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全域旅游背景下冀东红色资源价值开发与红色文化传播传承路径研究
摘要:在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和思维理念下,分析冀东红色资源开发现状和属性特点并进行归类,挖掘红色文化的多元价值,探讨冀东红色文化传播传承路径。
关键词:全域旅游;红色资源;红色文化;开发;路径
基金项目:2023年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思政专项课题“全域旅游背景下冀东红色文化多元价值开发与传播传承路径建构研究”(课题编号:2023SZZX25);2023年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和旅游研究项目:“河北省红色旅游国际化语言服务建设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HB23-YB101)
一、冀东红色资源开发现状及不足
习近平在《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一文中强调,我们要“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1]。冀东红色资源丰富,各地政府和旅游部门也加大力度从多角度进行开发。如2022年北京市文旅局发布公告,确定北京市红色旅游景区(点)共102家。唐山市采取了将红色旅游与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旅游+”策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全域旅游背景下,2023年端午节京津冀联合推出10条旅游精品线路等。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把冀东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红色资源开发整合的相关政策法规、服务体系、宣传媒介还没有系统地建立起来。由于五个城市发展层次存在差异,各个景点所处的环境差异较大。有些偏远地区仍然保留着单一的展览式模式,即人们所说的“一张桌子一张凳,两块床板一盏灯,游客进门就转身。”
二、冀东红色文化的多元价值
(一)与红色历史关联,是民族集体的共同记忆,具备“纪念碑性”
冀东红色文化遗产是党领导冀东人民开展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红色文化遗产[2],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占领山海关南部起,冀东地区长达半个世纪的抗战历史便开始了,期间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直到新中国成立,冀东人民才重见光明,在这段漫长黑暗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解放军和冀东的普通群众与西方列强、日寇展开了斗智斗勇的殊死博弈,最终靠智慧、毅力、团结以及不屈不挠的中国精神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段用鲜血谱写的抗战历史,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是不能磨灭和被忘却的,具备纪念碑性。
(二)与传统文化融合,是东方元素的完美诠释,体现“中国特色”
冀东地区在地理区划上包含了秦皇岛和唐山还有北京、天津、廊坊的部分地区,跨域较广,是多种文化交融的地区,这就给红色文化的多层次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如在北京可以和帝王文化、人类远古文化、工业体育文化等相结合进行开发,体现古典与现代的衔接;在秦皇岛可以和长城文化、山海文化、孤竹文化相匹配,打造特色红色旅游;在天津则可以和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等互相衔接,挖掘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红色故事。
(三)与乡村振兴挂钩,为经济均衡发展强心铸魂,发挥“推手作用”
依托红色资源发展文旅产业,是红色旅游与乡村经济发展相融合的新路径,已经在全国各地陆续普及开来。例如,秦皇岛青龙县的花厂峪革命老区,依托当地杂粮资源,发展杂粮加工产业,带动农户参与杂粮种植,让游客品尝“过去的味道”,体验革命故事。唐山迁西县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推出了“红色+绿色”,“红色+乡村”旅游线路;潘家峪村明确“红色研学、绿色休闲、特色采摘”为中心的思路,发展了特色农家乐,经营特色旅游产品和农副产品。
(四)与研学育人衔接,为学生思政教育保驾护航,延续“红色命脉”
红色旅游作为研学旅行中一种重要的旅游模式,在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大学生思政教育方面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把红色故事带进课堂,参加红色实践活动都可以帮助学生体验红色文化,增强其民族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命脉。
三、冀东红色文化国内外传播传承路径
(一)与新媒体平台合作,为国内外传播搭建媒介,传承红色精神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平台成了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接受信息,了解世界的主要渠道之一。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红色文化宣传和传承不能仅仅依靠书本、陈列、讲解等简单的途径和形式了。政府相关部门和旅游管理部门要及时了解国内外旅游动态和新媒体发展动态,搭建和联系适合红色文化传播的平台,进行积极正面宣传和有效传播。
(二)成立冀东红色翻译协会,让红色文化“走出去”,助力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根据全域旅游理念,冀东红色文化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开发,以服务冀东红色旅游的发展和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有的地区已经成立的红色旅游或红色文化协会,但是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红色翻译协会。我们应该利用好冀东红色文化资源和本土大学科研院校等智库资源,成立专门的红色文化多语种翻译协会,同时建立专门的冀东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网站、新媒体宣传平台对外进行宣传,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同时,了解冀东红色文化。
(三)培养熟悉冀东红色历史文化和精通外语的专业人才,承担传播传承工作
熟悉冀东红色历史文化和精通外语的专业人才较为匮乏,具备条件的大学要与当地红色景区合作,在教授学生冀东历史文化知识和语言专业知识的同时,在景区建立实习实践基地,深入红色基地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学习红色历史,用外语讲好红色故事,进行导游实践综合训练。也可以和旅行社合作,跟团进入到其他红色旅游景区进行实践锻炼,实现校企合作,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人。
(四)加强红色旅游社区建设,提升社区群众红色文化素养,实现“全民代言”
红色文化的传播传承不能仅仅依靠旅游部门和专业人才培养,实现“全民代言”才是普及和传承红色文化的最优路径。这就需要我们发展社区旅游,通过建立一个个小的红色社区,在社区与社区之间建立联系,同时注重社会、文化、经济、政策等多方面的同步发展,逐步实现全域旅游的局面。红色社区群众要非常熟悉红色景点的历史渊源,能够讲述其背后的故事,参与到社区管理、红色文旅产品生产销售中去,学习一些外语,承担起介绍和宣传红色景区,传播传承红色文化的重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65页.
[2]孙茜.冀东红色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研究[J].文化遗产,2022(2):175-177.
作者简介
高洁(1979.8—)女,汉族,硕士,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红色旅游。
孙秋月(1976.10—)女,汉族,博士,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红色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