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校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的融合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进行了新的发展阶段,高校应对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的积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二者有效融合,推动当代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本文从高校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意义出发,简单分析了高校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融合策略,希望能以此提高高校整体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优秀人才。
关键词:高校;劳动教育;体育教育;融合
引言
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学生明确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而体育教育则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劳动是开展体育教育的重要基础,而体育教育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思维的关键方式,有助于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将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结合起来,有助于全面素质教育的有序开展。但实际上,如今的高等教育中劳动教育被弱化,有的高校甚至没有开设劳动课程。所以,在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的融合过程中,要结合教学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实现劳动与体育的有机融合。
一、高校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帮助学生改变思想,树立良好的劳动意识
将劳动教育融入到体育教育中,可以采用游戏教育的方式,这会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劳动教育,且还能让学生在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中感受到劳动带来的积极作用。高校还可以从日常的衣食住行入手,让学生在洗衣、打扫等劳动中掌握生存技能,养成较好的生活习惯。高校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比如让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到劳动基地中去锻炼,或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还能借此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体育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运动训练项目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从新角度认识劳动教育,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劳动意识,促进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的有效融合。[1]
(二)保证素质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将基本的知识与技巧传授给学生,还要通过不同的活动实现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思维去解决有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将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相融合,可以让学生在提高劳动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更好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不仅能保证素质教育质量,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高校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将体育教师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促进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有效融合
在高校教育体系中,要重视体育教师的积极作用。要想让体育教育更加专业化、有效化,必须要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要深刻认识到劳动教育的作用,将劳动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来,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会一定的劳动技巧,学生才能在未来有更好的生活。为此,高校应组织体育教师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帮助教师意识到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意义;体育教师应对劳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融合进行思考,明确怎样才能将体育教育和劳动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让学生不仅能通过教学活动掌握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还能学会一定的劳动知识,形成劳动意识。体育教师是开展体育教育的主要执行人员,只有他们才能对学生内心对体育教学的期待更加了解。另外,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融合离不开体育教师的帮助与支持,所以要将体育教师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才能有效促进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的有机结合。[2]
(二)更新高校教学理念,重视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的有效融合
很多高校的体育课程都设置了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但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这就让体育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为了让体育活动效果得到增强,高校应合理筛选体育活动,对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要的体育项目更加重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除此之外,高校应进行有效的考核机制的合理制定,针对学生体育活动参与情况不能以学生的出勤率为唯一指标,在评价学生的表现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劳动活动的积极性等,为劳动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融合开展提供保障。只有让学生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才能让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的融合得到真正落实。高校要将体育场馆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将体育场馆的应用加入到劳动教育中。目前,有部分高校的体育场馆数量及设备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并不相符。相关部门应对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给予更多支持,保证高校体育场馆数量和质量满足高校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的教学需要。另外,高校要注重校企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劳动的机会,提高学生劳动意识与劳动能力。
(三)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合作,确保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有效融合
很多家长认为劳动教育和一些社会活动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学生的任务是学习,让学生去劳动和参加社会活动只是在浪费时间,所以很少让学生参加。而实际上,一些家务劳动和社会活动也有着很好的体育锻炼效果,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十分有利。[3]所以,高校要多与家长沟通,加强与家长、社会的联系,让体育教育深入到学生家庭和社会中来,并进行劳动教育、体育教育内容和项目的深入挖掘,实现对体育锻炼方式的创新。比如,体育教师可以在水果采摘的季节组织学生去果园开展帮农摘果活动,将具体的采摘任务分配给学生,根据学生的采摘情况进行评比。在学生劳动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体育的角度开展技术指导工作,重点介绍动作要领,让学生都能登上高梯采摘果实。在一番努力下,学生不仅能收获水果,还能掌握相应的体育锻炼技巧,提高自身力量和协调性。
总结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要想培养出更多符合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优秀人才,就应对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更加重视,意识到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意义,引导体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手段促进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有机结合,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助力我国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睿.论高校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融合[J].泰山学院学报,2022,44(04):124-128.
[2]盖清华.高校体育教学融入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体育视野,2022,(04):62-64.
[3]潘龙.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