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青岛市海洋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对策浅析
摘要:青岛海域拥有丰富的海洋自然旅游资源和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具备建设海洋旅游目的地的先天条件。本文分析了海洋旅游的概念和分类,阐述了青岛海洋旅游资源的优厚先天条件,分析了其海洋旅游发展的现状及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海洋旅游的对策。
关键词:海洋旅游;现状;对策
海洋占全球面积的71%,远超过陆地面积,有非常大的开发潜力。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进一步凸显了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1海洋旅游概念及特征
根据众多学者的相关研究,海洋旅游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旅游者离开常住地短暂前往海洋及其相应的海岸线进行以海洋资源为基础的海洋观光、海洋探险等满足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的所有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海洋旅游也称蓝色旅游,是一种新兴的利用海洋资源的旅游方式,是相对于红色旅游、黄色旅游和绿色旅游来说的,丰富了我国的旅游体系,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1]。
1.1根据海洋旅游活动形式开展的不同,海洋旅游活动可以分为六类:海岸带旅游、海岛旅游、群岛旅游、远洋航行、环球航行以及海洋旅游向虚拟世界的延伸[2]。
1.2根据海洋旅游的活动范围划分,海洋旅游可以分为海滨旅游活动、海面旅游活动形式、海底旅游活动和海空旅游活动[3]。
1.2.1海滨旅游活动:主要依赖滨海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等海洋旅游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
1.2.2海面旅游活动:主要在海面上进行的海上体育运动等的旅游活动。
1.2.3海底旅游活动:主要是指在海底修建各种海底观光园或利用潜艇开展海底探险旅游。
1.2.4海空旅游活动:主要包含以下几类:海上放风筝、滑翔、跳伞、直升机观光等。
2青岛市海洋旅游资源情况
青岛“山海岛城”自然交融,连为一体,海域面积约为1万平方千米,近岸水域沙质优良,海岸线总厂约817千米,占山东海域海岸线的三分之一,共有海岛70个,具有大大小小的像鳌山湾、胶州湾、灵山湾、浮山湾等海湾34个[4]。
2.1青岛海域因资源地域组合的差异性导致了其具有多种多样类型丰富的海洋自然旅游资源。青岛有以第一海水浴场为代表的坡缓沙细、风平浪静的海水浴场,有以位于黄海之滨的有“海上第一名山”之称的国家级AAAAA级景区崂山为代表的海岸山地,有以田横岛、小麦岛等为代表的美丽的海岛,有以石老人为典型代表的海蚀柱。同时青岛的水族馆和海底世界具有丰富多彩的独特的海洋生物,海岛海域周边具有丰富的海参、鲍鱼和虾等渔业资源[5]。
2.2青岛市除了具有丰富的海洋自然旅游资源外,还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积淀了具有独特文化特质的海洋文化资源。青岛沿海海滨有众多具有文化色彩的建筑,如栈桥、八大关风景度假区,海军博物馆等展览馆舍,中国海洋大学沿海高校,以中山公园为代表的特色滨海公园,以五四广场和世纪广场为代表的沿海城市广场,以中山路为代表的滨海步行道等等,相关的特色建筑众多[6]。
青岛是一个有着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先民们从古至今的渔民生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海洋民俗文化。全国知名的民俗节日——田横祭海节就是典型的海洋民俗文化,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青岛有领跑中国海洋远航的海运文化,先天具备形成港口的自然条件,其中琅琊港是中国记载的最早海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因其军事战争战略要地的重要性,青岛自古以来就具有丰厚的海洋军事文化,海军博物馆就是青岛海洋军事文化的典型代表。
青岛国际海洋节、“青岛之夏”艺术节、青岛“海之情”旅游节、国际航海博览会、青岛沙滩文化节等等与海洋有关的节庆活动的举办,进一步增加海洋文化的吸引力。
3青岛市海洋旅游开发现状
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和丰厚的海洋文化底蕴都为青岛发展海洋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青岛市政府也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尤其是海洋旅游业的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制定了2018-2021年青岛市全域旅游规划,依托青岛在山海等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上的先天优势, 进一步重点突出海洋休闲旅游、观光旅游等发展方向。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主赛场的浮山湾海域建成以海洋旅游与海上体育为核心的海上体育运动旅游中心;开发了石老人等两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田横岛等四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了一批现代海洋文化旅游景区[7]。
