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的高职院校体育类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校企合作已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基于市场对体育人才需求多元化发展,技能大师工作室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文章阐述了工作室的运行机制,包括工作室的组织架构、人员配备、工作内容和运行流程,并提出基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的高职院校体育类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旨在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和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体育类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需要招聘具备高技能和专业能力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通过与企业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满足市场需求。同时,随着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体育类专业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竞争力。
因此,基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的高职院校体育类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背景意义。通过研究这一机制,可以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提高体育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专业水平,增强学生的竞争力,提高就业率。
一、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的体育类技能大师工作室
(一)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概念和意义
首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可以提高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水平,促进校企之间的紧密联系和资源共享。高校和企业在教育领域中的合作是相对独立的,彼此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系,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出现,有效打通了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壁垒,通过学术交流、合作研究等方式,使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高效。其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可以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企业是学生就业的主要用人单位,他们对于所需人才的专业技能、知识储备等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可以将企业的需求纳入到教学计划中,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可以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在这种模式下,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课程,高校教师可以借鉴企业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企业的参与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实际的实践环境和体验,为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体育类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基本情况
高职院校体育类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基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的体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产物,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该工作室是一个集教学、实践、科研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旨在打造高素质、高技能、高品德的体育类技能人才。该工作室面向全体体育专业学生开放,以学生为主体,依托高校和企业的资源,开展各类体育专业技能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工作室涵盖了多个体育专业领域,包括体育健康、运动训练、体育竞赛、休闲体育等,针对不同领域设置了不同的实践项目。工作室的管理机构由学校体育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共同组成,由校方负责工作室的建设、规划和管理,企业方则提供专业技术指导、教学设备和实践场地等资源。同时,工作室还与社会上的体育组织、学术研究机构等建立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学术资源。通过工作室的建设,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加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实践项目,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二、基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体育类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
(一)建立导师制度
首先,导师制度可以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在体育类技能大师工作室中,导师是学生的技能培训和指导者,他们对于学生的学习、实践、实习等方面都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和实战知识。通过与导师的交流和学习,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行业趋势,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规划。其次,导师制度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导师在为学生提供技能指导的同时,也会向学生传授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态度。这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利,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文化和职业规范。
(二)实施项目驱动教学
首先,项目的确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确保项目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需求。其次,教师需要通过项目的实施,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更深入和全面的认识。同时,教师也需要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辅导,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另外,项目驱动教学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在实践项目中,学生需要与其他同学和企业工作人员进行密切的合作,相互协作,解决问题。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项目驱动教学还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学校需要根据实践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三)加强产教融合
首先,高校和企业需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高职院校体育类技能大师工作室需要明确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目标,并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契合,确保学生毕业后具备市场竞争力。另外,高校和企业还可以共同探讨体育类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具体运作模式和实践方案,确保产教融合的实现。其次,高校和企业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高职院校体育类技能大师工作室需要建立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平台,以便高校和企业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教学资源共享、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通过加强产教融合,高校可以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从而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第三,高校和企业需要共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体育类技能大师工作室需要通过产教融合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知识和技能。同时,高校和企业还可以共同开展实践教学和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育教学创新和提高教学质量。最后,高校和企业需要共同打造人才培养品牌。高职院校体育类技能大师工作室需要通过产教融合来共同打造人才培养品牌,提升学校和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拓宽合作渠道
首先,高职院校体育类技能大师工作室需要积极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联系。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实习和实践机会。另外,国内外知名企业还可以为高校提供更加先进的理念、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动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和改革。其次,高职院校体育类技能大师工作室需要积极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高校需要与社会各界加强合作,共同推进人才培养工作。社会各界可以为高校提供实践教学资源和职业发展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职业规划服务。第三,高职院校体育类技能大师工作室需要积极与政府部门合作。高校需要积极与政府部门合作,加强政策支持和资源共享,推动人才培养的创新和发展。政府部门可以为高校提供各种政策和资金支持,帮助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最后,高职院校体育类技能大师工作室需要积极与其他高校合作。高校之间可以加强合作,共同推进人才培养的创新和发展。高校可以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提高整个行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在拓宽合作渠道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体育类技能大师工作室需要注重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合作深度方面,需要与合作伙伴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探讨教学改革、教学内容等方面的问题。合作广度方面,需要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合作伙伴建立联系,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合作渠道。
基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体育类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实施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促进校企双方的共同发展。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凤文竹.国企技能大师工作室场域下“技能精英共同体”的生成与发展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3,22(02):74-80.
[2]钟小立.现代学徒制视域下技能大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05):1-3.
[3]关睿.智能制造技能教学中的大师工作室模式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23,40(03):358-359.DOI:10.19339/j.issn.1674-2583.2023.03.158.
基金项目:
本论文系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成都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项目“项目名称:立德树人背景下中华武德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22CZYR007);2021年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智慧体育背景下的大学生体质健康创新研究团队”(项目编号 21KYTD08)。
作者简介:
谢宾(1987.4-),男,汉族,山东聊城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