色建筑设计中要选择节能材料,尽可能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的消耗。为了减少能源消耗,需要在保证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利用可循环的建筑材料,在选择建筑材料时考虑材料的选取地点。如果本地有合适的建筑材料,应优先使用本地材料,这样可以减少运输费用,保障建筑材料的安全性,同时还能避免污染环境。另一方面,校园绿色建筑设计要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校园建筑设计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很多学校在进行校园建筑设计时十分重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尤其是在布局设计和材料选取方面。因此,校园建筑设计必须对建筑整体布局进行科学设计,并且选择性价比高的节能材料。
3.3校园环境空间的优化设计
良好的学校环境可以减轻师生的工作和学习压力,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在具体的设计优化过程中,它可以结合生态建设的概念,以适应当前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还必须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成本,同时减少建筑工作量。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减少对原始建筑设计的修改,根据原始景观和地形对不同功能区内不同建筑的设计和布局进行审查,并保持建筑风格与校园环境之间的高度一致性。
3.4校园道路交通的设计
在进行校园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道路交通部分至关重要。设计师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对校园内的交通干道和支路进行合理的设计。主干路连接校园出入口和主要建筑出入口,支路连接学校不同区域。设计的过程中,不同功能的交通路线不能交叉设计。合理布置物流人流等交通流线。在校园中,要为师生提供多层次、便捷的行车道路和步行条件。校园内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在教学行政区与各个教学楼之间要设置连接主干道的支路,使消防车顺利通行并能顺利到达校园内的每一幢建筑。合理布置非机动车停车位,根据实际使用需求以及精准的测算,在学校主要和次要出入口、教学楼、学生宿舍和教工宿舍附近布置不同大小的停车场地。
3.5意境创造虚实相生
“意境”是中国美学中最具民族特色的理论概念,几乎贯穿和渗透到所有艺术领域。“意与境浑,情景交融”的意境理念,深刻影响着中式古典建筑的审美发展,在传统造园和建筑的实践中,意境的创造成为不可否认的创作灵魂。中式古典建筑一直讲究利用建筑群体的围合来营造空间的“意境”之美,无论是北方的四合院、南方的内天井,还是西南的一颗印、三坊一照壁,都是通过建筑组群的围合布局,形成“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庭院空间。
结束语:作为建筑艺术创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新建筑的设计理念必须结合理论与实践,实现概念的新颖与独特性。中国新楼的设计源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如何将新旧设计理念结合起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楼,需要对设计理念、审美价值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未来的新建筑不能单方面照搬传统建筑,必须放弃忽视传统设计概念的现代设计。
参考文献
[1]李若松.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校园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10):73-75.
[2]黄卢超.校园规划及学校建筑设计探究[J].江西建材,2022(04):98-99+108.
[3]徐经纬.校园规划及学校建筑设计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03):52-53.
[4]向卓睿.新建大学校园建筑设计与施工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07):65-66.
[5]李林强.江南地区新中式中小学建筑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