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北京顺州古城城垣遗址的保护与复原规划研究

何翎羽
  
卷宗
2023年15期
北京城市学院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顺州古城历史久远,是北京城区内唯一一座唐代州城遗址。随着时代发展进程,很多古城逐步消失于人们视野。如今的顺州古城仅保留了一段约六米长的城垣遗址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将顺州古城城垣片区进行合理的保护复原,使城墙这一原用于防御的构筑物与顺州古城城垣片区的发展融合,将顺州古城打造为顺义区的闪光点是本次规划设计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顺州古城;城垣遗址;保护规划

1 绪论

1.1选题背景

(1)政策背景:

顺义区国土空间规划第七章:传承历史文脉,打造滨河城市特点。顺义区在历史是古北大道的交通要地、连续两千余年建城的军事重镇、抗日红色革命根据地、北京地区大规模农业开垦的起源地,形成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特色。依托深厚的历史文脉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塑造古今交融、水城相融的城市特色。加强对空间格局、整体风貌、文脉传承的规划引导和管控,为市民提供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

(2)历史背景:

顺义城,是燕云十六州之一的顺州州治,城址自唐以来没有变动。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在此安置内附的契丹别帅,开元四年名归顺州,唐末易名顺州,历代又有更名。传唐天宝年间建起土墙,隆庆二年(1568年)秋再筑城墙,万历年间包砖,城墙下部一丈五尺,顶阔八尺,开设四门均有瓮城,外设四丈宽的壕堑。瓮城外沿建城楼、东南角有奎光楼,这些曾经的城上建筑已毁于清代,民国时期城砖大部被取为它用,1958年陆续拆除城墙,1982年调查仅余6米长一段残体,列为区级文保单位。

1.2规划意义

随着社会文明建设日益发展,现如今人们更为重视保护古城原有的城市形态特点,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相互交融的同时,保留人们对古城相关的历史记忆。顺州古城城垣片区内的古城墙复原保护有助于为现代城市形态建设提供历史参考和依据、给予现代化城市规划创作灵感、更新古城历史保护策略。

(1)历史价值:

顺州古城的历史年代明确,据史料记载其选址于唐朝,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在古代顺州古城是古北大道的交通枢纽站,现今城垣遗址已成为顺义城区发展的重要载体。

(2)研究价值:

顺州古城是北京地区仅有的唐代州城遗址,在考证古顺州城地理位置、古代城墙建筑以及顺义古城历史沿革方面其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顺州古城城垣遗址是重要实物见证。

(3)社会价值:

顺州古城是人们记忆的载体,在太平村老人的记忆中,古城墙是曾经梦一般的童年乐园,记录了与小伙伴在城墙上追逐嬉戏的过往,古城的保护规划力争在保留历史记忆的同时,能更好服务于现代化城市建设。

1.3规划目标

遵循贯彻并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针。

(1)有氧宜居环境

顺州古城整体人居环境较差,通过增加绿地广场面积,打造良好生态环境,拆除临时住房,增设活动交互广场,通过基础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将这一片区打造成为顺州古城呼吸之肺。

(2)完善建筑风貌

经历抗日战争的动荡及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后,顺州古城的城墙已被摧毁,仅仅留存北部部分城垣遗址,因此恢复古城墙及整合建筑风貌是本次规划的目标之一。

(3)建立逻辑体系

通过对于顺州古城的防御空间研究,将历史信息形成有效的档案记录,根据城垣遗址留存相关数据,恢复历史空间模型,使其具有可视性,更利于今后的城垣遗址保护宣传工作,发挥有效的社会教育作用。

2 顺州古城城垣片区现状分析

2.1 现状分析

(1)区位分析

顺州古城遗址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西南部,本次规划的设计范围北至城北减河,南至府前中街,西至铁西路,东至通顺路。