4青岛市海洋旅游开发存在的不足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青岛海洋旅游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青岛在发展海洋旅游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4.1制度、规划缺乏统一性。虽然青岛制定出台了一部分加强海洋旅游资源开发的制度和规定,但是仍然不足以支撑青岛海洋旅游业的发展,虽提出了要统筹全局统一规划,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仍不能进行全局发展,而只是针对性的发展某一个旅游点。并且山东禁止进行海域休闲垂钓,严重影响了海洋旅游休闲业的发展。
4.2基础设施薄弱。海洋旅游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青岛开发海洋旅游资源的速度越来越快,吸引了许多旅游者前往进行海洋旅游,一部分游客也不注重进行保护,导致对海洋旅游资源的破坏,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一些相配套的基础设施未能及时跟上,像是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设施极度缺乏。
4.3海洋旅游产品开发单一,发展业态相对落后。青岛的海洋旅游资源丰富,不同的旅游资源可以开发出不同的旅游形式。但是现状青岛主要的海洋旅游形式主要是海水浴场、海岸风景观光娱乐为主,或者说虽有开发别的海洋旅游产品但严重落后,仍是针对普通旅游者,显然缺乏创新创意。海洋自然旅游资源和海上文化旅游资源相互融合程度不够,缺乏相对应的商务会展、海洋研学之类的海洋旅游产品,休闲养生度假类和海上婚庆、海空旅游、虚拟海洋体验之类的高端产品较少[8]。
5青岛市海洋旅游的发展建议
5.1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了2022-2025年青岛市全域旅游规划,依托青岛在山海等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上的先天优势,进一步重点突出海洋休闲旅游、观光旅游等发展方向。健全海洋旅游产品体系:以一湾、多岛为架构,将青岛的区位和资源优势转化成为产品和市场优势,着力塑造“海上画廊”海洋旅游品牌,打造国际知名海洋休闲旅游目的地。
5.2加强海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景区的交通建设,针对旅游旺季交通拥堵的情况,在路口增设车道、增加停车场和车位的数量,缓解交通压力;对老旧设备进行维修升级,提供舒适的游玩环境,增强游客的旅游黏性;加快餐饮业、医疗、银行等服务业的优化布局,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5.3创新旅游产品开发方式,实现滨海、海底、海面、海空立体开发。依托海洋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围绕“山、海、岛、城”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针对不同的旅游者,开发个性化的海洋旅游产品项目。滨海旅游:例如滑沙、玩沙、海水浴场、沙浴等,同时也要着力开发建设海岸特色文化建筑,增加旅游同城市的融合性。海底旅游:例如探险游、海洋生存体验、深海游等高端产品。海面旅游:主要是开发像是帆船运动、滑水、冲浪、游艇、摩托艇、邮轮、游览海上城市等终端产品。海空旅游:主要是滑翔、高空跳伞、直升机观海、热气球观海等。自然与人文结合:主要满足内陆人民对海洋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体验,将海洋自然风光与海洋渔民风俗相结合,例如体验海洋民俗文化。除此之外海洋旅游也要与高科技结合,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人无需下海就可以体验到去海洋旅游的自然惬意。
5.4加强营销宣传,开发精品旅游路线。在开发好海洋旅游产品项目后,一方面要着重开发专项精品旅游路线,重新进行海洋旅游路线的规划布局,打造特色品牌,如胶州湾—灵山湾—鳌山湾—滨海公园—港中旅—海洋温泉—田横岛等景点的滨海度假旅游路线,海军博物馆——中国海洋大学——青岛观象台旧址等的海洋科技文化旅游路线。另一方面要加强青岛海洋旅游目的地的宣传和推介。在利用传统的营销方式进行营销的同时,要善于利用微信、微博、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实现旅游目的地“线上+线下”的全方位营销。创新营销内容,青岛整体的营销内容应该突出本地丰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风光特点,制造展现整体形象的宣传片通过各种新媒体进行宣传。
参考文献
[1]侯京淮.海洋旅游资源开发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经营与管理,2020(11):156-160.
[2]李斌.大力发展海洋旅游 助推经略海洋[J].人文天下,2020(24):126-128.
[3]李斌.大力发展海洋旅游 助推经略海洋[J].人文天下,2020(24):126-128.
[4]王盼盼,韩呈毅,刘森.基于健康中国2030战略下的海洋生态康养文化旅游研究——以青岛市为例[J].城市建筑,2020,17(24):25-26+74.
[5]王嘉琪.青岛海洋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研究[J].才智,2015(08):356-357.
[6]柳宾.青岛市海洋文化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决策咨询,2020(03):91-96.
[7]赵明辉.青岛市海洋休闲经济发展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7(02):14-17+24.
[8]柳宾.青岛市海洋文化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决策咨询,2020(03):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