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如何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

闻忠良
  
卷宗
2023年17期
云南省陆良县板桥镇党校

摘要: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作用,取得了较好成效,还出现了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把脉定向,引领导航,组织领导,示范带动,教育引导等方面、坚强后盾,等等6个“不够”。这些不足不仅严重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而且直接阻碍着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思想认识的影响、素质能力的制约、选拔后继乏人约束、发挥作用机制的缺乏等相关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新时代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提高认识、健全选拔任用制度、建设教育培训体系、构筑监督约束防线、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等努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作用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党、核心是人。基层党支部建设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也是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保障。乡村振兴战略能否顺利实现,关键在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并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灵魂,为骨干力量,它的带头人所扮演的角色是举足轻重。村党支部书记是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培养选拔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

一、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安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作用,收到明显的效果,取得了党员的胜利、干部群众给予了肯定。作为农村党建工作重要载体之一的村“两委”班子建设也进入一个新阶段,为推进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但作者通过研究发现,在发挥作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缺陷,主要有如下特点。

1.1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起到把脉定向的效果不足

目前,广大农民对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认识进一步增强,他们期待乡村振兴,重点关注产业振兴,家庭增收,村庄建设,养老保障,村务管理等方面、乡风文明等等。特别盼望能享受各项政策的好处,保障了长期稳定增收,实现了安居乐业,持续改善农民生活,尽早达到农业强,农村美的目标、农民致富的目的。根据调查所掌握的信息,不符合农民盼望,有的农村党组织的负责人,对国家政策知之甚少,悟之不透;对该区域的发展规划掌握不到位,执行力弱;对于该村的资源禀赋、发展的优势与短板陌生;不理解农民群众的基本要求。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精准扶贫工作效果。总的说来,他们正在加强产业支撑、扶持创业致富、落实脱贫攻坚,等等,把脉定向的效果并没有充分发挥。

1.2缺乏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引领导航作用

目前,各地都在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特色产业,以实现农民持续稳定脱贫。根据调查所掌握的信息,目前,农民最为期待的就是拥有适合自己赚钱的项目,最为关注产业振兴问题。在国家政策扶持下,一些地方积极引导农民培育特色产业,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方面农民期望村、社区拥有龙头企业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发展和壮大这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其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希望能够借助龙头企业的力量,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另一方面,农户也希望产业振兴能给他们增加收入提供更多机会,不断提高收入。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建队伍建设的领导,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1.3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农民不满本地的陈规陋习,看法很大,但是因为个人的实力不能改变,所以很烦恼。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和制度约束软化等方面造成的。同时也反映出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目前部分农民比较了解村规民约,但距离转化为自觉行动,还有一段距离;部分村庄乡土文化挖掘不够深入,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争取群众方面难敌宗教组织。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打工或从事其他行业,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儿童逐渐增多。如今,教堂内不仅有老年人,也有年轻女性,这一现象,在皖北地区有其普遍性。农村人口流动频繁,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面对乡村文化振兴,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多样化诉求,关于乡风文明建设,怎样坚持既有“富口袋”,也有“富脑袋”的原则,重视地方特色乡土文化的推广,大力发掘乡村文化的作用,增强乡村文化价值,提升乡村文化吸引力,使广大农民群众心想事成,获得感和幸福感较强,这一切,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来说,不得不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

