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当代大学生交友观问题

邢家睿
  
卷宗
2023年13期
天津体育学院 运动健康学院

摘要: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社会化阶段,是从家庭到社会的过渡期。而在这一时期,大学生会更多地关注社会现象和个人发展。大学期间结识的朋友,往往会对日后走上社会后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大学期间也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和锻炼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业任务加重的同时,社交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大学生的交友观不太理想。本文将从当代大学生交友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交友观;交友状况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所接触到的“朋友圈”也越来越广泛。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从家庭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一阶段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其发展和成长环境也有了很大变化。在这样大环境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对于友谊也产生了一定变化。

在大学阶段,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发展空间。现在大学生的友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学期间的友谊更多是建立在共同兴趣、爱好和特长上。这些友谊大多集中在共同学习、共同生活或者共同娱乐的一系列活动中,如社团活动、晚会甚至是聚餐等活动时。其次,大学友谊更多是由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给予的压力而导致“孤独感”增加。最后,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社交压力和心理困惑。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较浅、经验不足而对社交产生诸多困惑,对交友、爱情和婚姻等问题产生迷茫和焦虑情绪。这种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遍,并且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随着当代大学生朋友圈的扩大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友谊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大学生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友谊在当代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另外,现在我国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在家里备受宠爱。由于独生子女的性格特点以及心理素质方面比较脆弱等原因,许多大学生对交友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2理论基础

2.1霍姆斯与克罗伊德的社会交换理论。

霍姆斯认为,人际关系是由一种特定的交往关系所构成,并不是由一种特定的行为所构成,而且人与人之间也不能只存在特定的人际关系。而个人之间,人与人之间,甚至群体间的关系也存在着一定的社会交换(如:朋友间的交往、合作等等)。在他看来,“在一定情形下,人们对一种特定人际关系的满足程度就取决于交换对方的利益”。

克罗伊德认为,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交往双方自愿基础上的一种相互承诺和遵守行为规范所形成的特定规则和态度、情感等方面的社会交往。他认为人际关系是建立在社会规范和规则基础上、以社会互惠原则为基础并受到个人心理因素、个人品质影响的一种人际交往。“社会交换”理论为当代大学生在生活中如何处理友情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是当代大学生交友观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在满足了生存基础上,为了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就是生理需要、社交需要和尊重与自我实现需要等等而产生了各种社会功能。人首先是生理需要的动物,然后才是精神和智力的动物。

人的发展过程中,从第一种需要(生存)到第二种需要(安全、归属和爱),再到第三种需要(尊重、自我实现),然后才是第四种需要(自我完善和发展)。人在满足了生理需要后,为了维持最基本的生存与发展便会产生对友谊的需要。

人在得到了朋友帮助之后,便会有一份友谊存在心中,当他觉得自己能够通过朋友帮助而获得真正的成长时,便会产生友谊所具有的强大力量让人对其产生依赖并乐于与之交往。因此可以说一个人在交朋友时是为了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交往活动而得以满足。

2.3社会交往过程中心理交往的中介作用。

社会交往是个体实现其心理交往过程而建立起来的人际联系,其中有一种中介作用:即个人把社会关系中某种特殊行为与某一特殊行为联系起来,从而使自己得到某种特殊的社会评价。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兴趣、需要、愿望和行为方式,因而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心理。

这种现象说明人们在一定的交往中具有相互影响对方行为的能力。如对自己有利的行为便可促进他人也对自己进行有利的行为,反之则会削弱或破坏其对自己有利的影响作用。通过这种社会交往活动,个人不仅可以获得与他人建立相互关系所需要的情感、信息等方面的资源,而且可以通过这些资源实现自我完善。

因此,在社会交往中要尊重人与物之间的客观关系;要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之间发生社会交往行为所产生和发展起作用中形成和具有一定性质、特征和作用方式;要善于利用社会交往中形成与他人、集体或组织共同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良好关系,并用这些关系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社会化程度。

