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

张桠楠
  
卷宗
2023年34期
身份证号 321011200201100624

摘要: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其成长、发展近年来得到普遍关注,包括心理层面的健康问题在内。本文结合案例,对留守儿童面临的共性心理问题和个性化问题进行分析,并论述可靠的应对策略,包括综合教导、防微杜渐、重视问题跟踪等,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少许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综合教导

前言: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我国各地留守儿童的总数达数千万人,其成长情况值得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也应给予更多重视[1]。受到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等因素影响,留守儿童往往更容易受到心理问题困扰,加以分析、探讨应对策略十分必要。

1.案例分析

1.1案例概况

齐某,男,12岁,就读于某乡村小学五年级。该学生父母自2019年开始外出务工,期间出现2020、2021年未返家情况。齐某跟随祖父母共同生活,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沉默少言、厌学、成绩下降、饮食睡眠无规律等情况。经学校、家长交流,齐某身体无疾病,认为齐某的反常表现应属出现了心理层面的问题,由志愿者以及其师长共同参与疏导,结合齐某在校同学提供的线索,发现齐某在校期间因经济拮据无法参与同学假期聚会,其祖父母忙于农业劳动且对心理教育知之甚少,无法察觉齐某异常并做干预,同时齐某成绩波动不能得到家庭指导,丧失了学习兴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齐某曾在开学期间遭社会闲散人员霸凌,因缺乏父辈帮助,产生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

1.2心理健康处理和分析

自2022年11月起,志愿者以及学校辅导员、齐某亲属经过商榷,组织对齐某的共同疏导,首先寻求一名成绩较好的学生帮助齐某提升成绩,在此基础上加强家庭成员对齐某的关怀,由齐某一位拥有大学学历的堂兄兼顾监护人责任,其次结合齐某家庭收入较低的基本情况,为其申请特困生补助,并在2022年12月经核准发放。最后加强校内外管理,严格杜绝霸凌在校学生的问题,对齐某施以必要保护,请公安部门介入,对霸凌者施以行政拘留的处分。2023年春季开学后,齐某成绩提升,性格更趋开朗,作息规律,心理问题得到控制。

从特点上看,齐某的心理问题成因较明确,一是缺乏专业心理疏导,二是霸凌、贫困、成绩下降导致恐惧心理无法消除,持续产生破坏。在对该生的辅导过程中,学校和其家庭、社会组织重视联动,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通过物质和管理干预,使齐某的幸福感、对学校管理的满意程度得以提升,其成绩的优化则实现了个人优秀程度的改善,进而有效实现了心理问题控制,避免其恶化。

2.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控制策略

2.1综合教导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多与幸福感、满意度和优秀思维的缺乏相关,未来主张提供综合指导。以案例为参考,应加强学校、家庭监护人、社会管理部门、志愿者、同学的联动,结合其心理问题表现和成因,具体加以干预,控制导致留守儿童负性情绪的基本促因,提供来自心理层面的专业指导,以辅导员和志愿者作为核心,纾解其情绪、负面心理状态。

2.2防微杜渐

防微杜渐应作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处理的基本思路,在上文所述案例中,齐某早期出现异常表现时,未能及时得到关注,以致其负性情绪郁结,诱发心理层面的波动。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指出,当孩子的周围环境和教师、同学和朋友提供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孩子就最有可能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应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干预[2]。如在其学习成绩下降时,及时加强指导,对其取得的成绩、进度给予必要肯定,实现留守儿童幸福、满意和优秀等积极心理、情绪的培育,避免其心理层面出现健康问题。

2.3预防恶性事件影响

结合案例内容,可知齐某的心理健康问题与霸凌事件存在一定关联,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霸凌事件导致其幸福感、满意度和优秀心理出现波动,且霸凌行为往往持续破坏留守儿童生活。未来主张加强此类事件预防,加强管理的同时做好留守儿童心理指导,告知其正视霸凌行为,及时与师长、警务人员沟通,寻求帮助。同时也应在霸凌问题出现后重视跟踪管理,疏导留守儿童情绪,及时控制霸凌问题的负面影响,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结论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也应结合儿童群体、个体具体情况积极加以干预。结合案例可知,留守儿童因经济因素、管理因素、教育因素出现了一些心理层面的问题,未来应采用综合教导、防微杜渐的基本思路加以控制,在此基础上积极预防各类恶性事件,并在出现问题后做好跟踪管理,保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持续成长。

参考文献

[1]刘红升,詹露露,赵雅欣等.社会生态系统框架下农村留守儿童抑郁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23,43(09):615-619.

[2]谢欣悦.负性生活事件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21):63-6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