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时代背景下廉洁文化融入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之路径探索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如何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是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而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而言加强廉洁文化教育尤为重要。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如何有机融入廉洁文化元素,开展有效的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将在明确廉洁文化融入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具体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廉洁;课程思政;廉洁文化;经管类专业;专业建设
课题项目:1.中共上海市民办高校工作委员会、上海民办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资助2023年度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项目—民办高校党员教师教育培养典型案例研究,项目编号:M2023YB19;2.上海市民办高校党工委资助2023年民创计划项目-民办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建设;;目编号:z90020.23.1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精准扶贫,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的同时,不可否认市场中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比如贪污腐败问题,影响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进程。因此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是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而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而言加强廉洁文化教育尤为重要。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如何有机融入廉洁文化元素,开展有效的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一、廉洁文化的内涵
廉洁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早在《周礼·天官冢宰》中就提出了“六廉”,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辩;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指出“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意思为: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新时代背景下,廉洁文化已经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洁”一方面提倡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公道正直、清洁无污、明辨是非、勤俭节约,道德品质优良;另一方面提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秉公办事、公正不贪,职业道德高尚。
二、廉洁文化融入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一)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我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发展经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都大幅度提高,但同时贫富差距问题和社会腐败现象也日显突出,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成为了诱发各种社会矛盾的重要因素。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原来的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更是把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但要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必须要做好反腐倡廉,肃清市场经济环境,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而对于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特别是毕业后从事经济领域工作的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而言,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能够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扛得住诱惑、拒得住腐蚀。因此,将廉洁文化融入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专业课程的廉洁思政教育,不断给学生植入廉洁文化,强化学生的廉洁意识,增强自觉抵制腐败思想和生活方式不良影响的能力,从根本上破坏社会腐败的循环系统,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满足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要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通过廉洁文化与专业课的融合,正本清源,培根筑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学生的廉洁信念,提高学生明辨善恶是非、拒腐防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拔节孕穗期”系好人生的“廉洁”扣子,为步入社会能经受各种腐朽思想和不良风气的侵袭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助力培养出新时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廉洁文化融入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
(一)构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廉洁文化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融合,首先应构建完善的三级目标体系。第一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合理设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纳入廉洁道德素养的培养。第二级,在素质规格层面进一步明确具体的培养目标,包括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第三级,明确各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各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中进一步明确廉洁教育具体实施方案,相应的章节具体实现怎样的教学目标。从专业总体人才培养目标,至具体的素质培养规格,再至各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层层分解,逐级深化,形成系统化、立体式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有效指导廉洁文化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二)充实教学内容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后,各专业教师应结合课程性质,深挖廉洁教育思政元素,丰富廉洁教育资源,且各专业课程的廉洁元素的内容价值需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逻辑性,以实现廉洁认知、廉洁养成、廉洁践行等知识领域的融合,以保证廉洁教育的系统性和时代性。在专业基础课中加大廉洁文化的普及,使学生对廉洁文化有一定的认知;在专业核心课程中使学生逐渐养成廉洁意识和廉洁观念,增强学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提升职业道德;在专业集中实训课程中践行廉洁文化,将廉洁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廉洁文化具体可以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法律法规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巨大使命,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必须具备遵纪守法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更应加强法制观念的培养,增强法律意识。可以在专业基础课中设置一门《经济法》,初步了解《公司法》《企业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劳动法》等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内容。在此基础上,可以针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市场定位,再设置一门专业性强的法律课程,如国际贸易类专业可以设置《国际商法》,证券专业可以设置《证券法》,会计专业可以设置《税法》等,学生对今后从事的专业相关岗位可能会遇到的专业法律问题有比较深刻、全面地掌握。通过经济领域法律法规的学习,学生对相关法律条款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知,并通过反面事例让学生认识到违法行为的后果,意识到今后在工作岗位中应守住法律底线,遵纪守法,在合法的前提下开展各项工作任务,激发学生的使命感。
