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劳动教育融入新时代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实践
摘要:小学英语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要求教师必须有意识性的深入挖掘教材中涵盖的劳动要素,以能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培养和实践过程中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品格与思维品质,力争能够采取课堂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且帮助学生树立形成“我劳动,我快乐”的思维意识理念,强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推进学生全面发展。概述了劳动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意义,分析了劳动教育结合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境,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几点关于劳动教育融合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英语;学科融合;实践
劳动造就了人类,造就了生命,造就了教育。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劳动教育的优良传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劳动既是人的生存需要,又是人的立身之本。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非常重视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主张“手”与“脑”相并用、“知”与“行”相结合。劳动教育作为小学英语教学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内容,同时又可以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必要途径,极具育人价值意义。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劳动教育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故展开关于劳动教育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路径往往是当前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内容,同时,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合劳动教育的内容除了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以外,又必须同时兼顾学生的劳动教育,力争能够在秉承全面育人理念的基础上保证实现人与自由发展的协同统一。
一、 劳动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意义
教师需要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性地渗透劳动教育的内容,此过程除了能够进一步丰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外,又能起到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品性的作用,保证有效落实小学英语全面教育。当前的小学生在各种生活困境面前总是欠缺一定的耐挫能力,而彻底实现劳动教育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更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形成坚韧的品质和性格。
本身对于英语而言,就属于一门高实践性的学科,其教学过程大都是围绕单元主题教学展开的,其中有不少单元主题都紧密关联劳动教育。于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内容,往往能为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丰富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在能够切实接受基础教育的同时又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劳动意识的提高。为此,教师必须要深入挖掘教材中涵盖的基础知识点内容,帮助学生生成积极的劳动意识,使他们懂得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且力争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以便于为学生后期更好的发展奠定扎实的条件基础。
二、 劳动教育与小学英语结合中存在的困难
(一)英语教师缺乏劳动教育意识
不少小学英语教师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都欠缺一定的劳动意识,故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本意识不到英语学科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由此固然无法保证使此二者之间的价值最大化发挥出来。对于英语教师而言,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意识,原因在于他们所认知的劳动教育当作为一种专门的课程任务,其根本上和英语学科之间不具有任何关系。由于教师尚未形成较之统一的教育意识和教育理念,故他们也就自然不会对个人素养与劳动教育融合对于个人发展产生的作用给予太多重视。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也容易忽视了英语学科教学过程中劳动素养与小学英语教学之间共性的挖掘,也不能通过教学过程形成行之有效的合理改善劳动教育的方法,此非常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也没有办法保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劳动教育。
(二)学校对劳动教育缺乏有力支持
不少学校均未给予劳动教育足够的认知,这样也就无法保证劳动教育可以完全落到实处,原因是学校方面给予这方面的教学支持力度不够,故他们也无法保证与之相关的教育教学计划的合理开展,因此对于各个学科的教师而言,无法真正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就有不少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办法科学地把劳动教育转化为实践教育,并且没有办法落实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在此过程中没有办法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且也一定程度上欠缺对学生劳动素质能力的培育,对于学生后续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极其不利。
三、劳动教育与小学英语融合教学的策略
(一)借用英语情境,培养劳动习惯
通过情景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显然,以往较之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没有办法再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小学英语教学,对此要求教师必须要对自身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成功扮演好自己劳动知识传播者与引导者的角色。
以“Enjoy a story”教学为例,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两只动物Ben和Bob之间的一个小故事,Ben是一只懒惰的螳螂,而且春天和夏天它都在睡觉,到秋天的时候就会唱歌和跳舞,根本不劳动,直到冬天的时候,由于天气太冷,它缩成一团无处安身。反之,蚂蚁Bob则很勤快,它很热爱劳动,并且积累了大量粮食,即便是冬天,它也照常很勤劳,一点点地积累了许多食物,此外,它还会抽空读书来充实自己。直到最后,Bob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分享给Ben。实际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捕捉教学文本中的劳动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且借助对比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培养形成正确的劳动观,教导他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且重视劳动,还可以适时与自己的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二)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劳动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来培养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在养成一定的劳动意识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基础上,指导学生热爱劳动,并且锻炼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使其在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到无尽的乐趣和成就感。
