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非遗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以杭州地区非遗文化为例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精神内涵的重要载体,将其作为教学元素融入到高职英语教学活动中意义重大,在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增强其文化自信与人文素养,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以杭州地区的非遗文化为例,阐述了杭州非遗文化的特色及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意义,重点探讨了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杭州非遗文化的几种途径,以期能更好地实现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育人的双重目标,推动非遗文化的对外传播。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文化;杭州;高职英语教学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智慧的体现,也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也肩负着弘扬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使命。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密不可分。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生运用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前沿阵地,本身具备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属性,在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方面更是具有显著优势。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除了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之外,更要致力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尤其是对优秀的中国地方文化的输出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精神内涵的重要载体,将其作为教学元素融入到高校英语教学活动中,能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与英语碰撞产生的奇妙火花,在体会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时,学习用英语讲好“非遗故事”,促进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一、杭州地方非遗文化的特色以及在高职院校的传承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杭州的灵魂在于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弘扬历史文化方面应该做得更好。”几千年来,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形成了以西湖文化、运河文化、钱塘江文化为代表的杭州文化,也产生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技艺、民俗、民间文学、曲艺,民间音乐、纯铜舞蹈等多种类型。截止2022年9月,杭州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有四项,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有48项。其中,浙派古琴、杭罗织造技艺、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金石篆刻等非遗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白蛇传说、杭州雕版印刷技艺、西湖绸伞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杭州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杭州蜚声中外的文化符号,生动鲜活地展示了杭州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然而,如此丰富深厚的杭州非遗文化,在杭州的高职学生中的传承度却不容乐观。在杭的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对杭州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景点有一定认知,但对地方文化了解不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更是一知半解,也不清楚杭州的非遗文化到底包括哪些项目、有何特色,更不明晰自己作为高校学生所肩负的传承与保护非遗文化的任务与使命。另一方面,高职学生由于自身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薄弱,整体上外语能力较弱,更无法做到在跨文化交际中用英语介绍、传播杭州的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
二、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非遗文化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中华人民在千年的传承中形成的独特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是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最好诠释,提炼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展开教育,对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非遗文化的教学元素时,教学层次不应仅围绕在与非遗文化相关的语言表达等方面, 还应该深挖非遗文化中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与爱国情怀。
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必须充分挖掘杭州非遗文化的丰富资源,发挥英语教学双语双文化的优势,将杭州非遗文化有机地融入英语教学中,从而能更好地实现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育人的双重目标,有助于从思想品质,文化素养,语言能力和英语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素养。对于在杭的本地学生而言,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地方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热爱家乡文化,加强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于非本地学生而言,通过对杭州非遗文化的学习了解,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非遗文化,增强杭州情怀与文化自信,帮助他们自觉地推广并弘扬杭州的非遗文化。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杭州非遗文化的策略探究
1.融入杭州非遗文化,开展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
首先,教师在将非遗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活动前,要提升传播非遗文化的自觉意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认真了解学习杭州的非遗文化,梳理各级非遗文化项目。
目前,高职英语教材仍然大多以西方文化价值体系为基础,中国文化元素的融入相对较少。但教师应在备课过程中拓宽思路,大胆地进行课程开发与创新。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主题,巧妙地导入相关的杭州非遗文化内容,结合单元主题,设计一些与非遗地方文化相融合的教学环节。比如在《高职国际进阶英语2》中Unit 5“Chinese Cuisine”这一单元的Text A讲到华东菜系,杭帮菜属于华东菜系,而杭帮菜烹饪技艺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提到的菜系特点,展开对杭帮菜及杭州饮食文化的拓展学习。学生可以分组合作,在课前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杭帮菜的饮食特点和烹饪技艺,在课上派代表用英语进行介绍。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用英语撰写一道杭帮菜的简介,作为课后作业完成。学生可以将相关菜品的图片与英语简介发布到网络平台上,同时进行相互的点评及评分。这样的教学活动既富有趣味性,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性,又很好地拓展了杭州非遗文化知识。
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融合杭州非遗文化,引导学生展开各种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比如,在课堂上,可以进行以杭州非遗文化为主题的学生讲座。学生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等相关资源,学习非遗文化,一起完成一件非遗作品——比如,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用英语进行介绍,并利用PPT的形式,对这个非遗项目进行讲解。在英语的语境下,学生能积极探索,自主学习非遗文化知识,拓展文化视野,既促进语言文化习得,又提升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助于优秀非遗文化的传承。
2.引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拓展杭州非遗文化的积累
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途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杭州非遗文化相关的自主学习。教师要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进行杭州非遗文化的延伸学习。
其一,鼓励学生在周末走出校园,实地去参观杭州各大博物馆、非遗类博物馆,包括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杭州手工艺活态馆、杭州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等。学生可以在博物馆里系统性地认识、了解杭州的非遗文化,实地学习体验各类有意思的非遗文化项目,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限魅力,激发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的兴趣与积极性。
其二,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参观的内容及感受写成英语日记,或做成英语PPT,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也可以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拍成介绍杭州非遗文化的英语短视频,发布在微信视频号、小红书、抖音等网络平台上,吸引更多人对杭州非遗文化的关注,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播。在生动直观的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对文化学习与语言学习的兴趣,拓宽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地方文化的能力,带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并助推非遗文化“走出去”。
其三,教师可以开设与杭州地方文化相关的英语线上课程或者自制微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积累更多的杭州非遗文化以及相关的英语表达方式。再者,教师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抖音、哔哩哔哩等不同平台上搜集杭州非遗文化相关的双语知识,将公众号文章或相关视频等材料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自行拓展学习。
结语
通过各种教学途径,将杭州非遗文化有机融入高职英语教学,是传承地方文化,实现双向文化交际,培养地方特色综合人才的需要,能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拓展文化视野,在提升语言能力的过程中,加强地方文化认同,激发传承与弘扬非遗文化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能更好地实现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育人的双重目标。同时,这也有利于促进杭州非遗文化的对外传播与推广,提升杭州的国际知名度,推动杭州的优秀地方文化“走出去”。
参考文献
[1]潘慧娟,熊寥,余孝平,等.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英语教学的作用[J].中国陶瓷工业,2011(3).
[2]萧君虹.融地方传统文化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以闽南传统文化为例[J].职业技术,2020,19(1).
[3]黄盛.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学英语拓展教材设计[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12).
[4]黄涵.英语翻译视角下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去”的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21(09).
[5]伍齐珊.融入岭南文化的高职英语课堂设计与实施 [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2019(03).
作者简介
卓然(1980-)女,浙江普陀人,浙江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