2.政策制度文件
党中央一直以来致力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制定并颁布了多个文件,不断加强制度建设,给全国的廉洁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同时加大惩治力度,许多贪官污吏被“双规”,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相关部门建设主题教育网站、公众号、教材读本等,不断创新廉洁文化理论,为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廉洁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内容。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巧妙地将相关政策制度和专业知识融合,灵活运用相关素材,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当前国家相关的政策制度,不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廉洁,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和秉公办事的觉悟,营造反腐拒腐、倡廉敬廉的环境。比如经济管理类专业在授课过程中经常会运用案例分析法,可以引入具有廉洁思政元素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本专业领域各种腐败类型及相关的政策导向,通过查找资料、讨论分析、交流汇报等过程,不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3.职业道德
企业对于应聘者的要求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求职者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因为如果员工的职业道德不够硬派、正直,不能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这就意味着其随时可能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而出卖企业利益,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枚不定时炸弹,因此在专业课程中对于职业道德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之一。比如会计专业,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会从事会计岗位,在现实市场中,会计违规、财务违法等现象层出不穷,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偏低,禁不住利益、金钱的诱惑,因此在会计相关专业课程中需着重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公正不贪、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国际贸易类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是外贸公司、国际物流公司等从事国际贸易工作,与国外市场打交道的概率较高,极易受到国外思潮的影响,因此在该类专业课程中应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诚实守信、合法规范的职业习惯。
(三)优化教学方法
教法是指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培养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教师应该根据各专业课程各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课程实际、学生实际和教师实际,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新时代学生接收信息、消化信息的特点,精心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中增强学生接受廉洁文化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方法融合
通过课堂理论灌输、专题讲座、廉洁知识问答、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对廉洁文化有一个基础性的认知。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和自媒体教学方式,增强廉洁教育的趣味性、直观性和互动性。可以通过党风廉政建设网站等政府媒体渠道和抖音、快手、头条等社交网络平台搜集廉洁教育案例,将专业知识和教学素材中涉及到的廉洁理念、观点及规范、学生日常表现、社会现象等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也可以运用学生熟悉的网络论坛、微博、公众号等设置廉洁模块,及时推送反腐倡廉典型案例,或就学生关注的、热议的实时新闻报道、社会热点事件等发起话题,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提升学生的廉洁文化素养。
2.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法融合
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对廉洁文化有了一定的认知度和认同感,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巩固,加深对力量的认识,因此经济管理类专业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开展廉洁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结合专业情况和各种主题教育活动、社会热点等,让学生完成廉洁主题的短视频拍摄、微剧演绎、音乐创作等实践性作业,或参观法院旁听审判、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利用校企合作单位开展社会性活动等实践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参与感,使得廉洁的种子潜移默化地植入学生内心,学生深刻体会到廉洁的重要性,时刻警惕自己,不断夯实廉洁品德,树立正确职业道德观。
(四)提升师资队伍修养
教师作为传道受业解惑之人,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传道”。教师如何“传道”,必然要先从加强自身的综合素养建设做起,能够以身作则,以自身崇尚的师德师风去熏陶学生,才能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领者、廉洁扣子的“扣者”。因此,对学生加强廉洁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尤其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由于专业的特殊性,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接触市场的机会比较多,受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也比较大,如果意志不够坚定,极易受到不良文化的侵蚀,或者对廉洁文化教育不够重视,就会影响到受教育的学生群体。因此,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丰富教师的廉洁知识,增强教师的廉洁意识,坚定自身信仰和廉洁文化教育的信念。可以通过举办廉洁文化主题讲座,开展廉洁文化专题学习研讨,参观廉洁主题教育基地,观看廉洁主题影视作品、访谈英雄人物、观摩示范课教学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廉洁理念,提升教师对廉洁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提升廉洁文化教育方法。
四、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但同时市场中也出现了腐败等不良现象。对于未来就业于经济领域的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而言,加强廉洁文化教育尤为重要,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因此,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应加强课程思政教育,特别是要将廉洁文化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树立廉洁意识,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和职业道德,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能够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吕广才,邵白杨.高校廉政文化教育融入专业理论课的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2(05)
[2]张甜甜.大学生廉洁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03).
[3]朱慧.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0).
[4]靳童瑶,朱一飞.高校廉政文化教育融入专业理论课的研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一),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