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探索

祁建良
  
卷宗
2023年25期
昆明市官渡区云子学校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完善和改革,我国对于人才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也在不断开展,道法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还可以起到良好教学目标和效果,使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道法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自身理解来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学习,使学生自身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学生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促进学生养成正确三观意识的关键,也是具备思想性、人文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是培养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人才的有效途径。随着如今素质教育不断完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面对着新的挑战,不管是在教学方式还是内容上都有着较大完善。为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合理科学且符合学生心理认知特点,在如今新时代背景下,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教材、改变传统教学思维、制定科学合理教学目标、完善课堂教学设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等方面下功夫,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道法意识也得到增强。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简单

现如今,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在课堂中以自身为主体,且多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并没有重视课堂教学,经常在课堂中走思。在教学中,道法教师往往都将时间运用在讲解理论知识和解题技巧中,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可以短时间提高学生文化成绩,但是长时间下来,过于单一和简单的教学方式,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质量,还导致多数学生出现厌烦心理,从而无法到达预期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缺少一定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课堂提问效率较低

初中道法教师经常会通过问题教学来引出知识点,并以问题来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提问内容过于形式化,对于问题讲解过于广泛,或者敷衍讲解,没有对问题深入讨论和分析,导致学生无法从问题中掌握学习重点,从而缺少学习积极性。且多数教师在问题设计中,没有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问题过于困难,给予学生思考时间较少,多数学生无法及时给予教师反馈,导致学生缺少一定学习自信心,在学习中产生自卑和畏惧感,长时间下来,学生将会放弃这一学科学习,为学生之后学习和发展带来较大不良影响。

(三)缺少实践活动组织

实践活动开展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初中道法课堂质量和效果的关键,是道法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受课堂教学限制,在课堂开展实践活动还存在较多因素影响,多数学生所参与实践活动时间和空间较少,学生潜力无法得到挖掘。教师为了增加理论教学时间,经常会通过口头讲述方式来替代学生参与实践,导致课堂实践教学过于形式化,学生也无法对课程产生一定兴趣,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也逐渐减少,对道法教师教学效果带来较大影响。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有效路径

(一)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法律意识

初中道法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为学生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境,这样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掌握相关知识点,使学生自身形成一定法律意识,从而严格要求自身,也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供较大帮助。

例如,初中道法教师在“规则与秩序”教学时,需要帮助学生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秩序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使学生可以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矛盾,并让学生了解到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基于学生认知能力不足这一现状,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种不同电子设备来对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点,并通过视频和图片播放方式来使学生掌握不同法律知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法律随处可见。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法律相关内容深入分析和思考,使学生具备较强法治观念。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学习相关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信息技术教学法还可以刺激学生视觉和听觉,使学生可以敏感掌握教学重点,其次,这一教学方式,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社会和法律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事情时,可以正确运用规则和秩序来维护自身,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等软件来结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查询和收集,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认知层面,还可以促进学生知识储备的丰富,从而为学生之后生活和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合理导入问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道法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来制定相对应学习内容和方式,结合学生学情来制定合理、科学的问题设计,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对学生所学知识点进行巩固,从而有效提高整体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之后学习提供有效帮助。

例如,初中道法教师在“合理利用网络”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结合学生学情来制定相对应问题,这样既可以起到知识引入作用,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在如今网络时代下,我们需要如何面对网络中层出不穷的信息?”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还需要结合教材内容,依据相应教材来选择较为简单的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解题时可以得到较大收获,为学生高效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奠定基础。此外,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还需要给予学生较多问题思考时间,使学生思维可以发散,为学生之后核心素养培养奠定良好基础。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问题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如“你们身边是否有沉迷网络的同学,你对他有什么建议?”当学生在提出建议时,学生本身也会严格要求自身,从而使学生从根本上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案例教学过程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备创新和高效的教学方式,也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有效途径。合理、有效的案例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完善,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加强对案例教学的应用,并且在选择案例时,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从学生兴趣和爱好出发,这样既可以提高整体课堂氛围,还可以使学生在案例学习中受到一定启发。受课堂教学时间限制,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选择具备针对性的案例,并在案例中融入较多知识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分析案例,使学生可以掌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教师在案例教学时,需要注重案例内容是否具备一定趣味性,适当在案例教学中穿插一些小故事,这样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对知识点总结、整理,这样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发展意识,为学生核心素养形成提供帮助。

在案例教学实施中,教师需要在合适时机来引入问题,如教师在进行“和朋友在一起”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高山流水”典故来引入友谊,并通过小组任务布置,如“我的朋友”来让学生通过这一任务来认识自己朋友圈,并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节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时,需要使学生对更好的友谊关系有期待,并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不同问题,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这样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也会提供较大帮助。且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还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通过案例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加深对友谊认知,为学生正确三观认知形成提供较大帮助。

(四)分层教学,培养学生爱国意识

国家是学生未来发展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当学生对国家和民族有着较强认同感时,学生才会从根本上具备较强核心素养。受家庭和社会不同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等多方面内容之间存在欠缺,所以,道法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分层教育的方式来使不同阶段的学生都得到一定进步。通过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完整知识体系。

例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关心国家发展”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和进步,并在这一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到民族复兴的重要性,使学生可以承担起民族复兴大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知出发,在生活中多观察国家发展,感受国家发展取得的进步,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自豪感。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可以让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与自身关联,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发展中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国家面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具备较强政治认同感,使学生不会因为存在问题而对国家未来发展失去信心。面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降低教学要求,注重对学生讲解基础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发展取得的成就,使学生为自己身为中国人感到自豪、骄傲,使学生以后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定政治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使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过程中发展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及时改进和完善,为学生之后生活和成长提供较大帮助。

(五)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想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如果只是依靠课堂时间是不够的,需要将课内和课外充分结合,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使学生深入参与到社会生活实践中,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核心素养。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当下时事热点来对学生教学,并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表达自身看法,这样可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使学生充分融入到课堂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场景剧表演形式来帮助学生直观学习,让学生通过体会不同人物中表现出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来接受情感熏陶,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形成,为学生之后学习和生活提供有效保障。

三、总结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核心素养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根本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一门人文性学科,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教师在教学时,需要以新课改为教学理念,注重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教学,并从中选择适合学生形成良好核心素养的路径,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核心素养,还可以营造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

参考文献

[1]马良.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2(47):75-76.

[2]张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单元教材分析初探[J].现代教学,2022(19):70-71.

[3]谢美华.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1):28-30.

[4]朱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研究[J].学周刊,2022,(07):82-83.

[5]谢美华.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1):28-30.

作者简介

祁建良(1990.8—)男,汉族,云南昆明人,本科,昆明市官渡区云子学校初级教师,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