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校学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学风建设是贯彻落实学校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挖掘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细致的原因剖析,进一步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举措,为营造积极浓厚的学习氛围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学风建设;人才培养;实践
课题项目:该论文为2022年佳木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研究成果(2022JY2-15);“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新时代国防文化基因融入素质教育的路径研究》研究成果(22SZJY0204)
学风是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重要标志,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学习精神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学风建设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1]。
一、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风教育引导的站位不够高。开展学风建设教育的过程中,通常以说教的方式要求学生去学习哪些知识,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并没有从理想信念、专业思想和养成教育等的高度去引导学生。(二)开展学风建设的措施还不够丰富。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通常采用措施是以说教为主,向学生讲清楚学习的重要性,怎么样去学习,没有为同学们搭建更有针对性、专业性的平台,让学生去选择。(三)学风建设管理的力度不够。高等学校的学风建设,通常是由高校学生工作部门来抓,全校协同,家校联动等管理模式还没有形成,对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纪律管理不规范,惩治力度不够。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风建设周期较长。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短期内没有明显的成效,造成教育管理工作者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二)学风建设中的个性化问题多。困扰着学风建设的问题较多,比如:教风、学生基础较差、因各种原因导致学习成绩落后等,形成不同的学习状态不佳的群体和个体,学业辅导难度较大。(三)学生在学业落后的过程中,导致落后的因素很难被管理者追踪。学生学业落后的过程中,部分导致的因素很难被追踪到,比如学生偶尔旷课、个别学期考试成绩不过关等很难被积累和观察到,导致发现学业问题时,应对比较难。
三、学风建设的对策
学风建设工作中,应本着不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科学研究的氛围,多措并举,实施“引导、管理、带动、融合、促进”的工作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向学、善学、勤学、乐学,实现学风逐步好转。
(一)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理念、合理规划学业生涯,开展系列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动力。1、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专业思想和养成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养成可以终生受益的学习习惯。2、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通过班会、党团活动等帮助学生确定长期短期目标、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组织专题讲座、专业辅导等,使学生把握社会对专业的需求和专业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3、典型引导激励。通过“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获得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报告会”等,在各个班级、各个年级之间,针对专业和两翼学习,进行经验交流,大学生朋辈间的比学赶超氛围能起关键作用[2]。4、开展诚信教育。发出关于争创“无补考、无违纪”寝室和班级集体的倡议、开展考试诚信教育等,使学生摒弃考试作弊等行为。(二)学风建设中不断加强管理的强度和力度,规范学生学习。1、齐抓共管。通过任课教师课堂点名,辅导员抽查,学生会课前检查出勤人数,对于课堂缺勤人数多的班级,召开班会进行调整,极个别的学生辅导员老师通过谈话、优秀学生“一帮一”帮助等方式进行调整。2、在寝室开展“党员寝室挂牌”、“文明寝室评比”等寝室文化建设的相关活动,为同学们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3、制度保障。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特点,制定《学风建设工作方案》、《班级管理规定》等,规范学生学习。4、成立大学生学习管理委员会,学委会实行以教学部门管理为主,学团部门管理为辅的双重管理模式,能够充分有力地推进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机结合,推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优良教风带动学生会学善学。1、强化教师的爱岗敬业观念,使其担负起献身科教、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2、强化教学管理,突出教书育人。培育好的学风,教师是关键。通过开展学生评教、教学工作研讨等活动,提升教师业务素质。3、通过教学改革,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培养方案修订中,按照行业需求,优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4、参加各级各类专业竞赛,以特色吸引学生。积极组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各级各类专业赛事,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四)融科技创新和校园文化于学风建设中,让学生喜学乐学。1、着力优化发展“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学生技能大赛等专业技能测试为主要内容的比赛,督促学生提高专业技能。2、提高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校大学生科技立项等课题,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思维模式进行科研创新。3、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开展专业知识竞赛等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比赛,充分做好学生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
(五)提高就业比率和研究生考取比率,促使学生主动向学。1、开展大学生的就业知识讲座、就业经验交流会、先进人物创业报告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就业观的教育。设立就业指导站,对学生开展一对一的就业指导。2、不断拓展学生就业的渠道,发挥学院教师的力量、校友的力量,拓宽就业渠道,建立就业基地,增加学生就业的机会.3、开展研究生考取经验交流会,为学生学习提供学习的方向,为研究生的考取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潘慧,李琴.“五育并举”背景下高校学生学风建设路径探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23,43(01):115-120.
[2]贺瀚,邓人心,张菁.大学生朋辈教育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3,No.1411(01):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