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干预模式对妊娠期牙周病患者牙周健康状况及口腔健康管理水平的影响

刘少佳 邓宗丽
  
卷宗
2024年11期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口眼科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探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干预模式对妊娠期牙周病患者牙周健康状况及口腔健康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1月期间70例妊娠期牙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口腔健康干预组)35例和观察组(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干预模式组)35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牙周健康状况及口腔健康管理相关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的牙周指数、SESS量表、口腔健康行为情况及OHIP-14量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牙周指数、SESS量表、口腔健康行为情况及OHIP-14量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干预模式对妊娠期牙周病患者牙周健康状况及口腔健康管理水平的影响更好,在妊娠期牙周病患者中应用价值更高。

关键词: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干预模式;妊娠期牙周病;牙周健康状况;口腔健康管理

妊娠期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问题多,对口腔保健要求也更高。临床中关于妊娠期牙周病患者管理干预的研究众多[1-2],其中自身心理状态对于治疗管理的顺利进行影响极大,因而进一步影响到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及口腔管理水平,因此对于患者心理及医学应对态度的干预是重点之一。而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干预模式更为重视对患者进行正性心态的提升,以使患者以积极的状态面对治疗管理[3-4]。本研究就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干预模式对妊娠期牙周病患者牙周健康状况及口腔健康管理水平的影响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1月期间70例妊娠期牙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口腔健康干预组)35例和观察组(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干预模式组)35例。对照组年龄为21~37岁,平均年龄为(27.3±3.8)岁,孕周为12.0~28.0周,平均孕周为(18.3±2.3)周,其中初产妇20例,经产妇15例;文化程度:初中与中专25例,高中与以上10例。观察组年龄为22~38岁,平均年龄为(27.5±3.5)岁,孕周为12.5~27.5周,平均孕周为(18.5±2.0)周,其中初产妇22例,经产妇13例;文化程度:初中与中专23例,高中与以上12例。两组妊娠期牙周病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纳入标准:年龄20~40岁者;妊娠期孕妇;因牙周疾病于门诊初次就诊者;1周后按约复诊者。

排除标准:文盲者;合并其他疾病者;沟通障碍者;精神病史或认知障碍者;合并创伤者。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口腔健康干预,于患者就诊时行口腔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同时给予口腔健康保健方式及行为的指导与干预。观察组则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干预,即在对照组常规干预基础上,首先将患者心理困扰问题进行综合评估,了解患者心理问题,然后针对每例患者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疏导,与患者陪护家属进行沟通,了解其性格特点,对于消极情绪较为严重患者进行重点干预。在此基础上,采用发放趣味性宣传册的方式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宣教,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及图画进行相关重点知识教育,以调节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以积极态度面对治疗干预。然后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牙周健康状况及口腔健康管理相关指标。

1.3评价标准

分别于初次就诊及1周后复诊时分别进行一次牙周健康状况及口腔健康管理水平评估。(1)牙周指数:评估方面包括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及牙龈指数,评分范围均为0~3分,表示从无到轻度、中度及重度[5]。(2)SESS量表:对于患者的口腔健康状态相关信息有较高反应价值,每个条目评分范围为1~5分,其中总分<54分、54~59及>59分分别表示效能感较低、中等及较高[6]。(3)口腔健康行为情况:以妊娠期口腔健康行为标准为依据进行评估,以完全按照口腔健康相关措施执行为口腔健康行为较好,偶见1项口腔保健行为未执行为口腔健康行为一般,2项及以上口腔保健行为未执行为口腔健康行为较差。(4)OHIP-14量表:是有效评估患者口腔健康生活质量的量表,对独立能力减弱、心理不适、机体不适及口腔相关不适进行评估,每项目评分换算为0~4分,以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

1.4统计学检验

本研究中数据检验软件为SPSS22.0,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处理,计数资料进行c2检验处理,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牙周指数比较

干预前两组牙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牙周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干预前后SESS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ESS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ESS量表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干预前后口腔健康行为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口腔健康行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口腔健康行为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干预前后OHIP-14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OHIP-14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OHIP-14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本研究就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干预模式对妊娠期牙周病患者牙周健康状况及口腔健康管理水平的影响进行探究,结果显示,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干预效果,表现为干预后的牙周指数、SESS量表、口腔健康行为情况及OHIP-14量表评估结果均相对较好,因此肯定了积极心理学理论在本类患者干预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秀巧,叶婵娟,吴敏,等.380名妊娠期妇女牙周状况的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9,35(1):109-113.

[2]Rohini Govindasamy,Sugavanesh Periyasamy,Mohan Narayanan,et al.The influence of nonsurgical periodontal therapy on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current evidence[J].J Indian Soc Periodontol,2020,24(1):7-14.

作者简介:刘少佳(1981.9—)女,汉族,四川省攀枝花市,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