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传统文化的儿童益智玩具设计研究

谢磊
  
卷宗
2023年5期
上海布鲁可积木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玩具作为儿童游戏最主要的材料,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随着物质文化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儿童玩具的要求越来越高。儿童玩具使用者的特殊性使得儿童玩具设计区别于其他产品设计,本文将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对儿童益智玩具进行设计和研究。

关键词:儿童益智玩具;产品设计;榫卯结构

引言

随着科技的日渐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玩具已经成为儿童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亲密伙伴之一,既能满足儿童好奇心,增加其对事物的新鲜刺激感,又能开发大脑,提高其认知能力,辅助家长陪伴孩子成长。但现阶段市场上以电子产品和大量的塑胶类产品的玩具居多,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动手动脑能力的提升都有一定的局限。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技术博大精深,从建筑斗拱到鲁班锁,无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号召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的今天,传统木作文化用于儿童玩具的设计中,既可以很好地开发儿童大脑,锻炼其动手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又能使广大儿童从小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对树立文化自信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1.儿童益智玩具的特征

1.1可充分利用性

儿童的身心发展迅速,并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兴趣会不断转移。功能单一的玩具会很快让儿童失去兴趣,玩具购置不久就会被丢弃,而后再购买大量新的玩具。这种现象既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又造成对社会的资源浪费。另外根据Carly Dauch、Michelle Imwalle 等学者的研究,相比提供较多的玩具,在相同环境下提供较少的玩具,幼儿会用单个玩具进行较长时间的玩耍,大量玩具反而难以持久吸引儿童[1]。考虑到人机尺度,2-6 岁的儿童身高在 81.6-127.2cm之间,身高跨度较大,玩具尺寸大小要能适应较大跨度的儿童身高,且要考虑儿童的站姿和坐姿等不同游戏姿势。以上分析要求现阶段的玩具设计能够达到可充分利用的效果。

一套使各部件都能被和谐利用的完整的玩具使用系统,更符合当今儿童玩具设计的潮流。只需改变相应的模块,而不用改变整个结构,便能达到玩具功能和造型的改变,这便是模块化儿童玩具设计。目前很多的玩具设计均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如积木类、拼图类、组装类玩具。这种设计方法相比传统的玩具设计方法,减少了新玩具设计和生产成本的投入,进而减少了用户的购买成本。由于变换方式多样,用户使用的时间也更持久。对于设计人员来说,优化、提升、更新等都更加容易,能更快捷地满足用户反馈的需求。运用模块化方法设计的儿童玩具,在不同的游戏过程中能创造出不同的造型和功能,每次创造都是一个全新的过程,让儿童在进行游戏的同时,锻炼手脑协调能力、设计和策划能力、创造能力,增强意志和品格,提升自信心。再将信息、自动化等技术融入模块化玩具设计中,进一步增强玩具的趣味性和创造性,在玩乐时儿童会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模块化设计方法可以说是提升儿童玩具可充分利用性的有效设计途径。现阶段很多玩具如电子积木、电路拼图玩具等都采用了这一设计方法。

1.2 适龄性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均不相同。儿童玩具设计应当考虑儿童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出适合该阶段儿童的玩具,以明确的功能定位满足儿童各时期成长所需。对儿童来说,简单的玩具不具备挑战性,过分复杂的玩具则会使儿童受挫、失望,最终放弃,导致儿童错过提高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技能的最佳时期。目前的玩具设计通常将适龄性作为玩具设计的重要组成成分。大部分儿童玩具会明确标出建议使用年龄,部分模块化玩具可以通过不同的模块拼接方式跨越较大的年龄层次,使用范围变得更为广泛。

1.3 可参与性

儿童除了有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外,也有一定的社会性需求。社会性是指儿童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获得的各种人际关系与特征,以及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人际倾向性。儿童的社会性需求主要指与父母的交往需求和与同伴的交往需求。根据 Angana Nandy,Elizabeth Nixon 和 Jean Quigley 的研究,处在父母支持和合作的状态下,父母参与玩玩具的程度与幼儿的情感发展呈现正相关的关系。由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弱,有不少玩具特别是益智类玩具,需要家长的协同操作才可以使用[2]。不少玩具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儿童的社会性需求,如模块化儿童玩具,可以与同伴合作搭建一个大型城堡,也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完成消防汽车等更复杂的造型。除了在功能上考虑同伴的参与性之外,目前的儿童玩具的设计在结构上也考虑到同伴的参与,如为了让儿童和成人都能顺利地拼装模块玩具,单个模块的尺寸设计既适合儿童的手部大小,也考虑到成人的手部尺寸。

1.4 安全性

2005 年,我国对六类玩具产品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包括童车、电玩具、弹射玩具、金属玩具、娃娃玩具、塑胶玩具,未获认证的玩具产品,将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性活动中使用,可见对玩具安全性的重视。现阶段的儿童益智玩具设计在材料上,均选择选择绿色无污染的材料。在玩具的结构上,以单一结构为主,不制作过于复杂、部件过多的结构,不含易掉落导致儿童误食的小零件,采用圆形、无棱角、无尖刺等形式。充分考虑到儿童手部体积小、力量较小以及喜欢将物品放到嘴里啃咬等特点,玩具的体积和重量均适中。