(2)空间形态划分

根据《顺义县制》中的民国时期顺州古城地图记载,将现状空间结合原有历史活动空间划分为防御空间、里坊空间、绿地空间、书院空间、市集空间、衙署空间六个空间布局,其中市集空间涵盖历史记载的集市群落及零散摊位;书院空间为原有孔府学堂所在地;衙署空间为历史原政府部门所在地;古城内部其他空间多为居住功能;防御空间涵盖城北减河,南至府前中街,西至铁西路,东至通顺路,并从城墙向内延申25米距离,并与其他各空间重叠。

(3)土地利用现状

在用地红线内有大片未建设及正在建设区域,其比重约占整体的四分之一,规划范围内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在规划范围西侧有少量三类居住用地为临时建筑或危房。整体范围内缺乏文体类设施用地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用地较少,分布于范围南侧。

(4)历史环境要素

古城中有两处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城垣遗址和开元寺,其中城垣遗址是本次规划设计的重点保护对象。除此之外还有两处历史遗迹分别为石幢和唐代地标,在唐代地标附近零星分布有二级古树国槐。

(5)景观绿地

绿地整体集中于古城北侧及东侧,西侧绿地较少。规划范围内的现状绿地成点状及条带式布局,整体缺乏广场活动空间,仅有北侧一处。

(6)道路现状

本次设计将城墙重建为出发点,以历史道路为参考依据,以此分析现状道路存在的问题,从中可以西北侧次干道存在断头路,道路整体宽度与历史道路宽度差距较大,古城墙重建后干道有穿过城墙等情况。

2.2顺州古城城墙历史数据

城墙下部一丈五尺,顶阔八尺,开设四门均有瓮城,外设四丈宽的壕堑。城周围1025.9丈,连堞城高2.5丈,根阔1.5丈,顶阔0.8丈。护城河周长1052丈余,深1.5丈,口阔4丈,底2丈余。

2.3顺州古城城垣遗址记载

顺义解放后为改善交通,城墙被全部拆掉。幸于北城中部尚存一段,长约六米。外部砖砌两层,中间为三合土,内层城砖已被拆掉,保存尚完整,是北京地区仅有的唐代州城遗址,目前这段城墙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4顺州古城城门历史记载

顺义城有四个城门,东门称“朝旭”,南门称“阜财”,西门称“庆城”,北门称“挹翠”。民间又有自己的称呼,以天干“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为之命名。南门为“火门”,故南门外有火神庙;北门为“水门”,北门外有龙王庙;西门称“鬼门”,旧时死人埋葬要出西门;东门称“喜门”,民间婚嫁接迎亲的队伍要进出东门。

3 顺州古城城垣片区规划设计

3.1 规划范围

保护规划的范围确定为顺州古城原古城墙周边外扩90至300米处,内展25至150米处,面积约为67.49公顷。

3.2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

(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GBT50357-2018)

(5)《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

(6)《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2004)

(7)《顺义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2035)

3.3 规划原则

(1)整体保护

整体保护好古城的自然生态格局,协调城北减河与护城河、古城墙关系,保证规划片区与古城整体和谐统一。通过控制建筑风貌使建筑与城墙平衡,保证整体的完整性与历史的原真性。

(2)以人为本

坚持人本原则,在复原历史格局的同时做到基础设施便民,公共设施为民,充分考虑顺州古城城垣片区内居民的生活综合需求,保证群众利益。

3.4 规划措施

(1)建立整体保护框架

顺州古城整体道路格局保存完整,基本与历史道路保持一致。建立整体保护框架,使重点保护对象与整体形成统一关系,确保完整性。

(2)划定分层次保护级别

通过整体分析,将顺州古城城垣片区划分为保护、保留与更新。原古城墙位置处为保护,现状北部的条带式滨河绿地及东南角的城墙附属绿地为保留,其他地域为更新区域。划分三级保护等级,因地制宜,以确保可持续性发展。

