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校以“青马工程”为背景深入培养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路径研究

权建龙 石慧
  
卷宗
2023年24期
1.烟台科技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2.烟台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青马工程”是一项深入培养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工程,旨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本文深入对高校以“青马工程”为背景深入培养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路径展开研究,了解其理论基础,探究其意义,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培养路径,以便于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高校;“青马工程”;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路径

引言

随着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国际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挑战,需要具备深厚的思想政治素养,成为具有理想信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高校以“青马工程”为背景深入培养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青马工程”是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背景,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深入培养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目标和任务[1]。因此,如何有效地实施“青马工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青马工程”的理论基础

(一)内涵

“青马工程”是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背景,旨在深入培养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一项重要工程。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大学生理论修养,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政治理论素养和辨识能力;二是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时代和社会发展,提高自主创新和探索精神,强化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推动学生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探索和创新创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二)高校“青马工程”的实施模式

1.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青马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堂教学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和掌握理论知识。

2.实践活动模式

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调研、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竞赛培训模式

通过组织各类学科竞赛和技能培训,引导学生发掘自身潜力,提升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鼓励学生通过比赛和竞争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4.学习社区模式

通过建设学习社区,搭建学生与老师、同学之间交流的平台,促进思想交流、知识共享,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高校以“青马工程”为背景深入培养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意义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成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以“青马工程”为背景深入培养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正是为了适应这一必然要求而开展的重要工作。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当前,青年学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都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青年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坚定的信仰和宽广的视野。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是青年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思想武器。高校以“青马工程”为背景深入培养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是要通过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为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引领和实践支撑[3]。

(三)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在当前世界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三、“青马工程”为背景下培养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路径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在高校“青马工程”背景下,为了深入培养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首先,高校应该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政治方向思考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理论学习,学生可以逐渐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此外,高校还应该注重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锻炼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二)优化课程设置

为了深入培养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高校应该注重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兴趣,设置丰富多彩的马克思主义基础课程和应用课程,以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次,高校还应该注重课程的质量和实用性,通过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优化课程设置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且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除了优化课程设置,高校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讲座、辩论、社团活动等方式,深入推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样的形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用能力,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搭建实践平台

高校以“青马工程”为背景下培养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路径之一是搭建实践平台。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为此,高校需要积极搭建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条件。

首先,高校可以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和实践资源。比如,可以与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高校还可以建立实验室、科研中心等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其次,高校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社会实践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4]。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企业、农村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实,锤炼实践能力。最后,高校可以加强实践性课程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实践性课程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性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并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需要通过优化招聘政策,聘用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教学经验的教师,并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政治素质。同时,高校还需要建立师资队伍考核机制,定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学术水平和政治素质进行考核评估,并对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此外,高校还需要引导教师将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教师还应该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程设计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5]。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高校还应该注重培养新生代马克思主义教师,加强对研究生、博士后等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引导,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更加优越的工作条件。

四、结论

高校以“青马工程”为背景深入培养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非常有必要和重要的。这一举措不仅符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同时也为高校培养具有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课程设置,搭建实践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完善“青马工程”下的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路径,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春渝,黄彦.“三个注重”推动青马工程更“活”更“新”更“实”[J].中国共青团,2022(09):78.

[2]周辉.新时代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路径——以桂林理工大学“青马工程”培训班为例[J].时代报告,2021(02):58-59.

[3]张晶,徐依依.高校“青马工程”开展现状及建设新思路——以“青马扶贫讲习云服务”为例[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2):46-48.

[4]王琳.大学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现实思考[J].才智,2019(31):10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