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时代高校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婚育观关系调查研究

徐波礼 杨挺 陈佳丽
  
卷宗
2023年10期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就业形势严峻。女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意识不强,对自己的职业目标不够明确等等。他们择偶观积极理性,对待婚姻比较现实,但也存在着对不婚不育现象认同率高、婚育观念不强等问题。女大学生对待婚育问题的态度,会影响她们今后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发展,对事业的追求也会使她们对待婚育问题的态度受到影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引导高校女大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婚育观念,培养女大学生规划人生的能力,处理好职业生涯规划与婚育关系,显得尤为重要。重视女大学生的早期职业规划,把她们的婚育规划与职业规划对接起来,在促进女大学生就业、构建美满家庭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女大学生;婚育观

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和浙江省《关于加快建设育儿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高质量发展建设“浙有善育”工作方案(2022—2025年)》的文件精神,要推进婚俗改革和移风易俗,加强对青少年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的教育和引导。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战略。

一、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通过开展随机抽样调查等方式进行。选取浙江某大学生群体,发放《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女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婚育观调查问卷》电子版207份。收回207份。男性答题67人,占比32.37%;女性答题140人,占比67.63%。答题人年龄主要为00后,即18-22岁的占比96.62%,其中,大一、大二学生156人,占 75.36%,大三、大四学生47人,占22.71%;研究生4人,占1.93%。全部未婚未育,其中独生子女占比30.92%,非独生子女69.08%。63.29%的学生来自农村地区,其余36.71%的学生来自镇、县级市、地级市及以上。此样本能够显示出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较多的来自农村地区及家庭有1个及以上的孩子。

二、高校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高校女大学生有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概念,但是还不够具体清晰。

(一)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但主动规划意识不强

被调查的140名女生中,有127人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重要,占比90.71%。有80%的女生在校期间做过职业生涯规划,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112名女生中有92人占82.14%只做过1-3年的规划,16人 14.29%的做过3-5年的规划,只有4人3.57%做过5年以上的规划。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期间女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重要,而且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做过职业规划。但是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来说1-3年的职业规划更多的是学业生涯规划,在大学期间获得哪些证书、考出多少资格证、获得奖学金、顺利毕业等等。还没有正式开始考虑就业与生育的部分。或者说高校有关婚育的教育尚未普及,可以适当将婚育知识纳入高等教育的序列。

( 二) 专业认同感不强,兴趣爱好难以匹配职业

调查的140人女生中,有明确兴趣爱好的只有87人,差距与没有兴趣爱好的不大,说明00后,都把时间花在刷手机、玩游戏上,没有发展出有益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高职的学生缺乏兴趣爱好的培养。愿意把兴趣爱好当作就业目标的更少了,只有79人占比56.43%。

表2.1显示只有22.14%的女生明确表示喜欢目前的专业,72.14%的女生觉得专业一般。说明相较男生而言,女生对自己的专业认同感不强,缺乏学习兴趣。男生更喜欢自己目前的专业。

从表2.2我们可以发现。在对专业就业前景的看法中,男生比女生更乐观、更有信心。男生认为目前专业前景不错,就业机会较多占44.78%高于女生32.86%;女生有更大的就业压力,认为专业就业前景一般,就业有一定压力占比57.14%高于男生43.28%。说明社会上还是存在就业性别歧视,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更愿意招男生。女生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弱势,还需要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生儿育女,照顾家庭。

升学意愿强烈,职业选择趋向多元化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女生大学毕业后的意愿升学的比例竟然达到60%,选择就业的只有37.86%。男生的选择比女生更加务实,选择就业的46.27%高于选择升学44.78%的比例。综合表2.1、2.2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女生对专业兴趣一般,觉得就业压力大,更愿意选择升学。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随着学历的提升,女生的年龄也在增长,育龄妇女的初婚初育的年龄也在不断往后延。

