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 三全育人”理念的动画拔尖人才培养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讨

殷娜
  
卷宗
2023年14期
北京电影学院 动画学院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要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在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充分展现“三全育人”的理念,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拔尖人才实验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研究与探索,在课程建设中注重课程思政,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注重思想品德教育;不仅在课堂之上,而且在课堂之外,全程育人将课程思政建设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充分实践了“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取得了一定成绩,并形成了可借鉴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为动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起到推动和提升作用。

关键词: 三全育人;人才培养;思想政治

当前,国家总体部署全面推进“四新”建设,中国正在掀起一场意义深远的高等教育的质量革命。作为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北京电影学院把握住时代机遇,在孙立军教授的带领下,北京电影学院于2016年开设第一个阿达实验班,之后每年选拔出一个班次,开启了北京电影学院动画拔尖人才计划。

在这次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重塑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颠覆原有的固化思想,重构课程设置与师资,学生培养机制研究出发点从量变转化到质变。阿达实验班以全新的培养方案、灵活多元的课程设置,开启国内动画创作拔尖人才培养的先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遵循“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开展因地制宜地工作方法探索。

“三全育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大学独有的教育理论,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丰富,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三全育人”进行系统论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并将其作为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遵循和教育实践进行部署。因此,在“ 三全育人”理念下进行动画拔尖人才培养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探讨具有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意义。

一、“三全育人”的概念与理论内涵

(一)“三全育人”的概念。

全员育人要求育人工作中所有教职工都要参与其中,强化教职工的育人责任与育人意识,在各个岗位、 各个群体都落实育人要素与育人要求,开展多途径的针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这里的所有教职工包括就业指导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以及党员领导干部等在内的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也涵盖所有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专业课教师,还包括对学生的价值观具有间接影响的后勤服务人员、管理教辅人员等。除此之外,还应包括校外人士、校友以及学生自身,从而形成家庭、学生、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育人共同体[1]。

全程育人指的是学生成长成才、学校教育教学、教师成长发展的全过程都要体现出立德树人的要求,形成从入学、毕业到就业的全程育人环节。

全方位育人指的是打通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界限,提高教育资源及载体的利用率,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科学研究及社会实践等各个方面均渗透思政教育,从而协同联动地开展育人工作。

(二)“三全育人”的理论内涵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模式与创新理念,其提出意味着党和国家更深入地认识到教育的规律与本质,也生动解答了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服务对象的问题,其提出是教育工作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与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相符合,也契合高校思政工作的发展规律。

二、“三全育人”理念在动画拔尖人才思政工作中的实践探索

(一)不忘初心尊师重道  全员育人厚积薄发

在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最初建立授课没有教材,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线有经验的动画创作者来校担任授课老师,将自己的创作经验手写成课件,一笔一画地教学生画好动画学习的每一根线。开设阿达实验班的初心就是为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动画艺术,传承著名动画片《三个和尚》作者阿达先生对动画的热爱与孜孜以求的精神。秉承北京电影学院的校训“尊师重道、薪火相传”,将动画人的对于动画的热爱和工匠精神通过实验班本科教学言传身教于学生,动画人的专业素养综合培养一直贯穿实验班的教学环节。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阿达班的课程目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课程内容强调广度和深度,突破习惯性认知模式,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在基础课程的课程安排方面,阿达实验班注重学生写生能力的厚基础锻炼,锻炼学生造型能力的写生课程在六个学期中都有安排。绘画课程贯穿大一和大二。大量的绘画和写生课程让学生对造型机构、动态变化规律、角色气质特征、立体空间思维方面得到多方位的提升,为日后动画创作奠定了夯实基础。角色动画课程采取步步为营递进式教学方式,从动画角色的基本运动规律、动画表演、动作设计等方面进行动画技能的内核拓展。在课程中注重提升学生对于角色动画基础理念的建立,理解作为动画师需要掌握的角色设计和角色动画表演的基础规律规则,并且了解国际化专业化动画角色设计的流程,深入理解如何创作一个高质量的动画角色,以及如何赋予这个角色生命活力,提高学生认识高度,为今后进行更高级动画创作打下重要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全员育人的理念,从阿达班的选拔、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都是学科带头人、课程老师、教辅老师、思政老师和班主任老师通力合作,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创新,全员全方位地做好课堂教学,尊师重道,传承知识。特别是班主任的全程指导作用。阿达实验班采取的是班主任主任教员制。班主任老师一方面是专业老师,另一方面也是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的班主任老师。在学习上给予学生专业知识的指导,在思想给予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引导。班主任老师时刻关注学生的专业成长和思想政治方面的健康成长。

(二)树立核心价值观  全程育人潜移默化

课堂教学是学校培育意识形态的显性手段和主渠道,在动画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课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改革,使其努力挖掘其课程中包含的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元素,并巧妙地融入专业课教学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在课程设置方面在大一和大二阶段开设了理论课程《动画概论》、《中国动画史》,大一阶段从入学就开始加强动画理论的普识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动画是什么?如何做动画?优秀的动画有哪些?为新入学的学生打开动画之门。大二阶段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和学习《中国动画史》,将中国优秀的动画作品和优秀的动画前辈通过史论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开拓创作角度,从民族特色、民族文化、文化自信来挖掘题材。走出课堂,阿达实验班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动画影片放映交流活动,通过观看各个国家的优秀作品、奥斯卡获奖作品和交流学习撰写观后感,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创作的本体来源于生活,只有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

