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梅州市五华县红色旅游资源调查

文家晓 林煌 严凯晴 李文彬 张涛 貌红杰
  
卷宗
2023年9期
广东培正学院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是当前国家对革命老区扶持的重点项目之一。而五华县作为广东省的重点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县,全县共有1594位革命烈士,革命遗址总数达173处,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欠发达革命老区。推动五华县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五华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劣势分析,优化发展思路及对策建议,助力五华县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将独有的红色旅游资源传承转化为乡村振兴发展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五华县;红色资源;对策建议

基金项目:广东培正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22014)

引言

目前,越来越多党员干部和群众纷纷走进红色旅游景区、场馆参观学习,通过旅游的方式进一步了解红色文化。与此同时,全国多地也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红色旅游需求,设计红色旅游产品,传承红色基因。本文主要围绕梅州市五华县红色旅游资源展开研究,重点了解五华红色体验馆、中央苏区革命博物馆、古大存故居的发展情况,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新路径。

一、当地红色旅游资源基本情况

(一)五华红色体验馆

五华红色体验馆是梅州市第一个以现代科技方式来体验红色革命文化的科技馆[1],其占地面积1085m²,馆内目前采用的是三位一体的展示法,主要以“历史事件+英烈影响+情感升华”三个主要形式为主,通过传统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特色表现手法,展示了五华苏区人民光荣的革命斗争历程[2],而其中的现代科技的运用正是贴合了年轻游客的喜好。因此,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参观。

(二)中央苏区革命博物馆

该馆设计总面积近1000 m²,共展出了6000余件文物、资料等,其中包含82件国家一级文物。馆内全景反映了中央苏区从开辟形成到中央红军长征和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情况。

(三)古大存故居

古大存故居在广东省五华县梅林镇优行径村中。总体建筑面积约800 m²。古大存曾居住在左横屋,面积约222 m²。其故居曾被敌人烧过3次,至今故居中仍保存着断壁残墙,内陈列着古大存石雕像及有关古大存革命活动100多件文物、照片。

二、研究设计

红色旅游资源作为集参观、学习和教育于一体的重要载体,不仅具备着经济属性,其政治和社会属性也尤为突出。而红色旅游资源的受众群体、对当地发展的实际帮助情况等究竟如何?本研究主要针对当地游客和本地居民展开了调查。本研究主要针对红色旅游资源现状、当地游客及周边本地居民对五华县红色旅游资源的看法展开研究,具体调查情况如下所示。

(一)受众群体逐渐多元化

近年来,参与红色旅游的人数增长速度仍不见下滑,红色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产业的一大部分。由表格可知,五华县红色资源游客中,80后、90后和00后的占比更大,而60后和70后游客占比较少。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从前以中老年游客为主要对象的红色旅游,现正在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年轻人逐渐成为参与红色旅游资源的“主力军”。

(二)吸引优势以历史意义为主

研究发现,吸引游客再次参观的影响因素以历史意义占比最大,展示形式、基础设施和服务相对吸引优势较弱。由数据可知,五华县红色资源的吸引优势在于拥有丰厚的红色旅游资源,资源优势成为五华县革命苏区的最大优势,而相较低的“服务到位”选项一定程度上表明五华县红色旅游资源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三)红色资源整合度不足劣势突出

通过研究得知,游客及当地居民均认为五华县红色资源丰富,但资源分散,没有系统的规划与合理的整合,交通不便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也是导致整合效果差的重要原因之一,进而影响游客的参观、学习体验。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影响五华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

