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专业技能共享平台的构建方案

邱梓毓 肖李春 罗静杨
  
卷宗
2024年3期
成都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近年来,大数据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在经济还有科技等领域中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大学生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就业主体,也是我国最有价值的人力资源,也是当前保障就业的主要对象。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大学生兼职存在着各个方面的风险,企业对大学生的工作能力怀疑,因此,双方对大学生就业的态度比较消极。本文结合大学生就业期间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探讨,并在其基础上提出大学生专业技能共享平台的构建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技术;就业;大数据;企业

基金项目:S202314389177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专业技能共享平台的构建方案”支持

一、大学生专业技能共享平台的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企业的用人成本在持续增加,并且在极其严峻的就业期间,大学生们也越来越倾向于躺平摆烂。为了尽可能扭转这种局面,我们通过构建一个舞台——大学生专业技能共享交易平台,衔接企业与大学生,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有关企业的资讯,让他们对企业有所了解,并且进入到企业,为企业展开更好的服务,从而使企业与社会的联系更加有效,为未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大学生也能在专业技能共享交易的过程中汲取宝贵经验,对大学生的发展帮助性很大。另一方面,让企业依据平台提供的大学生专业性评分和服务态度评分进行挑选。以大学生专业技能共享交易平台为基础,同时高效率、高质量地满足企业和大学生双方的需求。

(一)运用大数据与智能分析技术,同时满足大学生与企业双方需求

许多兼职平台在运营过程中存在效率低下、技术发展水平不足以支撑平台正常平稳发展的问题。以此为前车之鉴,本平台及时更新平台运行所依托的技术,落实“技术+效率”的运营原则,在保证企业和大学生基本权益的同时,通过智能分析和大数据将企业的基本信息和需求信息以及大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整合匹配,这将极大地降低公司的招聘成本,并促进公司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双向选择。

(二)服务评判标准创新,顺应企业需求

在传统的兼职平台中,企业仅能从服务提供者的个人信息中主观判断岗位与其的适配度,时间成本高且信息可靠性低。而本平台对大学生提供服务的专业性和态度采取赋分制,为企业选择人员提供客观标准。具体操作如下:提供专业服务的用户在注册的时候,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依据大学生在其所提供服务领域内的专业证书等级、获奖经历和相关专业实习经验的多少进行排序,设置服务专业性评分。另外,平台为每一位提供专业服务的用户设置基础服务态度评分,且每个服务提供者在注册时的服务态度评分分值均一致,在工作结束后,由接受专业服务的企业对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态度评分进行统一地加分或减分。平台制度、企业、大学生和服务评判标准四者形成完整闭环。最后,企业可综合考虑以上两种评分,以获取最优质、最满意的评分。

(三)平台知名度低,宣传力度有所欠缺

虽然本平台运营机制较为完善,但毕竟处于初创期,缺乏经验和知名度,与其他类似的服务交易平台同台竞争时缺乏竞争力。因此,如果要进一步提高知名度,招揽更多服务提供者和企业前来入驻,加大宣传力度则是一条必经之路。

二、大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基础参差不齐,培养难度大

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中,学生专业技能的理论基础比较稳固,不同层次的高校所接收的学生学业水平有明显差距,这一点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学业基础或扎实或薄弱。而在大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础薄弱的大学生所面对的阻力显然要远远大于基础扎实的大学生。因此,对这一类大学生的培养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这就使得他们的培养变得更加困难。

(二)培训方式单一

站在培养方式角度出发,高校采取的方式以学习专业纯理论为主,并且针对大学生展开相关的技能培养,缺乏线下实操实践,这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群体们即使能在考试时取得高分,在实践中却依然无从下手的问题。[1]例如,在2022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有50%的大学生、46%的专科学生表示,专业教育水平有待提升。另外,依据本人的学习感受,专业技能教材上教授的操作步骤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操作时总会有一定的出入,若仅局限于纯理论的学习很难为企业方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大学生规模巨大,就业压力倍增,培养的前进动力不足[2]

在我国大学生人数提升阶段的时间是在2022年,人数共计1076万人,大学生本科学历的毕业生在一线城市就业的占比能达到22%,比2019届的比率下降到了20%,选择新一线城市进行工作的大学生中,2015级学生占22%,2019级学生占26%。由此可见,大学毕业生规模以及空前巨大,渴望就业的人多,使得竞争压力巨大,但最终顺利就业的人却寥寥无几,面对当前的社会大环境,大学生们难免会有很大的心理落差,最终导致前进动力不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四)专业对口率虽有所上升,但总体仍然较低,学生成就感低[3]

《2022年就业报告》显示,2022届大学生与大学生的专业之间匹配率达到69%,比上届提高了2个百分点。随着疫情的退散和一系列促就业政策的推出,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率有所上升,但是总体仍然较低,其中,历史专业的对口率最低,只有47%,这不得不使毕业生们感到学而无用,即投入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所学的内容与最终所从事岗位之间的联系不大,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成就感,助长了读书无用论的盛行。

