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学生人际关系中的价值观教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摘要:学生人际关系是指学生在交往中形成的各种合法和非合法的社会联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个体正常的心理发展,而价值观教育则是塑造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将探讨价值观教育对学生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学生;人际关系;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
基金项目: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大思政视野下高职学生人际关系中的保护性价值观研究,编号:Y202123
一、价值观教育对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1.增强道德意识
道德意识是人在社会交往中必须保持的一种精神状态,也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通过价值观教育,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道德的内涵和作用,增强自身的道德意识,从而更加注重他人感受,尊重他人权益,建立起互相信任和支持的人际关系[1]。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帮助老人、孤儿等需要帮助的人群,让学生从实践中体验到尊重、爱心等道德观念,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2.培养宽容和包容心态
宽容和包容是人际交往中必须具备的素养。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人们都可能遇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或行为方式不同的人,如果缺乏宽容和包容心态,就会导致冲突和分裂[2]。通过价值观教育,学生能够了解到不同人群的特点和不同的文化背景,理解不同人的行为习惯以及思想观念。这有助于学生建立开放的心态,促进社会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学习不同国家的文化,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将这些学习运用到日常的学习和交往中。
3.倡导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在人际关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无法获得公正对待,这个人很可能会因为被歧视和排斥而感到沮丧和失望,进而影响到他的情绪和心理健康。通过价值观教育,学生能够了解到公平正义的重要性,认识到不当的行为必须得到制止和改正,并且应该处罚不当行为的人。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合理地处理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建立起彼此信任的人际关系。例如学校可以从小让学生学会分辨事物的对与错,鼓励他们在看到不公正的行为时敢于发出声音,让更多人认识到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二、价值观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人们的情感体验和个性特点往往与自己的认知水平有关。通过价值观教育,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了解自己的需求和心理期望,并逐渐形成稳定的个人身份,增强自信心,减少情感上的焦虑和烦恼,保持心理健康。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交活动,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不足,并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2.促进积极心态
俗话说“心态决定一切”,良好的心态是一个人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价值观教育,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这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压力时,保持乐观心态,促进身心健康。例如,学校可以开展各种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并通过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3.培养情感交往能力
情感交往能力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通过价值观教育,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庭、社会等方面的事情,并在交往中体验到亲情、友情以及爱情等多种情感。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交往能力,从而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减少情感上的焦虑和烦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拓展训练等活动,让学生在团队活动中感受到彼此之间的关怀和支持,培养情感交往能力。
三、学生人际关系中的价值观教育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价值观教育对学生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3]。为此,学校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完善的价值观教育计划
学校应该制定完善的价值观教育计划,将其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中。该计划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强化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学校应该将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中理解价值观的内涵和作用。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家访工作,对学生进行家庭价值观传递和引导,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3.建立相关评价体系
学校应该建立与价值观教育相关的评价体系,以监督和检查教学过程的质量。同时,学校还应该注重宣传和推广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此的认识度和重视程度。
4.注重学生情感健康教育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健康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情感健康,避免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同时,学校还应该启发学生在交往中体验到亲情、友情以及爱情等多种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交往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5.树立积极向上的氛围
学校应该树立积极向上的氛围,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需要严格管理电子产品,避免网络游戏等虚拟社交对学生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6.推广先进经验,借鉴成功案例
学校可以在推行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特别是在帮助学生打造良好人际关系方面,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并借鉴一些成功案例。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价值观教育对学生人际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学校应该从道德意识、宽容和包容心态、公平正义等方面进行价值观教育的培养,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价值观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影响,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促进积极心态和培养情感交往能力。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让他们在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上得到更好的提升和支持。
参考文献
[1]马诗雨,蔡鹏.高校学生人际关系的心理保健对策研究[J].校医通讯,2020,31(5):94-95.
[2]陈强,张文东.价值观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J].教育探索,2020(9):48-52.
[3]王春雷.从人际关系到心理健康——仁爱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2020(4):8-10.
作者简介:郭娜娜(1982.9-)女,山西省太原市,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应用心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