除了基本的材料和结构的安全,现阶段儿童玩具的设计也充分考虑色彩和声音的安全。儿童益智玩具中的色彩可以带给儿童不同的视觉感受和生理刺激,在进行儿童玩具的色彩设计时,需要遵循色彩搭配的美学原理和儿童的身心特征。音准准确、音质较高的儿童玩具更有利于儿童的听觉发展,在有声玩具的设计中,同时也将音色、音质、节律、韵律、音调都纳入声音安全的考虑范围[3]。

2.榫卯结构的儿童玩具设计思维

2.1 儿童玩具的设计要素

目前,儿童市场上益智玩具多以插拼玩具为主,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认知特点,以造型鲜明、简洁为主,采用榫卯结构设计以动物、水果、玩偶、建筑、交通工具为载体,通过各种造型的构件拼插搭建而成。简洁易辨识,让儿童从造型简单的玩具入手,培养兴趣,后逐渐增加榫卯结构的难度。

2.2 材质的选择

市场上的儿童玩具多以布艺、塑料、金属、木材为主制作成的。新闻、网络媒体经常出现一些关于儿童玩具质量隐患的报道,“异味”“劣质”“有害”等报道频频出现,其中不乏知名公司大品牌的玩具,这让家长不知如何为孩子选购安全、健康、放心的玩具。从安全、环保、耐腐蚀、耐摔的特点出发,榫卯结构的儿童玩具以传统的木制材料为主,玩具必须结实耐摔,结构的稳定性能有效防止因儿童摔打而变形,不易破碎,不受酸碱的腐蚀,也有效防止儿童误吞食。考虑儿童体质尚未健全,采用原生态的木质材料,安全、环保、无异味,能有效保证儿童的身体健康。

2.3 丰富玩具的色彩

由于儿童年龄较小,对于一些色彩丰富的实物具有好奇心和兴趣感。通过观察,一般儿童都喜欢红、黄、蓝、绿鲜艳又纯正的颜色。在制作过程中,改变木质本身单一色彩的观念,考虑儿童具有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等特点,在设计时需要避免使用灰暗,深重等不易辨别的色彩,以免产生模糊不清的视觉效果[4]。利用较强感染力的色彩吸引儿童,激发对于物体的辨识度,容易对玩具产生兴趣。

2.4 多变的结构设计

根据儿童阶段性的特点,设计从大到小的成套玩具,最小的玩具用最少的榫卯结构制作,容易拼装,吸引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简单榫卯结构的物块,组合出玩具的形态,使儿童在拼装的过程中,感受到物块之间的组合产生的乐趣。以简单的角榫接合,用于儿童熟识的水果、动物形态中,既有功能性又不失大方美观,对物件认知也更加明确,能有效提高儿童的想象力。依次根据玩具造型的复杂化而增多榫卯结构,榫卯结构的种类众多,随着难度的增加,可以采取接合榫、双棕角榫等进行拼装,使儿童对于榫卯结构的连接方式也有更深刻的认识,提升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可采用比较有代表性的榫卯结构, 如槽口榫、挂钩榫、穿带榫、银锭榫、龙凤榫、明榫、暗榫等多变性的接合方式,对于增强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都有很大帮助。榫卯结构的儿童玩具大大激发孩子空间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增加拼插的多样性,才使得拼插玩具更加丰富有趣。

2.5 可拆装榫卯结构的特点

考虑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玩具的趣味性,在榫卯结构凸凹的基础上,去除钉胶,依旧保持其结构的牢固性,同时能够进行反复拆装,有利于儿童探索,求知。利用儿童玩具积木和拼图的原理,将玩具的趣味性、多功能性、安全性相融合,既展现了中国传统榫卯结构的工艺,又体现了拆装结构的乐趣性,能够满足儿童在这一阶段的发展需求。

3. 结语

随着人们育儿观念的改变,儿童玩具也在不断地更新替换,从简单的寓教于乐玩具过渡到智力开发,能力提高,功能性强的辅助学习工具。国内儿童玩具市场不断受到国外新颖、高科技玩具的冲击,这种传统的榫卯手工艺已经离人们生活越来越远了,我们在保持传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地学习、创新、改造榫卯结构的儿童玩具存在的一些问题,将其与新型交互设计相结合,将趣味性、益智性、安全性、充分体现在玩具中,设计出外观造型独特,有益身心健康的儿童益智玩具。将榫卯结构中加入多元化产品应用到儿童玩具中,创造民族品牌,改变国外玩具占领儿童市场的局面,让世界各国都认可和喜爱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玩具,加深儿童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税梦瑶.学龄前儿童益智教育玩具研究[J].包装工程,2019,40(22):198-202.

[2]周艳,李青.我国智能玩具研究现状述评——基于2002—2014年中文文献[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1):113-120.

[3]许纤纤. 基于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亲子互动产品设计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

[4]沈建.色彩在儿童积木玩具设计中的情感表达[J].工业设计,2019(10):55-5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