以“A banana cake recipe”教学为例,本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关于香蕉蛋糕制作方法的文章,篇目中详细地列述了制作香蕉蛋糕过程中所需的材料和具体步骤。对此,教师可通过作业的方式教学生先自学文本中的新单词,紧跟着再让学生跟着录音流畅地通读句子,并深入理解句子意思,最后一步再让学生自行动手制作香蕉蛋糕,后将具体的制作过程录制成视频,然后再提交作业。学生可以通过制作香蕉蛋糕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且在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享受其中,同时又可以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升自我劳动技能。
原本劳动就属于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方式,如果人类在生产运作过程中没有劳动,往往就没有办法推动自身向前发展。同时劳动教育又属于当前教育发展的一个大好趋势,对于教师而言,应该竭尽全力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常规教学过程中来,并且于英语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借助情境教学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指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劳动能力,教会学生要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又能积极投身到实际劳动当中来,确保教育能够与时俱进。
(三)渗透生活内容,培养劳动思维
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尽量开发并使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源,以保证可以有效整合劳动教育的内容,为学生营造优良的教学与生活情境,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给学生提出基于生活导向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并将其导向更高层次思维,使他们形成一定的劳动思维。由此除了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动机的激发以外,又可以更深入地帮助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
以“My classroom”小节内容教学为例,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包括像导入环节学生打扫教室部分的内容、Let's talk、Let's do等部分内容,这些内容除了具体涉及关于劳动方面的词汇、句型、短语以外,教师又可以借助插图直观地将学生劳动的过程呈现出来。而对于教师而言,也可以综合相关内容,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指导学生作深入思考和讨论,并且指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具体的含义,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劳动观。
(四)结合英语教学内容,渗透劳动意识
我们通过实践教学发现,英语教材单元与单元之间结构中有不少知识密集型区块均能够科学合理地与劳动教育连接起来,而对于教师而言,在实际设计教学环节需积极转变并且尝试拓宽教材当中涉及劳动的内容。由于小学生劳动意识与劳动能力均较低的缘故,故他们往往欠缺充足的参与劳动周等活动的积极性。故而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应该特别重视对学生劳动意识的激发,以使学生可以站在客观视角审视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教会学生深度思考、独立思考。为此,学生除了必须要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意识以外,还必须要在生活当中一步步脱离他人包办的学习状态。
以“Our new house”小节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必须要结合教材内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借以问题引导的方式,指导学生思考在搬家过程中有可能涉及的劳动形式,且在课堂反馈环节特别提到了“Clean the room”、“Go shopping”、“Decorate the room”等一系列劳动形式,另外我们还在课堂上反复给学生提问“What do you do when the new house is in the mess?”学生结合前期学习内容在回答完问题以后,便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完成独立思考,此更加利于学生独立意识与劳动意识的培养提升。
(五)通过教学活动,创设良好劳动教育氛围
如欲收获优良的劳动教育学习效果,要求教师必须要给予劳动教育足够的重视,彻底把劳动教育有形或者无形地引入课堂教学,当然,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教学生把自己家里一些闲置的物品,像瓶子、报废报纸等等带到学校来,然后自己动手制作一件自己喜爱的或是非常感兴趣的手工艺品。之后在我们再指导学生将自己动手制作的工艺品作为礼物送给其他同学,并且强调要用英语交流,在此环节,更有利于融洽学生之间的关系。直至课堂欲结束时,要求学生自行清理自己制作工艺品过程中残留的材料废渣,由此,学生除了学习到知识以外,又全身心参与了整个劳动过程。
以“My birthday”小节教学为例,教师让学生提前从自己家里带一些闲置物品,课堂一开始,先由教师给学生简单介绍课程,并由课题引申出生日话题。再引导学生阅读至“Hello,Sam.Happy birthday!”时,再把问题交给学生:“假如今天是你同桌的生日,你要为同桌亲手制作一件礼物,你要怎么做呢?”紧跟着再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制作工具,并着手制作。学生在相互交换礼物时,教师又带领学生练习新的句子,并在交换礼物的过程中相互道谢。整个流程异常轻松,课程结束后,由教师指挥学生自行清理残存材料,并将其放进垃圾桶里,这样一堂生动有趣的英语劳动课便结束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与劳动教育的有机渗透,不仅要求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同时又特别主张要深入挖掘英语教材中的文本,在指导学生形成较之深刻的关于劳动教育的认知基础上,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及能力,完成英语学习任务的设计工作,同时再指导学生将其积极落实到实践劳动过程中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完善教学评价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周融,刘丹.儿童观与小学英语教育专业课程的融合路径探析[J].科教导刊,2023(15):60-63;
[2]张丽阳.融数字化于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之中——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促进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新教育,2023(S1):117-119;
[3]王丹. 引入信息技术元素提升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质量[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五),2023:5;
[4]冯雨.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教育帮扶与融合的路径探究——以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教师培养为例[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2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论坛论文集,2022:3;
[5]马玉晓. 自然拼读教学策略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3年课程教育探索学术论坛论文集(三).详],2023:3;
[6]桓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 [J].中国教育学刊,2019(02);
[7]刘慧,刘延金.关于依托家务课程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1);
[8]朱冰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践行劳动教育的方法探究: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J].求知导刊,2021(20):12-13;
[9]黄静.劳动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以PEP(三年级起点)小学英语教材为例[J].校园英语,2021(14):149-150;
[10]凌绮娴.浅谈劳动教育与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J].校园英语,2021(3):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