1.4对加强乡村治理缺乏有力后盾作用

目前,农村基层治理的“最后的一公里”尚未全面开启,矛盾重重,问题依然突出。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服务群众、联系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和能力。这种矛盾与问题,反映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作用,是本领弱,责任重,很难有所作为,无法切实起到加强乡村治理的强大后盾。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在村民自治的不断深入的实践过程,推行“四议,两公开”的民主决策、推动村务民主协商不到位,发挥各方面人才的作用、新乡贤及其他对乡村治理作用发挥不充分,村民上访表达的渠道不够畅通,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村民基层治理缺失;在实施精准脱贫战略中,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缺乏科学谋划,扶贫政策落实不实或虚报冒领、弄虚作假现象严重,致使个别村出现了群众“盼着干部能去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呼声。在推动乡村法治建设方面,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法治意识淡薄,少数村“搞定是稳,摆平是层次,无事是能力”的现象仍然存在;在强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上,部分村干部和群众对当前农村税费改革政策了解不深、掌握不透,致使村级公益事业投入不足,农民增收难度大。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2.1健全选拔任用制度,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助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进一步明确选任标准。在全面考察基础上确定人选,严格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程序选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服人”的用人准则。坚持思想道德素质至上,重在选拔立场坚定,爱岗敬业,尊老爱幼,甘于奉献的人才,有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进农村社会和谐的能力与技能。要根据不同情况建立起一套科学可行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二是进一步完善选拔制度。同时加强对村级组织建设情况的考核评价,形成“谁选举,谁负责”的工作机制,确保农村党支部书记在任期内能够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民主,公开,竞争的方式、择优将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本领、得到群众支持的优秀党员,被选聘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主线,创新干部工作方法,加强基层党建引领作用。三是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五是加强民主评议工作。建立公开公正的选举制度,加强对候选人的民主评议和考核工作,确保民主推荐结果公平透明。对选举进程进行指导,监督,管理,增强选民的参政意识和水平,有效地发挥了党员群众的监督作用。建立健全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培训机制,加强教育培训。要进一步打造后备人才队伍。六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鼓励我村土生土长,有能力,有素质,对故乡有情有义,愿返乡打工致富能人,大学生、返乡创业人员回农村工作;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为农村党员发展搭建平台。采用公开选拔的方式,把优秀的大学生村干部培养成后备干部,预先奠定组织基础;在农村优秀青年、女性中发展党员,培育后备人才,努力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断档断层”问题、后继乏人等问题。

2.2建设教育培训体系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发挥乡村振兴作用的能力和质量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教育培养工作,把它列入干部培训的全过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提高农村党员对新时期党的建设要求和任务的认识。完善内容、提升质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基层党建为主线,突出农村特色,贴近农民需求。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培养内容等。按照“抓重点,补短板”的思路,突出抓好农村党建理论和实践创新、农村党员现代素质提升、农业生产技能和科技致富能力培养。进行理想信念,群众观念的培养、群众工作方法及政策法规的学习与教育,构筑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拒腐防变思想防线。结合脱贫攻坚战实施情况,围绕“五个一批”目标任务进行系统梳理,明确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能力建设。坚持分级分类培训和扶贫攻坚相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等、集体经济的发展与乡村治理的结合等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实效性菜单式主题训练,奠定带头人发挥乡村振兴作用的基础。一是创新机制,提升能力。二是完善方法、增强实效。创新实施“三化”培训模式,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加强对基层一线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系统全面的党性锻炼。建立全方位,开放式的培训观念,探索出一条干部培训新路。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引导一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并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同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农民群众把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上,使之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要加强实践锻炼、拓宽视野。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鼓励优秀农村党员干部回乡创业创新。

2.3筑牢监督约束防线规范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作用乡村振兴行为操守

本着落实待遇,强化责任的方针,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通过建立健全“三个一”责任制和考核评价体系等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首先,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度。根据中央要求,结合农村实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制定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抓好农村基层党建的责任清单,增强了他们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职责,通过基层党建促进乡村振兴。二是制定考核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具体任期目标及年度目标,并对党员群众作出了公开承诺。通过“双量化”方式对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动态管理。改进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日常履行职责行为的监督,充分利用考核结果,真正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目标。一是建立健全考核内容体系。二是健全民主评议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实行乡镇党委书记负总责、村党支部书记负全面责任的工作机制。同时建立民主议事制度,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加强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确保农村基层干部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建设村务监督制度。加强村级财务审计,规范财务公开内容,加大农村集体资产处置力度,实行村民小组成员民主理财,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执行权。同时建立健全村级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实行量化考核制,将工作业绩与薪酬待遇挂钩。建立带头人调整制度等。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制定村干部任职资格审查办法,严格实行干部交流轮岗制,确保基层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对于作风漂浮,不思进取、履行职责不力,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其及时诫勉谈话并督促改正。

三、结束语

基层党组织有着天然的优势,这是和村民们的亲密接触,甚至他本身就是一个村民。如果能充分发挥好这一优势,就会拉近党群关系,增强凝聚力。所以在进行农村党支部书记抓好“三基”工作中,必须切实做到党关心农民,拥护农民,使农村基层党员成为领导群众真正走向富裕,奔向小康。以组织为依托,将党组织的这种优势付诸实践,关键在于党建工作。当前,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由于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只有到了农村,党员教育活动才有可能。将支部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可以以制度创建为切入点,强化党员队伍与群众之间的帮扶联系。切实发挥好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带头作用。发挥农村党支部书记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引导广大村民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坚定的支持者与参与者。持续的接触、引导,通过切身论证,引导农民群体思想解放,以期望对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文化保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J].中国民族,2017(11):1.

[2]韩俊.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八个关键性问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0(4):19-26.

[3]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D].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1):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