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当前国有企业纪委落实监督责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从现阶段国有企业纪委监督而言,在监督主体、监督对象、监督制度等方面都存在问题,直接影响到纪委监督作用发挥,制约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为确保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当对现有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出针对性解决措施,有效保障纪委职能作用体现,以此实现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稳定增长。
关键词:国有企业;纪委;监督责任
一、国有企业纪委落实监督责任的作用
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应当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各种号召,持续加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纪委监督责任,对国有企业、人民群众等都产生重大意义。第一,纪委监督责任落实是新时代下的要求。为确保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不断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保障力度,党和国家全面落实国有企业纪委监督责任制度。通过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能够保障各项经营活动顺利开展。只有充分利用纪委监督责任制度,才能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水平和监督成效,有助于更好确保国有企业在国际大环境中赢得优势,以此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第二,纪委监督责任落实是实现反腐倡廉的有效途径。中国共产党的任何的决策都要以人民为中心。但是,腐败现象的出现完全违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3]。这需要国有企业纪委对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各个岗位人员进行监督,能够明确部门责任,压实个人工作职责,有利于增强责任意识,更好保障企业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完成,避免有的人为实现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消除任何形式的贪污腐败,逐步实现国有企业的廉政,有利于保障国有企业实现健康稳定发展。第三,纪委监督责任落实有助于社会良好风气形成。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纪委部门监督工作的开展,能够对各项工作进行制度限制和道德约束,确保所有人员的工作行为更为规范化。每个国有企业职工会内心上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自觉主动完成各项工作的要求,保障各项制度全面落实,并且主动接受纪委部门的监督,有利于确保良好工作氛围的构建[4]。在纪委监督责任发挥中,既可以充分提升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也可以形成良好的内部风气。每个国有企业都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落实,能够带动更多企业参与,有利于实现社会风气的良好形成。
二、国有企业纪委落实监督责任面临的问题
(一)监督主体问题
从纪委监督责任落实情况分析,监督主体并未对相关职责进行履行。第一,国有企业党委和纪委责任划分不够明确。在监督责任落实中,应该发挥作用的是纪委部门,导致纪委部门要对两个方面的工作执行。既要对安排相应人员对国有企业党委主体责任进行有效监督,也要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第二,经营业务监督工作和专项监督无法区分。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原本承担业务工作的人员将自身职责直接转移给纪委部门,要求其对业务部门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甚至一旦发生任何情况,都将责任转移给纪委部门,导致纪委部门本身的作用没有发挥。在第二种情况中,监督主体需要涉及的问题多。一方面,源于同级党委中的纪委部门,一旦工作结果和领导期待是不同的,往往是没有办法抉择的。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中的纪委部门往往独立性不强,没有办法和地方政府纪委部门相比,这需要在落实监督责任中,应当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和内容,避免和各级领导、其他部门产生隔阂。
(二)监督对象问题
从纪委监督责任落实情况分析,监督对象也存在诸多问题吗,导致监督作用难以发挥。第一,监督对象往往更加重视基层部门,并不对管理层进行关注。一般情况下,国有企业存在的风险问题主要集中在基层部门,这需要加大对基层部门的监督力度。但是,大部分经营决策都是管理层决定的,如果管理层出现违纪,对整个企业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这需要纪委部门对整个国有企业实现全面性的监督。第二,监督对象缺乏纪律意识。纪委部门所监督的国有企业,往往都是以行业利益形成的,更加关注群体利益实现,甚至有的问题呈现出为国家为人民群众而做出的违纪行为。有的人员缺乏红线意识,对国有企业内部存在的违纪行为处理速度快,但是没有产生很好的影响力,部分违纪人员屡屡违纪现象出现。有的国有企业员工为了降低违纪风险,对工作不够认真,往往只是刚刚好完成,并没有体现出工作效率和质量,影响到国有企业持续发展。
