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让党员习惯“八小时以外”受监督和约束问题的探索和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让党员习惯“八小时以外”受监督约束问题的现实意义,并结合城投水务供水公司的具体实践,就加强教育引导对党员如何习惯“八小时以外”受监督和约束问题进行探索,最后从五个方面对党员习惯“八小时以外”受监督约束问题进行思考诠释。
关键词:八小时以外;纪律教育;监督约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其中的“生活”包含党员工作即八小时以外的活动,让党员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处于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是基层单位党组织需要探索的新课题。本文结合企业实际,就加强教育引导,让党员习惯“八小时以外”受监督和约束问题,作粗浅探讨。
一、研究让党员习惯“八小时以外”受监督约束问题的现实意义
(一)是把从严治党要求延伸到基层党员队伍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在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的重要指示时更是强调,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而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基础性工程,基层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和党的活动主体,是党的工作最基础的支撑力量,党员队伍不牢靠,基层组织就动摇。从严治党延伸到基层党员队伍,通过加强党员的纪律教育、加强对党员的监督管理,使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履行党员义务,自觉遵守党纪党规,我们党的基层组织才能够成为战斗堡垒,才能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二)是把基层党员监督教育拓展到八小时外的需要
一直以来,我们对基层党员纪律教育和监督管理的重心放在工作上,而工作时间主要是八小时内,所以基层党组织重视的是八小时内的纪律教育和监督管理,比较忽视党员日常生活即八小时外的纪律教育和监督管理。但是,由于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党员在八小时外的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且出现许多不同于八小时工作状况的新情况、新问题,“八小时以外”成为党员违法违纪的易发时段,如:违反政治纪律,发表、传播有严重政治问题的言论;违反廉洁纪律,接受管理服务单位的宴请、旅游、健身、娱乐等安排,借用服务对象的钱款、住房、车辆,收受管理服务对象给予的礼品、礼金、消费卡、健身卡、会所会员卡等;违反党性原则,参加宗教、迷信活动等;违反生活纪律,参与赌博、酒驾、打架斗殴、卖淫嫖娼、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做出有违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行为。
(三 )是把党的纪律教育转化为基层党员日常习惯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纪律教育,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2019年,党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要求“不断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建设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党员队伍。”把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的日常习惯,使党员达到“四个合格”要求,除了做好党员八小时内的纪律教育和监督管理工作,很重要的目标任务就是把党的纪律教育工作延伸到八小时外,使党员习惯“八小时外”纪律教育和监督管理的环境,进而增进纪律自觉和监督自觉,使日常习惯成为自然行为。
二、让党员习惯“八小时以外”受监督和约束问题的实践探索
供水公司是城投水务下属负责供水服务的专业化公司,公司下设7个基层单位,36个二层次供水管理站,供水服务面积1037平方公里,服务城市人口约1000万。公司党委下设1家部门党总支和7家基层单位党支部,在职党员380余人。近年来,公司党委实施“五个坚持”的总方针,积极探索党员“八小时外”的纪律教育和监督管理,取得初步成效。
(一 )坚持“全天候”,纪律教育和监督覆盖24小时
“全天候”指的是八小时工作时段和八小时外生活时段。党员纪律教育和监督管理的主要时段是八小时工作时段,这个时段纪律教育和监督管理的重点,是抓学习,即组织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学习中央纪委一系列全会精神,学习中央相关重要文件精神,提高党员接受纪律教育和监督管理的思想认识和党性自觉;抓教育,即通过党史教育、案例教育、警示教育等,提升党员的政治站位,增强党员的纪律自觉;抓制度,即健全党员纪律教育和监督管理的制度建设,完善主题党日活动、党内民主生活会、党员承诺践诺等长效机制。
(二)坚持“筑防线”,织密纪律教育和监督管理网格
一是织密“高线”。通过“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活动,引导基层党员践行习近平新时代党风廉政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守初心、担使命,从传承红色基因、担当百年使命的政治站位,增强接受纪律教育和监督管理的党性自觉。二是织密“底线”。通过组织党员学习党中央、国务院《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实施纲要》、划出“八小时外”党员行为规范的道德底线,促进道德境界和纪法意识同步提升,不断增强抵御“八小时外”诱惑风险的“免疫能力”。三是织密“光线”。通过发现和挖掘“八小时外”党员发挥道德模范作用,在社会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诚信品德和家庭美德的感人事迹,展现“八小时内外”党员遵纪守法的闪亮形象。先锋模范形象。
(三)坚持“拎耳朵”,引导党员习惯接受教育和管理
一是线上来提醒。利用手机APP平台,编发线上“八小时外常提醒”教育专栏,围绕八小时外的亲清关系、公私界限和行为规范,自主创作40余期音、视频,起到警醒作用。二是巡回做宣讲。由公司纪检干部、廉情观察员和公司中层干部进行案例解读,每年编发《廉情观察》宣传读物,把宣讲内容汇编成册下发到基层党支部,开展线下廉洁文化宣教,引导党员对“八小时外”的违纪违法行为观而知止。三是廉课送站所。组织由一线党员组成的“爱·廉·说”廉洁宣讲队,以党史中的反腐倡廉内故事、“八小时外常提醒”等为内容,把“廉课”送入基层所、站,使党员在经常性宣贯教育中习惯接受纪律教育和监督管理。