3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本研究中,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

1.调查对象:天津体育学院学生

2.性别:男生占70%,女生占30%;

3.年级:大一和大二分别占35%和30%;大三同学占25%;大四学生占10%;

4.地区:调查对象大多来自农村和城镇。

4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是天津体育学院在校大学生。为了保证研究资料的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研究采取了以下两种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我们采取发放问卷形式,根据《大学生交友状况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王素华等,1999)为基础,对学校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2.案例分析: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并运用多种心理测量工具对被调查大学生的交友观进行深度分析,以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在具体操作中,我们首先分析大学生交友观的内涵,明确研究目标。然后根据研究内容确定具体采用的问卷和测量工具,并制定实施方案。接着从院系、班级、寝室等不同层次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抽样调查,并做好样本统计工作。最后将所有的样本汇总整理,形成问卷。最后根据所得到的数据和统计结果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具体过程如下:首先是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然后将回收问卷中的数据整理分析,进行数据处理,得出有关结果。

其中,我以一名在天津体育学院就读的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她交友观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调查。

我们不难发现,在她看来,友情只是人们交往过程中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她认为,要发展自己的友情需要两种素质:一种是自身素质;另一种是自身修养。而这两个方面又由不同阶段决定着各自所需要具备的能力。我们从这名女大学生身上发现了交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交什么样的朋友,如何交友等都是其交友中需要考虑和把握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决定进行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交友观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及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等相关问题。这名女大学生在生活中是个活泼开朗、外向大方但又很害羞胆小的人,而且比较容易冲动和感情用事,但同时她也能理智地控制自己而不会有过激举动;并且她还认为友情只是一种很小的组成部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认为她交友观中存在着消极和积极两方面。

本研究旨在调查当代大学生交友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根据对当代大学生交友状况调查问卷和访谈所得出的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后,我们对当代大学生交友观作了如下分类和归纳:当代大学生交友观属于积极方面;处于消极方面是指消极交友现象;属于消极方面则为交不到朋友等。

5分析与讨论

通过数据整理分析可以看出,与大学生对交友观的评价相比较,对于“交友”这一问题,大学生的选择是很模糊的。在对“大学期间是否要建立朋友关系”和“是否要建立异性朋友关系”的选择上,大部分大学生都选择了赞同。但是在“是否和朋友交往”和“朋友关系是否稳定”上却出现了明显分歧;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虽然大学生在交友观上有着模糊的认识,但是大部分人对交友的认识都是比较理性和正确的。同时,多数人也有自己明确的交友标准。

6小结

通过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结果来看,在大学里建立一个良好的交往环境和社会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我们没有真正建立起这样一个友谊环境和社会环境去培养出这样一种良好且积极和谐的社交关系。随着时代在不断更迭变化,我们要与时俱进地去面对新形势下人们需要如何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也需要我们努力营造更加和谐、积极、良好而健康积极向上人际关系氛围来满足大学生自我发展和全面健康发展之需求。我们要把它当作一种重要任务来完成。

参考文献

[1]王喆.关于《论语》君子观塑造大学生人格的思考[J].大学,2021(01):60-61.

[2]王栓栓,林凡瑞. 教师要有正确的交友观[J].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19,(06):51.

[3]王颖.传统家训中的青年交友观阐析[J]. 北京青年研究. 2022,31(03):14-20.

[4]阮东彪,王奕淼. 青年毛泽东交友观的统一战线思想意蕴[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0,37(04):7-12.

[5]杨丹,王静洁,刘雅琪. 如何用思想政治工作影响转变高职学生的交友观[J]. 知识文库. 2020,(10).153-154.

附录

[金山文档] 大学生交友观调查问卷_204528032.docx

作者简介:邢家睿(2002.05-)女,汉族,山西省晋城市,本科在读,方向是大学生现实状况研究。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