1、陈列形式与宣传途径单一

在调查中,多位游客认为当地红色旅游资源趋同化现象严重,缺乏新意和吸引点,当地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虽作为重点项目,但总体上无法展现出其独特性,难以通过红色旅游板块带动其他板块发展。此外,当地目前红色旅游的发展模式仍以场馆内参观学习、解说、模拟感受等方式开展,与当前游客所需求、偏好的方向无法贴合,创新性缺乏,难以吸引游客进行再次参观; “红+古”(红色旅游+古村落) 是当前红旅行业扩展的主要模式,在当地也只能见到“红+古”较为单一的发展模式,较少见到“红+绿”(红色旅游+绿水青山)“红+乡”(红色旅游+美丽乡村)的发展模式和项目,且占比低,且三种模式的发展均较为浅显,未能较好地将不同内容融合,呈现出内容分离的情景,难以吸引游客;未运用好互联网、社媒平台进行宣传和打造相关IP,导致宣传形式、途径单一,影响力较弱。中央苏区革命博物馆和古大存故居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有效融合还需进一步加深,其发展模式亦有待进一步探索。

中央苏区革命博物馆和古大存故居景区的宣传基本上是基于当地居民及游客游览后“人传人”的口碑传播,其他的宣传方式、传播方式少之又少。

2、提高对红色旅游的重视程度

五华县所具有的历史特色和红色基因的乡土文化是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更是在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资源与潜在力量。[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国家政策和真金白银的投入。目前,五华县红色基因传承发展资金投入力度不足,缺少资金扶持使得红色文化村落发展难以掀开发展新局面。

3、当地整体经济实力较弱

若为当地是革命老区,且具备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常常是面临着缺乏青年力量或是处于边缘较贫穷地区的现状。梅州市五华县目前也出现缺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并且宣传的费用较为缺乏。当地的教育以及文化等多个方面的产业都存在发展不成熟的现象,致使五华县自我改善不明显,且更新较慢,因此对红色旅游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近年来玩过旅游业迅速发展,掀起红色旅游热浪,因此各景区的问题逐渐暴露于眼下,如住宿、吃食、游玩、购物、娱乐等各方面的基础设施设备缺乏等。

4、当地资源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

由于资金投入欠缺,五华县各地的名人故居、抗战遗址、革命老区等都仍未得到较好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更别说旅游产品的开发程度。红色旅游资源内景点、陈列宣传内容多陈旧落后, 更缺乏现代化数字的设施设备,对展示丰富鲜明的红色文化只能是“心有余力不足”。可见,当前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方面都亟待提升。

5、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素质偏低

红色旅游作为新兴产业之一、作为旅游行业的新秀,但当地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一,红色导游员和解说的素质偏低,多以口头语、无逻辑无吸引性的讲述,难以充分反映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特别是景点的导游员以及解说员,在经过多次讲解、带队后,已无了第一次解说的热情,俨然像个“机器人”,毫无感情、无热血的讲述,难以让游客感受到革命中的热心,更是难以达到红色旅游资源的教育效果。

6、景点分散,开发难度大

五华县红色旅游资源全县共173处革命遗址总数。但各景点所间隔距离路途遥远,且不在同一个方向,导致红色旅游资源难以协调发展、统筹开发,难以发挥红色资源的整体作用,进而导致投资进展困难。此外,五华县红色旅游资源多分布在自然条件相对较差,村落较为偏远,当地居民较少,开发难度较大。

(二)加快五华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1、提升红色活文化体验

红色历史要想“活化”,不能仅靠讲解员或导游进行简单的口头讲述或图文展示,这是无法将红色文化深入人心、刻入脑中的,并且,这种方式依旧是停留在传统的参观学习思维,并未与时代共进。特别是,随着互联网、视频时代、VR技术的发展,人们更偏向于从碎片化的视频、短小精简的文字和图片、接近现实融入历史中获得知识、感受文化。因此,五华县红色资源的开发要根据现今旅游市场和游客的偏好、要求及时代发展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升级。因此,当地要将红色文化与互联网进一步融合,打造“互联网+红色文化”,创新利用互联网宣传红色旅游资源,提升吸引力;丰富表达形式,开创场景式、参与式的创意表达,将当地红色文化、红色旅游资源与短视频相融,创造“红色文化视频”话题,利用群众的想法,扩大红色旅游景点的宣传力度;贴合游客喜好,增设体验感项目,比如打造重现当年片段的场景剧,设计让游客体验当年生活的体育馆,结合沿线的红色景区风貌打造主题乐园等,并增加纪念馆,制作纪念品进行销售等。

