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论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终身体育成为高校体育发展的主流趋势,高校要响应全民健身的政策,加强对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视,注重对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体育兴趣与体育能力的培养,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体育的发展。本文将简要阐述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分析终身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育的意义,并提出高校终身体育教育的实施策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高校教育;终身体育;方法策略
终身体育强调个体文化观念与终身教育观念,促进个人身心发展是终身体育的目标,在新时代,终身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方针,是终身体育教育的思想源泉。体育是健康生活、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将体育贯穿人的一生是终身体育的核心,因此,高校要将体育教育与终身教育相融合,对体育内容进行拓展和补充,开展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一、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就必须了解当前的教育情况,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实现体育目的、形成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只有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终体育运动意识,提高身体素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高校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体育技术技能的培养,教学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较低,缺乏全面健身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进行有效的锻炼,没有形成终身体育意识[1]。大学生长期缺乏运动,身体素质较差,活动能力弱,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较浅,往往是出于教师的要求才进行运动,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体育教学多以教师为主导,按照教师的计划和安排进行,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运动训练,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教师积极进行创新改革。
二、高校开展终身体育教育的意义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而高素质的人才不仅需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需要具备健康的体魄,体育是提高人身体素质、改善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在高校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增强学生的运动意识,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让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掌握健康的运动方式,使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高校体育教育作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高校要抓住时机,将终身教育融入到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终身体育观念,让学生掌握人体知识与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提高独立锻炼的能力与身体素质,为终身体育锻炼做好智能储备[2]。同时,终身体育符合新时代对高校教育的新要求,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终身体育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将其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育素养,还有利于体育事业的发展。
三、终身体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融合策略
(一)更新体育观念,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终身体育思想,使体育教育目标由知识技能传授转变为思想、素养转变,改变体育经济项目学习的现状,注重对学生体育能力、运动习惯、意志品质、体育兴趣等方面的培养。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新时代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升,要求人才既要具备专业知识,又要拥有充沛的精力与强健的体魄,高校作为社会人才输送的主阵地,要与社会体育接轨,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视,认识到终身体育的重要性,转变教育观念,使体育教育符合社会发展、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教师要发挥教育和引导作用,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行为习惯的培养。为此,在现代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更新体育观念,将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相结合,改变长期以来"栓羊式"的教育方式,将学生当作独立的个体,进行差异化教学,对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掌握学习途径,增强体育运动意识,为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拓展学生参与空间,培养终身体育兴趣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教师要拓展学生参与空间,加强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的融合。首先,教师要搭建体育兴趣小组,在进行常规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课外体育运动,对拥有相同运动兴趣的学生开展训练活动,加强运动指导,以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课外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体育活动,将课堂进行延伸,从而达到巩固与拓展的目的。其次,要开展体育竞赛活动,营造活跃的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产生竞争欲望。教师要在完成项目训练后,开展竞赛游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竞争,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竞赛活动中获得愉快的运动体验,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运动的乐趣,从而提高运动积极性。兴趣是驱动人主动行动的重要因素,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征,在体育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兴趣,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活动时,要注重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提高参与热情,促进体育意识的形成。
(三)创建良好教学环境,培养终身体育习惯
在高校教育中,教师要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利用学生的进取心与集体荣誉感,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培养的运动锻炼意识。如组织团体越野,让个人融入集体,进行户外体育活动,让学生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在活动中锻炼体育技能,感知体育精神,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奠定基础。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通过开展多样化的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终身运动能力,使学生能够自觉、坚持完成体育锻炼。此外,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期坚持,教师要强化体育习惯的培养,监督和指导学生坚持锻炼,使运动锻炼成为自动化的行为模式,形成终身的体育动机,从而达到终身体育教育。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是学生进入社会的转折点,是在校学习的最后一环,终身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延续,高校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因此,高校要加强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的衔接,推进教育改革。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更新体育观念,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拓展学生参与空间,培养终身体育兴趣;创建良好教学环境,培养终身体育习惯,以高校为实践场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张爱国.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01(3):64-67.
[2]胡光义.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究[J].体育风尚,0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