(三)监督制度问题
从纪委监督责任制度而言,所制定的监督制度非常重视结果。在纪委监督工作落实中,要么都是好同志,要么直接阶下囚。这种情况的产生,往往是监督制度内容不够明确,无法起到很好的影响作用,导致部分人员屡屡试错。如果一旦风险事故产生后,没有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往往会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这时行政决策的作用是超过纪委监督作用的。在国有企业和地方行政部门协同工作中,往往行政法规和企业管理制度出现冲突,一旦因二者间的漏洞产生的违纪行为,往往没有办法依靠有效的监督制度进行处理,无法发挥纪委监督作用。
三、国有企业纪委落实监督责任的有效对策
(一)明确监督主体定位,提升工作落实水平
为确保国有企业纪委部门的监督作用发挥,应当加强落实三转,明确监督主体定位,有效提升监督落实成效。第一,应当合理划分国有企业党委和纪委的责任,明确二者各自的工作范围和职责,有利于纪委监督责任发挥作用。第二,要全面分析经营业务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制定出明确的规章制度,有利于解决二者的协同问题,更好保障国有企业各项工作的有序落实。在纪委部门开展工作中,结合国有企业每个部门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程度和产生风险因素情况,明确监督执行的次数,确保各个部门全面履行工作责任,有利于保障企业更好发展。如果业务部门产生问题,需要按照制度规定进行处置,就算管理层或者机关部门产生问题,也需要按照要求进行处置。
(二)健全激励奖惩制度,降低监督主体顾虑
在国有企业中,纪委监督责任落实是有着重要作用的。但是,有的人员因担心出现违纪,会受到各类处罚,导致部分国有企业职工对工作完成力度不够,往往只是应付状态,既不会对企业产生任何作用,也不会产生任何损失,无法让纪委监督找到有效的落地点。这需要构建企业员工正确的价值观,让其认识到纪委监督和自身利益的关系,充分发挥奖惩激励制度,有利于对纪委监督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在纪委监督工作的执行中,应当有明确的考核制度,将监督结果纳入绩效考核、职位晋升、薪资调整等工作中,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确保更多职工参与到监督活动中,有效提升监督水平。通过这样的办法,既可以让国有企业相关部门形成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更好推动纪委监督作用的发挥。
(三)增强监督纪律意识,保障权利正确使用
在国有企业纪委部门中,整个监督工作都是相应的纪委人员进行执行,促使其监督水平和纪委人员产生重大关系。这需要增强纪委人员的纪律意识,全面提升对监督工作、监督内容的理解,更好保障监督工作的顺利执行。也要培养企业其他部门的纪律意识。结合当前的纪委监督制度,依托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制定出合理的培训内容,逐步企业全体人员的纪律意识,确保各项权力使用可以受到社会各界的监督;也可以采用典型案例宣讲,让更多人员产生共鸣和思考,持续转变企业员工思想认识,有利于改变侥幸心理;科学合理建立负面清单制度,让对企业经营发展有贡献的人员得到相应的物质奖励,也可以消除功过相抵的思想观念,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权利的正确使用。
(四)完善日常监督制度,充分实现监督效果
纪委部门在监督工作中,应当加大工作模式的转变,逐步完善日常监督制度,充分增强监督效果。这需要转变以往定期监督的工作模式,更近发挥日常监督工作的作用,借助日常违纪情况的通报,让违纪人员充分认识到错误,将国有企业领导及员工的违纪苗头扼杀在萌芽中,并且在红线外的区域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有效降低党员干部的违纪程度,尽最大限度不扩大违纪影响,有利于保障国有企业健康发展。信访部门也要积极发挥作用,针对任何人提出的问题都要及时解决和反馈,如果问题涉及范围广和影响大,更加需要发挥日常违纪通报的作用,逐步降低违纪现象的发生。此外,也要保障第一形象,尽最大可能将所有违纪行为扼杀在萌芽,降低党员干部违纪产生的次数,也要合理使用三种形态的作用和影响力,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监督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树海.国有企业构建“大监督”工作体系的实践与思考——以延长油田公司为例[J].新西部,2022(11):80-82.
[2]房巧玲,刘明硕,崔宏.国有企业内部监督体系研究——理论渊源、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J].财会通讯,2022(14):3-8.
[3]张迅华.紧盯经营中心做实第一职责——对国有企业创新监督方法与途径的探索[J].办公室业务,2021(10):119-120.
[4]钟原.监督职能回归与监事会重构:党组织内嵌国有企业治理的合理路径[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04):5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