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数字时代个人数据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及挑战

刘翔宇
  
卷宗
2024年11期

摘要:大数据、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使用愈发普遍,同时引发系列隐私保护的问题和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相关案例和数据集中探讨数字时代个人数据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及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如加强法律保护、提高公众意识、利用技术手段保护隐私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对策旨在为个人数据隐私权的有效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数字时代;个人数据隐私权;法律保护

一、引言

数字化时代个人数据隐私权的保护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之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普及化,使得企业平台等机构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使用需求更为膨胀,但个人数据的泄露、滥用和不当处理同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担忧。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字时代个人数据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机制,分析当前保护机制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分析、结合具体的案例和数据,为完善个人数据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达成有效保护个人数据隐私权、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数字时代的个人数据隐私权概述

(一)个人数据隐私权的定义

个人数据隐私权是指个人对其个人信息的控制权,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处理和传播等方面的权利。权利的核心在于保护个人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或泄露以保障个人的隐私和自由。其重要性体现在保护个人隐私安全上以及关系到个人的自由和尊严,未经授权的数据收集和使用侵犯个人隐私甚至可能导致个人信息被滥用造成经济损失或社会信任的丧失。因此,确保个人数据隐私权的有效保护是个人权利的问题,同样作为社会法治和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在法律层面,各国和地区对个人数据隐私权的保护有着不同的法律框架和实践。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为个人数据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强调了数据主体的权利和数据处理者的责任。

(二)数字时代的特点及其对隐私权的影响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个人信息的收集变得更加容易和广泛,企业和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个人的数据,包括社交媒体、在线购物、智能家居设备等,这些数据经过分析后可以用于提供个性化服务、推动商业决策甚至影响政策制定,同时使得个人隐私面临被侵犯的风险。

数字时代的另一特点是数据流动性强,数据可以轻易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为国际商业活动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数据保护法律法规方面存在差异给个人数据隐私权的保护带来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没有充分法律保护的情况下被传输和处理增加数据泄露和滥用的风险。

三、数字时代个人数据隐私权面临的挑战

(一)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

大数据技术通过分析和处理海量的个人信息,具备揭示个人的行为模式、偏好乃至预测个人的未来行为的功能,这在提升服务质量、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加剧个人隐私的泄露风险。如未经授权的数据收集和使用导致个人敏感信息的泄露、侵犯个人隐私权。

通过算法模型人工智能能够对个人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分析,能识别个人身份、预测个人行为和决策,在医疗、金融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同样存在被滥用的风险如用于不正当的商业营销、甚至是社会监控等。

数字化节制下的“被遗忘权”问题凸显技术发展对个人隐私权的挑战,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一旦被公开便难以完全删除,部分地区已开始尝试通过立法来保护“被遗忘权”,在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实施这一权利仍然是一个挑战。

(二)法律法规滞后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使用方式日趋复杂,现有的法律法规难以适应这些新兴技术带来的挑战。如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会导致个人信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广泛收集和分析,这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构成了严重威胁;跨境数据流动的增加也给个人数据隐私权的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数据保护法律法规上存在差异,导致个人信息在跨境传输过程中难以获得有效保护,一些国家可能缺乏足够严格的数据保护法律使得个人信息在这些国家面临被滥用的风险。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明确个人数据的定义和分类、界定哪些数据属于个人隐私数据,特别是敏感个人数据如健康、金融等信息应受到更严格的保护;制定详细的数据收集、处理和使用的法律规范,确保数据处理活动的合法性、正当性和透明性;加强对数据处理主体的责任规定明确其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义务,如采取有效的数据安全措施以及在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发生时的通报和补救措施。

加强国际合作针对跨境数据流动制定统一的法律规范,解决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在数据保护法律标准上的差异促进国际数据交流与合作;关注新兴技术对个人隐私权的影响,不断更新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适应数字技术发展的新需求。

(二)提高公众隐私权意识

通过教育和培训提升公众的隐私权保护意识,在学校、社区和网络平台开展隐私权保护教育让公众了解个人信息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个人隐私的必要性以及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政府和相关机构定期举办公开讲座和研讨会,邀请隐私保护专家分享最新的隐私保护技术和策略增强公众的隐私保护意识和能力。

媒体和网络平台应承担起社会责任,通过制作和播放相关的宣传片、专题报道和案例分析,展示隐私泄露的危害和防护措施,引导公众正确对待和保护个人信息;鼓励公众参与隐私权保护的社会活动,组织签名活动、论坛讨论和公开辩论等形式让公众参与到隐私权保护的政策制定和监督过程中,提升公众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五、结语

加强个人数据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是维护个人权益的需要,也作为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个人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关系到个人的隐私安全以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如何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个人隐私权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个人数据的收集和使用越来越多地跨越国界,要求各国在立法和执法上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跨境数据流动带来的隐私保护问题。

从立法层面来看需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数据收集、处理和使用的界限,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以此来提高个人数据保护的法律效力;从技术层面来看加强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提高数据安全防护水平减少数据泄露的风险;从社会教育层面来看应加强公众对个人数据保护的意识,提高他们对个人隐私权的认识和保护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颖.新媒介环境下隐私困境及其保护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3.

[2]尹厅.涉及隐私权的电子数据取证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22.

[3]吴明霞.数字时代隐私权的民法保护[D].河北大学,2022.

[4]王博翰.基于人权的数据隐私保护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21.

[5]靳洁.数字时代隐私权保护研究[D].广州大学,2019.

作者简介

刘翔宇(1989.02-)汉族,辽宁大连,本科。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