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山区26县中小学劳动课程背景下烹饪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析
摘要:探索了山区26县中小学劳动课程背景下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试图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中“烹饪与营养”的课程要求融入高职烹饪专业培养之中,并通过对教学模式、融合课程体系、职前培养体系等内容进行研究,尝试实施山区二十六县中小学劳动课程背景下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旨在为高职院校烹饪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区26县;劳动课程;烹饪与营养;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3 年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课题“山区二十六县中小学劳动课程背景下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 2023YB06)
2022年,我国最新实施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烹饪与营养”教育正式纳入国家课程体系,并强调烹饪实践作为一项基本技能对健康生活的重要性。这是我国政府首次以国家课程文件的形式明确烹饪课程的地位与作用,突显了烹饪作为追求健康生活、掌握生活技能的重要性[1]。
山区26县因为教育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的限制,面临劳动教育师资缺乏、专业性不强等问题。严重束缚了山区县域的教育质量,这也是浙江省域发展中相对而言的“短板”[2]。如何培养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学生以专业之所学助力山区26县小学教育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更好地补短板,已成为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研究的新方向。
1.山区26县中小学劳动课程背景下烹饪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厨艺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为例,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浙江省山区26县中小学“烹饪与营养”劳动课程为契机,提出“一体双元三证四融合”的实施路径和方案,培养劳动教育(烹饪与营养)师资以促进助力山区26县小学教育发展。
“一体”为打造“助力山区26县中小学定向培养体系”;“双元”即厨艺学院元和山区26县中小学校元;“三证”:培养学生同时具备小学教师资格证、厨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及营养师证书;“四融合”即将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相融合。充分利用学校的资金、技术和设备等教学资源,将学校教育教学和山区26县中小学紧密的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新烹饪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2.山区26县中小学劳动课程背景下烹饪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的改革
2.1实行“工学交替多循环”的教学模式
以“一体双元三证四融合”模式运行为关键,实行“工学交替多循环”的教学模式。即厨艺学院和山区26县中小学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实施“1(校内学习)+1(厨艺学院和山区26县中小学交替式学习实践)+1(顶岗实习)”的教学安排,引导学生以学生和教师双重身份,在学校与山区26县中小学进行交替学习,学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山区26县中小学通过“师带徒”形式进行岗位实践能力培养,把学习过程、工作过程和职业道德培养三者结合在一起,将“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就业能力”培养贯穿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具备“工匠精神”、“教育能力”的“烹饪与营养”劳动课程的教学人才。
2.2双校合作开发“岗位能力渐进式”的课程体系
校校合作开发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岗位能力渐进式”的课程体系,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通识核心课程;二是职业岗位技能课程,是以山区26县中小学“烹饪与营养”劳动课程职业岗位工作内容为主的课程;三是培训的课程,是以学生在山区26县中小学实习期间根据本次实习的内容进行培训,由山区26县中小学教师在相对应的学校进行教育知识能力方面的授课。在实践中,做到两个对接:一是学校课程与山区26县中小学“烹饪与营养”劳动课程对接;二是教学内容与“烹饪与营养”教师岗位对接。针对山区26县中小学目前烹饪设施设备不完善、中小学学生安全意识不强等特点,有计划地加强了学生适应性训练。另外,在整合《烹调工艺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大量增加了《烹饪卫生安全》《烹饪营养学》等课程。
2.3山区26县中小学教育类课程与专业课程进行融合
将山区26县中小学教育类课程与专业课程设置有效对接。把《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等教育类课程纳入专业必修课程,以丰富媒体教学资源为建设目标,每门课程将知识结构分解到知识点。将教育类课程与专业课程进行融合,设置了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中,设计若干学习工作任务,实践课按照岗位实践,灵活安排教学,组织学生完成实际任务,并以岗位准员工的标准严格要求学生进行连续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工作适应性。同时学校就试点班运行所需的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实习学校等教学实习场所进行具体的安排,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2.4建立“实践、实习+”能力提升的职前培养体系
引导学生广泛地、持续地开展实践活动。大一阶段通过实践活动分析调研数据和社会需求,探索现实问题。大二阶段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与山区26县中小学针对“烹饪与营养”劳动课程进行深入探讨,研究项目开展方案,探究项目的可行性。大三阶段通过六个月或九个月的顶岗实习将所学知识在山区26县中小学进行实际应用。通过岗前实践和实习,使学生对“四融合”倡导的精神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重点培育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3.结论
文章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为例,将山区26县中小学劳动课程中“烹饪与营养”板块纳入专业人才培养中,并以“一体双元三证四融合”的实施路径和方案为主线,通过教学模式、融合课程体系、职前培养体系进行探究,构建了基于山区26县中小学劳动课程背景下烹饪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推进了专业建设和内涵质量的提升,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提升,并且有利于来自山区26县的学生能够以专业之所学反哺家乡,同时对山区26县的中小学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缪学超.劳动教育进国家课程——英国中小学烹饪课程的演进、经验及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6):77-82.
[2]余丽生,蔡超梅,季拓,等.共同富裕视角下调节收入分配的税收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22(07):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