2、加强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的培训

红色旅游是潜移默化教育的新形式之一,具有展开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4]。因此,区别于普通的山水风光景点游,红色旅游对导游员、解说员的要求更高。[5]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仪容仪表、清晰明了的表达能力,更要求他们要理解红色旅游资源的历史、内涵及重要意义。这就使得他们不仅需要通晓当地的革命历史,更要对地区、国家的历史具有一定的了解程度,以便能在游客提问时解答疑惑。因此,这就要求导游员、讲解员要研读我国的历史故事,才能为当地红色旅游添上色彩。

3、政府部门应加大重视程度

在本地区应多加倡导青少年返乡,带着自己的所学所得,并将其运用到家乡,以带动家乡的发展建设,充分营造返乡氛围。此外,政府部门应针对红旅制定方针政策,加大宣传、推广,增加本地居民收入。放宽政策,增加返乡筹码。为投资主体提供切实地帮助,解决投资主体面临的实际困难,以此为当地树立良好的招商引资形象,推动景区进一步完善,丰富景区建设,以形成多元化游客类型,进一步提高红旅游客的消费水平,增加当地经济效益。

4、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配套设施

经过调研发现,当地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不足,政府应加大对当地红色旅游景区的专项资金投入。主要以争取规划、资金上的扶持和多方融资,借力开发的两种主要方式,丰富资金投入主体和渠道,鼓励和吸引不同主体将资金投向红色旅游业。

5、增设村落之间的公共交通

目前,当地游客主要乘坐的交通工具是以大巴的形式,到达五华县之后再继续打车到达目的地,无连贯路线的车辆,只能依靠游客自身前往,这也是导致游客较少的原因之一。因此,可通过增设便民车或观光车,贯穿多个旅游资源景点,提高村民以及来访游客的便捷性,提供一个便捷的交通方式,增加吸引力度。

6、充分整合资源,形成复合发展模式

由于游客主要由历史意义吸引而来,因此单一的红色旅游很难再次吸引游客重游,特别是由于时代的发展,游客们已不再喜好“博物馆式”的旅游方式,游客更倾向于“体验感强”“融入度高”的旅游活动体验中。因此这要求五华县要充分整合好全县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避免出现孤立存在的旅游资源,提高不同旅游资源之间的依附性、渗透性。转变红色旅游的开发思路,发挥好五华县中目前所有的“绿水青山”,将红色旅游资源与其结合,形成“红色+绿色”的复合发展模式,以“1+1>2”的形式发挥整体作用。

四、总结

红色旅游这项事业含有着经济、文化、政治、历史、教育等多重意义,并且具有着鲜明的特色,而这也体现了红色旅游是一项需要多个部门多个地区合作的社会系统工程。五华县虽然拥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是不论是开发利用水平、还是整合程度均处于较低水平,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可见,其整体的发展空间仍较大,尤其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仍有着巨大的进步空间。所以,当下应当正确分析五华县红色旅游资源的优势,加大开发力度,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制定出相关对策。但同时也要在发展中正确认识到当前五华县红色旅游资源的可优化部分,将劣势尽早转变成发展的优势,提高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的建设档次,丰富游客类型,提高当地效益,推动五华县发展成旅游经济强县,带动当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家佳,王伟.深入开发红色资源 打造红色文化新高地[J].档案与建设.2022(03):69-70.

[2]肖伟青.梅州田家炳纪念馆正式开馆[J].源流.2021(09):36.

[3]朱祥明,成英.传统村落武术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与路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22(03):95-99+131.

[4]徐凌菲.“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效用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7(09).

[5]邱欣,邓振锋.浅谈乡村旅游发展中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西部旅游.2021(05):5-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