三、高校女大学生婚育观现状分析

(一)对待婚姻较现实,不愿生育意向加剧

调查显示,50.71%的女生认为最理想的结婚年龄是26~29岁,比我国法定女性结婚年龄要晚。由此可见,当代女大学生以学业为主的心态,认为毕业以后才是结婚的最理想时期。

83.33%的女生希望在30岁之前完成第一个孩子的生育,但是只有64.28%的女生愿意在30岁之前结婚。说明了当代女性的矛盾心理,知道根据女性的生理特征,想要在30岁之前完成生育,但是随着学历的“内卷”,文凭水涨船高。晚婚成为趋势。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浙江省育龄妇女的平均初育年龄普遍延后,晚育现象比较普遍,全省育龄妇女的平均生育年龄从2010年的27.98岁提高到2020年的29.09岁。

(二)生育观念发生变化

当前,新一代青年对下一代孩子的性别取向有了明显的转变。以前的人们不管男女好像都喜欢生男孩,调查发现,男生如果只生一个孩子,最希望孩子的性别排名第一的是女孩,其次无所谓,最低的是男孩,占比只有11.86%。女生则对性别更加无所谓,选择排名依次是无所谓67.78%、女孩22.22%、男孩10%。也就是说,如果只要一个孩子,希望是男孩的比例最低。导致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还是和近年来过度宣传“天价彩礼”“3000万光棍”等等负面新闻有关。

(三)择偶观积极理性,更看重内在品质

根据调查问卷,择偶条件进行选择,排名依次是:人品个性、物质条件、婚姻基础、社会条件、生理条件、其他。我们往往觉得步入婚姻会更看重“物质”“经济”“财富”,但是调研结果显示,人品要高于物质。女大学生在选择结婚对象时仍然更看重人的内在品质,这与既往的调查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四)孩子维系婚姻关系在减弱

通过调查后得知,男生认为孩子对维系婚姻关系的重要程度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占比73.14%,女生为44.29%。即不到半数的女生认为孩子是重要的维系。同时认为不太重要和很不重要的占比女生为12.85%,男生仅为2.98%。说明在婚姻关系中,男生可能更在乎“传宗接代”;女生则更加独立自主。

四、高校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婚育观的关系分析

(一)职业生涯规划对婚育观的影响

表4.1显示,男女生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是否有必要考虑婚育问题选择基本接近,排名第一第二的都是根据自己当前的婚恋状况而定、有必要。且男生认为有必要的程度高于女生。

(二)婚育观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部分女生事业心较强,独立意识较高,而婚姻和生育观念比较淡漠。

表4.2显示有高达40%的女生在爱情和事业冲突时选择事业,而该项男生仅为16.42%。有26.87%的男生愿意选择相信爱情,而女生仅为1.43%。说明在感情中,女生要考虑更多的东西,比男生更加理性。

通过调查得知,女生认为生育会影响工作、会因为工作事业发展推迟生育的比例高于男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前只有“全职妈妈”,现在“全职爸爸”的现象屡见报端,调查也显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愿意在生育后放弃工作,专心照顾家庭的比例男生占17.91%,女生仅为5.71%。我们几十年的教育要让女生成为“独立女性”,现在真的做到了,“妇女能顶半边天”。反而男生也开始愿意回归家庭。

通过分析职业规划与婚育观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也是相互矛盾的。女大学生对事业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其结婚生育,结婚生育又会对其事业带来影响。男生在事业与婚育的关系上表现得比女生更加淡定、从容、自信。女生则更多地体现纠结与矛盾。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女孩都认识到了结婚、生育问题和职业规划的关系,认为应该在平衡两者关系上采取相应措施。社会应该给予女大学生更多宽容、帮助。

参考文献

[1]谭宏钢,唐雪梅.在校大学生婚育观的调查分析与引导教育[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1(01):86-90.

[2]李珍.在校大学生婚育观调查及引导教育研究[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7,31(03):100-102.

[3]葛宗梅,刘宇飞,郑璐芳.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婚育观关系调查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40(05):155-159.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新型婚育文化专项课题--《新时代高校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婚育观关系调查研究》(项目编号:Y202256)的课题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