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媒体视域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汉语言文学正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汉语言文学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如今,借助新媒体技术的力量,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前景会更加广阔。
关键词:新媒体视域
汉语言文学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纸质媒介到数字媒介的转变。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的普及,汉语言文学逐渐走向数字化、信息化,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网络文学。同时,新媒体平台也为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提供了全新的途径,促使更多人能够接触和欣赏到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一、汉语言文学发展面临的挑战
其一,作品质量参差不齐:由于网络文学的迅速发展,大量作品涌现,但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不仅会影响到广大读者的人生价值观念,还会致使读者的人文素养受到影响;其二,过度依赖技术:一些汉语言文学作品的数字化转化过于依赖技术,忽视了文学性本身的价值,这种状况的发生,不仅会导致汉语言文学作品失去了原有的韵味,还会致使汉语言文学作品的内在含义无法得到彰显;其三,在新媒体时代,一些青少年过度追求新潮文化,对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对汉语言文学的认同感降低[1]。
二、发展策略
(一)优化教学模式
现如今,新媒体视域下汉语言文学的受众群体已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读者,而是涵盖了更广泛的年龄层和职业领域,这就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传播优势,优化汉语言文学教育模式,比如,开展线上课程、远程教育等学习方式,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和欣赏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从另一种角度而言,因网络流行语言与汉语言文学不在同一发展层次上,所以,从事汉语言文学传授工作的相关人员应规范自身的教学语言,同时应用符合汉语言文学发展规律的网络流行语言,引导学习者理性看待网络流行语言,正确吸收并管控网络流行语言的使用次数与频率,保证汉语言文学能够准确落实健康发展原则。
以《经典咏流传》综艺节目为例,该综艺节目采用“和诗以歌”模式,通过旋律新编、歌曲演绎等方式,完成对经典诗词传诵的同时,强化了经典诗词的时代性和时尚性。而汉语言文学教学也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在注重作品思想性、艺术性和审美价值的同时,保证汉语言文学作品原有的韵味和风格能够得到充分彰显。在教学过程中,汉语言文学传授者可以借助此种方式,点燃学习者的内在动力,采取演唱、朗诵等方式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加深对汉语言文学的认知程度,保证汉语言文学作品的艺术性以及审美价值能够得到充分彰显。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如微信、微博、知乎等,构建自己的教学平台,进行课程开设、学生管理、交流互动等,更好地满足学生们的阅读、写作、口语等多方面的需求。同时,教师还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反馈,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2]。
(二)设立特色活动
从目前现状来看,传授者讲、学习者被动接受等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彰显出汉语言文学的独特魅力,这就需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以满足学习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为主要目标,根据学习者的实际学习情况,创设出形式、内容更为丰富的汉语言文学特色课程,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习者营造一个更为真实的教学情境,重点锻炼学习者汉语言文学的应用能力以及表达方式,保证学习者的人文素养能够得到稳步提升。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在活动设计上更具多样性和创新性,让学生们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更加自由、开放和多元化。例如,可以增加现代汉语、网络语言等课程,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了解现代语言环境。
以“诗词飞花令”活动为例,为引导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汉语言文学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与热情,在活动正式开展前,教师应为学生详细讲解此次活动的规则(按照“春、夏、秋、冬”顺序,要求学生在10s内说出一句与季节对应的诗词,答对记一分,相反,打错扣一分,当累计10分后,宣布游戏结束。),在学生明确活动规则后,教师应起到带头作用,说出一句带有季节的诗词,让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标准依次说出诗句。其次,教师还应为学生设立实物奖励,以此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去,保证学生能够继续徜徉在文学海洋里,尽情享受中华诗词独特魅力。除此之外,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为汉语言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形式。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微信公众号、博客等平台进行文学创作和分享,也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小说、诗歌等的创作和发布,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汉语言文学[3]。
三、结束语
在新媒体时代,汉语言文学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因此,为助力汉语言文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应意识到新媒体技术对于汉语言文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作用价值,根据当前环境与现状,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在提升作品质量、保持文学性、弘扬传统文化等方面做出相应努力。只有这样,汉语言文学才能在新媒体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最终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志成.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分析[J].读与写(教师), 2021, 000(006):P.1-2.
[2]朱柏颖.新媒体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2(2):4.
[3]侯文宁.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J].数码设计(下), 2021(11):0046-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