针对大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中所遇问题,本专业技能共享交易服务平台的构建方案

(一)细化服务类型,开设不同服务专区

本平台针对不同大学专业开设不同的服务专区,如,平台面向化生专业大学生开设化妆品成分分析服务专区,为师范类专业大学生开设家教服务专区;面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开设金融服务专区,如,代理记账或企业策划书的撰写;为中医类专业大学生开设养生咨询服务专区;面向艺术院校学生开设演出服务专区,如,小剧场演出等等。针对不同服务专区,我们将引进对应的企业,如培训机构、小型私人企业、广告公司、有独立需求的个人或家庭、个人工作室等。平台还专门设置了我们不仅仅希望能通过构建该平台获得经济收益,也是希望能否定社会上尤其是部分大学生群体所信奉的读书无用论,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成就感,缓解他们的心理落差,从而推动社会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依托社交软件或社交媒体,提高平台知名度

以社会化软件和社会化媒体等媒介,提高用户对平台的认知度。首先,利用微信、小红书、抖音等社交软件和媒体,将与本平台有关的关键词、注册名注入一些个性鲜明的元素,达到读后让人耳目一新、过目不忘的感觉,必要时还可多注册几个账号。其次,确立好注册名后,就需在这些社交软件和媒体上持续更新有关本平台的文章或日常视频,因此,文章和视频的内容及质量就相当重要,如果用户在求职这方面有困难,大概率会上网查找解决办法,假如我们的内容又正好能解决了用户的问题,用户就会因此关注到本平台。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分发小礼物的方式让本平台的大学生用户在日常生活中为本平台积极宣传,从而达到提升本平台知名度的效果。

(三)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

高校不仅具有与平台服务类型直接挂钩的师范专业、财经类专业、艺术类专业和工科专业的专业优势,同时各专业所对应的人才可向平台输入大量专业技能提供者,促使平台快速、平稳地运营起来。在平台建成初期,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在“双创周”期间,与成都地区各院校共同建设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在校园以投简历比赛的形式,如往届的链家杯写简历比赛,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对履历优秀的人进行一些奖励,并鼓励他们了解和接触大学生专业技能共享交易平台。当平台建设进入发展期后,合作的范围逐渐拓展至四川全省。

(四)运用前沿的大数据技术,提升大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匹配效率

依据不同专业在平台开设了不同服务专区,利用网络自媒体提升平台知名度后,广泛吸引大学生了解并接触本平台,为目标群体提供数量足够多且值得信赖的可供选择的岗位。确保在提供服务之前,能够了解到就职企业的详细信息,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不公。同时,该平台还会对学生的私密信息进行有效的保护。并且针对不同服务专区,我们将引进对应的企业。平台开设家教服务专区、财务服务专区、项目设计专区、音乐舞蹈表演专区、视频剪辑和网页设计专区、化妆品成分分析服务专区、养生咨询专区共7个服务专区。针对家教服务专区平台会引进对应的培训机构、兴趣班、有独立需求的独立家庭;针对财务服务专区平台会引进银行、证券公司、酒店等一切对财务管理有需求的企业及个体户;针对项目设计专区平台会引进广告公司及一切对产品营销设计有需求的个体户;针对音乐舞蹈表演服务专区平台会引进个人舞蹈室、酒吧、有商业活动的购物中心;针对视频剪辑和网页设计服务平台会引进科技开发公司、文化传媒公司、电商等;针对化妆品成分分析服务专区平台会引进个人化妆品品牌工作室和小型化妆品公司;针对养生咨询服务专区平台会引进小型中医馆和医疗保健公司。鼓励入驻企业与平台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并对签订了该诊议的企业实施大幅度企业入驻优惠,因此,促进了企业和平台之间的长期合作。在平台内实时更新企业与服务提供者的需求情况,使得双方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彼此的需求,这样,就可以提高大学生和企业的匹配效率。

三、结语

就业是一项最大的民生、民心和基础工程,对社会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大数据的技术支撑构建大学生专业技能共享平台,运用前沿的科学技术在大学生和企业之间建立无形的渠道,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工作方向和能力也帮助企业了解大学生的能力和选择符合本企业的人才。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怎样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属于关键难题,搭建高校毕业生专业技能平台属于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在这个平台上,对有需求的大学生可以把个人简历发表上去,展示自己的特长,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招聘人才。希望通过该平台均能帮助大学生和企业选择到适合自己的企业和人才。通过从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入手,结合人们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深入挖掘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潜力,将为平台带来更大更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武.财务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J].商业文化,2020(18):82-8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实事见实效”系列新闻发布会.

[3]陈爱良,张景欣,田庆华,等.推进高校全校性选修课有效教学的对策探讨[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05):125-129+133.

作者简介

邱梓毓(2004-)女,四川泸州人,成都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贸易经济专业。

肖李春(1982-)女,四川成都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与管理。

罗静杨(2002-)女,四川宜宾人,成都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贸易经济专业。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