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1+X”证书制度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实施

刘美玲
  
卷宗
2024年11期
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职教园分校

摘要:"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其目标是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定义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包括教育教学能力、活动组织能力、与儿童沟通交流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等,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体系。然后依据实际需求,开发了一套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路径,具体包括课程学习、职业技能训练、实习实践和素质拓展四个环节,并深入实施。有效提升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提高我国中职教育水平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1+X证书制度;职业核心素养;培育方案

课题项目:本文系三明市职业院校联盟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于“1+X”证书制度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实施》(课题立项号:smyx2023010)研究成果

引言:“1+X”证书制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找工作的竞争力。这个制度下,“1”是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X”是他们的职业技能。为了帮助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升职业技能,我们定义了四个重要的技能:教学能力、活动组织能力、与儿童交流的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然后,我们设计了一个包括课程学习、技能训练、实习练习和个人素质提升的培训方案,希望通过这个方案,学生能在“1+X”制度下得到更好的发展,并提高找工作的竞争力。

一、“1+X”证书制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施情况及效果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领域,学校和教育部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开展了“1+X”证书制度的实施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校通过与相关行业和企事业单位的紧密合作,搭建了一批与学生发展需求相适应的“1+X”证书培训基地。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参加相关培训和实践活动,获得多个职业能力证书。学校针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了具体的“1+X”证书培养计划。这些计划包括职业技能培养、实践实训、专业实践等内容,通过系统、有序地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

学校还建立了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核心素养进行全面评估。这一评价体系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确保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通过“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学生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为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X”证书制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施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合理的理论基础和有效的实施措施,该制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载体,促进了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提升。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该制度,确保其长期有效运行和持续发展。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构建

评价目标:评价目标应该明确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要求。例如,评价目标可以包括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职业操守等方面的要求。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应该具体明确每个评价目标下的具体要素和指标。例如,对于实践能力,可以包括学生在实际幼儿教育实践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等。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应该选择适合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的方法和工具。例如,可以通过实践考核、案例分析、观察记录、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应该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公正性。为了确保评价体系的有效性,需要进行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收集学生的实际表现和专家的意见,进行评价体系的修正和完善。还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建立评价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系统,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案与实施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探讨

针对当前“1+X”证书制度的要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应与证书考评内容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融入相关的考评素养,使学生在实际操作及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以考评为参考,知道如何更好地提升自己。学校在课程设计上,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及技能的教授,也要结合“1+X”证书课程内容,充实课程设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够掌握基础知识,也能够对“1+X”证书要求有所了解,并逐步熟悉其考评标准及方式。

(二)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方案的实施与效果评析

对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案实施是迈向成功的关键步骤。学校和教师需进一步深入到日常教学中,以确保职业核心素养的渗透和实施。采取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课堂教学、实践操作、教育实习、校企合作、实验实训等。各种方式均得以充分执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

课堂教学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课堂为主,注重知识的传授与应用。实践操作主要依托现代化的实训基地,开发各类实训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教育实习则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企业,亲自实践和操作,了解行业动态,体验职业生涯。校企合作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增加实训基地、双方共享资源,打破校企界限,共促育人。实验实训则通过实验室的实训,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执行过程中,也需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进行评估和调整。采取的方式包括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估、同伴互评、企业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表现,方便及时的调整和优化教育方法及手段。

到目前为止,该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已经初显。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技能竞赛、实训基地的实践中显示出良好的操作能力。行业认可度和就业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学前教育机构更愿意接受具备职业核心素养的中职专业学生,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正如之前所言,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匹配。学生的就业满意度也得到了提升,他们能够在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展现自我价值,实现自我满足。

结语:结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分析研究“1+X”证书制度下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有利于提升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不断发挥“1+X”证书制度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创新作用,不仅能够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还能更好的推进产教融合、校园合作机制,提升办学质量,促进职业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梅,吕瑛,孔令晓,周慧敏."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培训模式的改革研究[J].教学研究,2019,42(10):42-48.

[2]张辽,邓兴民,陈科,曹浩,张瑜.职业教育"1+X"模式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7):46-52.

[3]金梦漩,林立强.基于"1+X"证书制度的职业素养评价体系探析[J].职业技术,2018,37(12):11-1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