(3)确定保护对象

顺州古城城垣遗址是区级文保单位,制定建设控制地带划分,提出相应保护要求,并对复原后的古城墙整体划分出禁建区,保证城墙的保护与维护工作。

(4)提出空间环境的恢复

拆除片区内的多层建筑及质量较差的建筑,保证古城附近的历史文化风貌,以原真性原则恢复古城墙并适当增加公共活动空间,起到便民为民作用。

3.5 保护框架

(1)构成要素

自然环境:城北减河、城内水塘

人工环境:古城墙

人文环境:社会生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2)保护框架内容

两河:两河是指城北减河、护城河,城北减河位于古城北部与古城墙有一段距离,护城河周长1052丈余,深1.5丈,口阔4丈,底2丈余。

一区:一区为城垣历史地段,主要传播绿色生态与顺州古城历史文化。

一点:一点为顺州古城城垣遗址,是本次保护规划的核心内容,具有很强的研究意义。

3.6 土地利用规划

西北角涵盖顺州古城城垣遗址,将其调整为文化设施用地,以达到宣传顺州古城历史文化,唤醒群众保护意识的目的,在东侧设置龙王庙商业街,增加商业用地,以方便群众生活将行政用地上移至北侧,与衙署空间相呼应,居住用地改为一类,在居住区域内增加广场用地,增设交互空间,丰富居民生活。

3.7 保护区划

历史地段包含顺州古城城垣遗址及复原后的城内水池部分,涵盖了重要的历史构筑物与池塘。建设控制地带包含复原后城墙向内25米及复原后城内历史绿地;城墙向外约50米范围。景观协调区为由城北减河向城墙的延申,与建设控制地带接壤。

3.8 道路规划

规划区域内划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个等级,道路宽度将历史道路宽度进行现代化处理,使历史与现代交融,在基本符合历史的前提下保证现代车辆的正常通行。现规划主干道宽度26米,次干道宽度20米,支路12米。顺州古城的四个城门布局是重要的建筑节点,与道路形成呼应关系,是历史发展标志的同时也对现代城市道路产生影响,在现如今的顺州古城区域我们仍能看到历史道路的影子。

3.9 绿化与空间规划

保留原北侧条带式公园绿地不变,形成滨水开放绿地景观条带;沿复原后的城墙建设环状开放绿地,达到古城的防护目的;并以历史为依据恢复城内绿地;在南部规划片状古城公共绿地,为居民活动提供场所,根据历史进行城内水系复原,增加绿地观赏性。

3.10 建筑风貌规划

顺州古城城垣片区建筑整体采用四合院式老北京建筑风格,控制建筑高度及颜色,屋顶以瓦青色为主,形成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保护模式。静态保护为依据历史完成街巷与城墙复原,居住区沿胡同布置以院落为中心;动态保护为保留历史整体风貌顺应城市更新发展的商业街区及公共建筑,采用带有老北京古建元素的现代建筑形式。

结论

顺州古城的保护规划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人们意识的觉醒,对于古城保护的意识会更加深入人心。根据古城的实际情况进行保护规划是十分有意义的,做好历史名城的规划与保护工作,既是留住城市记忆保护城市遗产的需要,又是情系百姓生活构建和谐生活的需要,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宋婷婷. 南阳古城防御空间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6.

[2]李威. 明清北京东直门复原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

[3]陈晓虎. 明清北京城墙的布局与构成研究及城垣复原[D].北京建筑大学,2015.

[4]王雨晨.济南古城格局的复原研究[J].古代文明(辑刊),2019,13(00):257-289.

[5]刘炜,沈玮,章微.荆州古城防御空间研究[J].华中建筑,2017,35(08):119-124.

[6]李霞. 渤海上京城城门复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7]任俊卿,高文杰,高冉.大同古城保护与规划[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02):918-921.

[8]王春红.古城墙保护——以大同市古城墙保护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4):84-86.

[9]张阳. 基于遗址保护下的城墙遗址公园设计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1.

[10]李丽.浅析城墙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以南京城墙遗址公园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2):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