在课程建设和团队建设方面,不断加强课程内容创新改革,与课程思政互相融合,拔尖人才实验班的重点课程《中国动画史》着重突出“美育”特征和课程思政,启发学生思考创作与时代的关系、民族与中国的关系。《中国动画史》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国内十余所动画专业选用本教材,教学评价优异。该课程获得2021年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特等奖。孙立军教授带头编著的教材《中国动画史》获得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材课件”一等奖,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国内十余所动画专业选用本教材,并被译为多国语言在海外出版发行。该书英文版《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imation》2020年由世界排名第三的Routledge出版社在美国出版,纽约电影学院选用为教材;日文版由日本株式会社树立社出版。该教材英文版、日文版均获得中宣部对外推广局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重点支持。

(三)全方位育人 做好课后8小时

在动画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中,尤为重视课后8小时的育人。社会实践活动是当代大学生反思自身存在问题的途径之一,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担当,更能让学生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服务社会意识。走出校园,孙立军教授带领着阿达实验班的学生亲身去公益活动。阿达班的学生去过云南省临沧市木场乡的木场完小看望过质朴的孩子,提前为木场乡当地的学校准备了各种学习用具、生活用品等物资,让这些在中缅边境的孩子感受到来自祖国首都的关怀。阿达班的学生去过河北怀来县“踞虎关长城”旁在历史上被称为“京西北关防卫之口”的坊口村看望过老人。每届阿达实验班的学生都会在社会实践与写生课程中去那里开展实践课程,锻炼绘画能力的同时了解当地民风,还开展捡垃圾的活动,并围绕新农村建设进行“新山乡巨变”动画创作。

通过课堂上的价值观引导,通过课堂外的公益活动,让每一个学生潜移默化中感悟到感恩,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享受丰富的物质资源的同时,不忘关心身边或者社会需要帮助的群体。阿达实验班开展公益活动的小火炬,一届一届传递下去,不断汇聚更多的力量,发扬公益精神,每个学生都立志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做出有温度、有营养的作品。作为阿达实验班的发起者孙立军教授,一直激励学生要注重动画创作中的民族文化、文化自信,亲自带着学生去公益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希望通过教学和实践让同学们对动画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同时也对自己作为一名动画人所应承担的责任与担当有更明确的认识和更坚定的信心。

动画拔尖人才实验班结合学术沙龙、讲座论坛、学生创作等方式打造综合性的实践平台,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创作项目,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贴近生活,专业老师和班主任在无数次的指导过程中不断让学生的审美观念得以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课上8小时+课下8小时的“全程育人”让同学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健全自身人格,成为有用有德之才。

三、“三全育人”在动画拔尖人才培养思想政治中的实践成果

随着潜移默化地教书育人,阿达实验班的学生作品不仅立足于民族特色,而且开始关注当今社会,用动画的形式来传递民族文化和讴歌当今核心价值观,开始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比如:7阿达班金子簃、赵子乾在2019年5月参加斯图加特动画节48小时动画竞赛中,用中国文字“马”这个元素来制作动画,最终荣获一等奖。16级阿达实验班联合创作动画作品《大合彩》以幽默诙谐的方式配合京剧元素的使用,讲述了炒饭配料在锅中混战最终制作出喷香的炒饭的故事。短片节奏轻松明快,呈现了动画特有魅力。17级阿达实验班联合创作动画作品《最后的告别》的学生受四川盛木里县3月30日森林火灾的消防员英雄事迹所感触,将主角的父亲设定为一名为人民献身的消防员,将父子之间的隔阂与亲情用动画的形式一一展现。动画作品《齐天》将英雄美猴王与校园欺凌问题巧妙地设计在一起,并用动画语言来表达正义与成长的主题。通过这些学生的作品选题可以发现,学生开始树立了良好的价值观,并立足自己的民族和所处的生活,开始回归创作的本源“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逐步探寻动画创作规律,由以前的“闭门造车”网上搜集素材,开始从身边生活找素材,做出来的东西由内自发地富有民族特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指导老师也不断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作品体现核心价值观。这与当前国家对于加强课程建设中思政教育的方针政策不谋而合。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阿达实验班已经开始凸显教学成果,培养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动画专业拔尖人才。

在疫情时代下,学生们通过大量结合时代脉搏歌颂抗疫英雄的艺术创作,增加了学生自身的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同学们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以笔为戎,抗击疫情”、“功勋人物绘本创作”等活动,取得了一定社会效应,大量作品被新华社中英客户端 “CPDWORKS”(中共进行时)英文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等平台同步向全球推荐。

结语: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要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在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充分展现“三全育人”的理念,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拔尖人才实验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研究与探索,在课程建设中注重课程思政,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注重思想品德教育;不仅在课堂之上,而且在课堂之外,全程育人将课程思政建设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充分实践了“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取得了一定成绩,并形成了可借鉴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为动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起到推动和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平,丁德智.“三全育人”视域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4):39-4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