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市场化机制在劳动用工改革中的探索和实践

王伟
  
卷宗
2023年35期
大唐 北京 煤业销售有限公司

摘要: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是国企经营机制改革的核心环节。“三项制度”改革一直伴随着国企改革推进,取得显著成效但仍然面临难题。在当前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市场经济实现了跳跃式发展,国有企业传统的劳动用工机制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发展要求。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为了实现国际化、市场化和多元化发展,国有企业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结合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对用工模式积极进行改革创新,对人力资源管理加强重视,满足国有企业在市场环境下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国有企业;市场化;劳动用工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资委和党组决策部署,加快实施国有企业改革行动,纵深推进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任务落实落地,用工总量持续减少,人力资源有序盘活,能进能出市场化用工机制建设取得重要突破。为了支持国有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支撑业务发展,以打造一流劳动生产率,要求国有企业以全面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为依托,对标国内外先进企业,努力打造先进管理模式,在国有企业党建制度优势下,追求先进用工水平,建立进出通畅的市场化用工机制。建立市场化用工机制是深化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世界领先企业实施世界领先发展方略,是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市场化用工概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型,国有企业的用工形式由计划经济时代下的终身制逐渐转变为市场经济下的合同制,用工方式也更加多元化。现阶段的传统国有企业内部,通常采用二元用工体制,即将企业员工有两类不同的用工形式,一类是正式职工,经过严格的劳动计划及人员编制进行管理,采用的是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进行员工入口、内部发展、薪酬福利保障、激励约束等。另一类是市场化用工,包含社会化招聘合同制用工、临时用工、劳动派遣、委托代理等形式,不再强调国有企业员工的头衔,均来自市场供需关系配置的人力资源,其用工合同、岗位薪酬、绩效考核等管理方式都接轨于市场。市场化用工有别于传统化用工模式,一是能够有效缓解人力资源紧缺的现象,解决国有企业人员编制严格、空间小等问题;二是可以有效改善企业内部的制度缺陷,更好地与市场环境相适应,将组织调配转变成与市场环境相匹配的择优选需、优胜劣汰制,改善人员能进不能出、薪酬能升不能降、职位能高不能低的顽疾;三是可以有效控制企业成本,按照劳动合同或法律契约进行企业与员工之间责任的划分,改变原有的员工无限责任制,有效降低用工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

二、企业劳动用工制度存在的问题

市场化劳动用工给予了企业单位与劳动者更灵活和更大的便利,但由于外部环境和企业单位经营状况的变化,也给企业带来了一些问题:

1、企业定员标准方面的问题。定员标准是企业招聘和使用人员的重要依据。 但是,在市场化的前提下,定员标准只能在短时间内作为依据,无法为企业用人提供一个长期可靠的依据。 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来看,企业的定员标准一定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发展目标不断进行阶段性的调整,才能符合实际的需求, 否则就会出现矛盾,影响企业生产经营。

2、市场化用工受传统企业的计划管理影响严重。国企将市场化的用工纳入到企业编制的管理体系之中,实行审批式的管理方式。不仅管理方式落后,而且由于审批机构不了解劳动力和人才市场的具体情况,也远离工作业务,很容易使审批编制与核定编制脱离实际需求。如果盲目管理,草率审批,造成的结果不是人员过少,影响工作,就是人员过多增加企业不必要的人力成本。

三、国有企业市场化用工创新措施

1、完善劳动合同工体系。加强劳动合同工的体系建设工作,明确制定劳动合同工的用工形式,为国有企业在市场化用工机制上奠定基础,是建立企业内无身份界限的劳动合同队伍的依据。第一,要加强国企内部员工的劳动合同法的学习,让员工意识到自身的权利和义务,铁饭碗已不存在。第二,要实行用工的规范化管理,突破身份限制,以及身份不同的待遇歧视,构建统一规范的企业职业发展道路。第三,使派遣制用工更加规范化,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2、实行差异化绩效考核。在市场化用工的背景下,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是行业通行的薪酬政策,即在同样市场水平和企业自身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薪酬机构、薪酬标准的制定,并结合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分成、长期激励及延期兑付,称之为市场同行的薪酬管理机制。

3、加强岗位管理改革。第一,对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建设,消减管理层级,简化管理程序,推进大部制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全方位的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实现团队数量的精简。第二,科学合理地进行岗位设置,充分利用工作分析等工具进行企业内部岗位性质、工作强度、工时要求等方面的研究,坚持因事设岗、职责清晰、流程规范、薪责相符的经营理念。第三,合理利用评估工具,进行岗位管理成果的考核,根据各个岗位的考核指标、权重及方法进行人员的考核,做好岗位提升,或末位岗位淘汰、降薪的工作。

4、建立合同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全面增强劳动的契约精神以及劳动合同的约束力。一方面,依法完善劳动合同内容,规范合同条款、合同权限方面内容,是提高灵活用工的法律保障机制。另一方面,完善集体劳动合同及劳动规章制度的建设,完善相应的内容和条款,使其具备良好的操作性。最后,严格履行劳动合同约定,实行岗位责任制,对于岗位职责履行不到位造成企业损失的,符合解除劳动合同的给予解除,以此促进企业良性循环。

5、优化改进市场化招聘制度。首先,扩大招聘渠道,科学合理地进行岗位分类管理,特别岗位可采取猎头委托或中介机构进行招聘。其次,强调公平性,秉着信息、过程、结果公开的原则,进行岗位的招聘,同时明确岗位的要求及资格条件,从源头上提升员工的素质。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的用工模式也在悄然改变,通过劳务派遣及市场化用工的方式,有效解决企业内部人才紧缺或需求不到位等现象。在改善国有企业现状的同时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通过对企业市场化用工的改革,及时调配市场机制下的人力资源,提升了企业形象和员工归属感,更好地促进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宝毅.企业市场化用工模式的影响因素和控制策略[J].世界经济管理,2019(17):10.

[2]刘白涛,王云霞.企业市场化用工模式的关系探析[J].企业经济管理,2019(16):2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