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建设相互作用机理研讨

邓鹏
  
卷宗
2023年30期
湖南省新宁县有线电视网络管理中心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手段,而法治建设是构建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稳定秩序的基本保障。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了一种复杂而紧密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两者的内在联系,探讨其共同点和差异,以及相互融合的路径和方法,旨在为更好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建设;相互作用;共同点;差异;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和法治建设是一个国家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双轮驱动。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而法治建设则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1]。两者在社会发展中起到密不可分的作用,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然而,虽然它们目标相近,但又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方法。因此,深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建设的相互作用机理,对于加强国家治理、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建设的价值与意义

(一)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教育和引导公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这种教育能够增强公民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凝聚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各界的团结和谐。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民主宪政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使公民理解并支持国家的法治建设,形成共识。而法治建设则为社会提供稳定有序的法律环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防止不稳定因素产生。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提高公民素质与道德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注重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公民的道德观念和公德意识。通过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公民形成诚信、友善、助人为乐等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这些道德品质是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础,能够使公民自觉遵守法律,自觉维护社会秩序。法治建设则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公民权利,加强执法与司法的公正性,推动公民树立法治意识。两者共同推动公民素质的提高,增强全社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三)增强国家治理效能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教育引导,使公民认同党和政府的领导地位,增强政治意识,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公民的政治觉悟和参与度的提高,有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不断完善。而法治建设为国家治理提供法律制度保障,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保障公民的权利和利益。在法治的基础上,国家的决策和管理更加公平、公正、高效,社会各界的利益得到更好的平衡和保护。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建设的共同发展,使国家治理更加科学和有效,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四)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

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培养优秀人才,传承民族文化,弘扬国家精神。这种文化传承与发展,是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而法治建设则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稳定的法律环境和法律保障,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在法治的基础上,经济秩序更加规范,产权得到保护,市场交易更加公平公正。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建设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五)增强国家软实力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塑造,塑造国家的软实力。通过传播国家文化,使国家形象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而法治建设则为国家树立法治形象,为国际社会所认可,增强国家的信誉和国际地位。在全球化时代,国家软实力越来越重要,它能够带动国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建设的共同努力,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加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国家更加有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建设相互作用机理

(一)价值引领和法律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教育系统地传递国家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公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为法治建设提供了价值引领。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包含了爱国、诚信、友善等观念,这些观念对于构建法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的法律制定过程中,法律制定者往往会参考和借鉴这些核心价值观,使法律规范体现社会共识和价值追求。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正确价值观引领为法治建设提供了社会基础和道德支撑。

(二)公民意识与法治意识的形成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社会活动等途径,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家国情怀。这种公民意识的形成促使公民主动参与社会事务,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还强调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使公民形成法治意识。而法治建设则通过制定公平公正的法律,加强执法和司法的公正性,为公民树立遵法守法的信心。公民意识与法治意识的共同形成使公民自觉遵循法律,推动法治社会的形成[2]。

(三)法律教育与法治素养的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普及政治理论,也包括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的法治素养。通过普及法律知识,让公民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法律意识。而法治建设也在不断加强法律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例如,开展普法宣传、设立法律援助机构、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等,使公民更加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公民的法治素养的提高促进了公民遵法守法、主动参与法治建设。

(四)培养法治精神和社会公德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宣传教育、社会活动等方式,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公共意识,倡导诚信、友善、助人为乐等社会公德。这些社会公德是法治社会的重要支撑,能够促使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尊重法律。同时,法治建设则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强化法治教育,为培养法治精神和社会公德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法治文化支持。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的培养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3]。

(五)国家治理的完善和稳定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宣传教育、社会活动等途径,使公民认同党和政府的领导地位,增强政治意识,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公民的政治参与度的提高有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不断完善。而法治建设则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保障公民权利,加强执法与司法的公正性,推动公平正义的实现。国家治理的完善和稳定需要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而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建设的共同作用为国家治理的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持。

总结

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建设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是多方面的,包括价值引领和法律依据、公民意识与法治意识的形成、法律教育与法治素养的提高、培养法治精神和社会公德,以及国家治理的完善和稳定。这些机理共同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建设的深化与发展,为社会的稳定与进步提供了坚实基础。在现代社会,继续强化二者的相互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建设的联动,对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昌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宏亮,薛建龙.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建设相互作用机理探析[J].中州学刊,2023,(01):37-43.

[2]张海战.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法治化路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44(S2):54-56.

[3]刘佳璇.习近平法治思想涵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2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