(四)坚持“求规范”,推动接受教育监督的习惯养成
一是规范体制。建立“八小时外”党员纪律教育和监督管理的机制。明确各基层党支部是“保落实”的责任主体,基层党支部书记是“保落实”的第一责任人,把党员“八小时外”行为规范教育纳入党员队伍建设体系,融入党员纪律教育和监督管理各环节。二是规范工作职责。明确“八小时外”党员纪律教育和监督管理习惯养成的部门职责:纪委履行“八小时外”的党内监督专责,发挥廉洁文化的正面引导作用;区域纪检小组发挥平台优势,促进纪律教育资源共享,协助督促辖区内各基层党组织开展“八小时外”的党员监督管理;基层党支部(党总支)因地制宜开展符合“八小时外”党员活动特征的纪律教育。
(五)坚持“勤教育”,营造党员习惯养成浓厚氛围
一是重要节日前开展教育。在每年的重要节假日前,运用企业“宣廉栏”、手机APP平台、企业OA网、微信工作群等,传达案例通报、推送廉洁提醒、重申廉洁要求、公开监督方式,杜绝“八小时外”的“节日腐败”。二是干部任职前进行教育。结合任前谈话,在明确党员干部工作要求的同时,明确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的行为规范要求,引导其珍惜组织信任,严以自我约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提醒党员自觉遵守涉疫法律规定,警示相关违法违纪风险,督促党员八小时外主动配合社区防控工作。三是党内活动中融入教育。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开展“八小时外”正反典型实例的教育,开展“八小时外”专题教育月活动,及时谈话、提醒,警示党员防患于未然、施方于病初。
三、让党员习惯“八小时以外”受监督约束问题的若干思考
思考一:要加强思想引导,使党员确立正确的“三观”。“八小时外”的党员,生活在单位纪检部门视野之外,身置纪律教育和监督管理之外,全凭党员个人的自律自慎自觉,而自律自慎自觉的基本前提在于,党员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譬如: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党员就会用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周围世界、身边社会和万物万事,正确处理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关系,就会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共产党人的世界观;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党员就会明白人类生存发展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就能够认识“人是为美好理想活着”的人生道理,就知道如何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他人的关系,从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利益和大多数人的利益,不会做违法社会利益和大多数人利益的事情;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党员就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够做到“八小时外”的慎独,养成接受纪律教育和监督管理的习惯,做到“八小时内、八小时外一个样”“有人监督、无人监督一个样”“在单位里、在社会上一个样”,从而无愧于共产党员的荣耀称号。
思考二:要增强党性锻炼,使党员铸牢“纪律屏障”。“八小时内”是工作时段,党员基本能处于党组织的管理监督之下,“八小时外”是生活时段,党员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等游离于党组织监督管理,只能靠党员的党性自觉。由此,基层企业党组织应当加强党员的党性锻炼,譬如:把党史教育延伸到“八小时外”,开展“红色阅读”活动,以红色文化提升党性修养;把党纪党规学习延伸到“八小时外”,开展线上党纪党规知识竞赛,提升党员的纪律意识;把家风建设延伸到“八小时外”,开展家训传承、家书传递活动,增强党员的家庭道德观念;把党员干部重大事项申报内容延伸到“八小时外”,增加生活时段遵守八项规定精神情况,增强党员的党性自觉,等等。
思考三:要加强群众监督,使党员“知敬畏、存戒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积极畅通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条例》规定:“发现党员有思想、工作、生活、作风和纪律方面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以及群众对其有不良反映的,党组织负责人应当及时进行提醒谈话,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思考四:要倡导慎独慎微,使党员“自律于无人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党员干部慎独,强调“加强自律关键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能否做到慎独慎微”。“八小时外”党员的行为,大多属于“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的环境,特别需要党员加强自律,做到慎独慎微。譬如:在政治上慎独慎微,时常自我反省“八小时外”的言行,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作风上慎独慎微,严格遵守社会公德、家庭道德,做到自律于私底下、无人时”;在党性上慎独慎微,在社会上、群众中自觉维护共产党人的先锋形象,做到爱党护党,等等。
思考五:要有力有效执纪,使党员摒弃“侥幸心理”。党员在“八小时外”容易触犯党纪党规的主观原因,在于一些党员心存侥幸心理,自认为“八小时外”是党组织监督管理的盲区,自己可以打一下党纪党规的“擦边球”,做一些喜欢、向往做的事情。由此,基层企业党组织应当加强《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宣传教育,帮助党员正确处理“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等关系,充分认识《准则》《条例》不仅管八小时内、也管八小时外党员的行为,使党员摒弃侥幸心理。同时,应当有力有效地监督执纪,坚决惩处一些党员在“八小时外”的违纪违法行为,并且以案说纪、以案宣法,引导党员摈弃“八小时外是我的自由”等错误观念,自觉遵守《准则》《条例》,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风尚中塑造先锋形象。
参考文献:
[1]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北京: 中国方正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