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校企命运共同体下的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摘要:校企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公认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校企合作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人才培养成效不显著。早期探索了现代学徒制,现在则转向企业新型学徒制,这是一种更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在基于校企命运共同体下,探索企业新型学徒制在校企深度合作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校企深度融合;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企业新型学徒制是为了引导企业建立技能型人才工作的新机制,通过在企业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组织企业新招用人员和新转岗人员参加新型学徒培训,可建立长期、稳固的企校合作模式,探索企业职工培训新方式,完善培训政策措施和培训服务体系,加快企业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
1.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新型学徒制政策背景与特征
1.1企业新型学徒制政策背景
2015年7月24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一起联手下发了《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这一重要条例,2018年10月12日,人社部、财政部在《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2018〕66号文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回应职教战线和社会多年的呼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中国的企业发展只有走技术创新才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也只有将“新型学徒制”引入到企业中去才能实现企业的产业转型升级,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1.2企业新型学徒制特征
企业新型学徒制是企校联合培养模式,要求企业和学校的紧密合作共同培养新型学徒,况且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本就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校企双方互相支持、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实现无缝对接,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从而达到合作共赢。其特征主要有:首先学生具有两种身份,一是学生,二是员工;其次,企业新型学徒制是双师培养,企业有师傅,学校有导师;三是双融学习,学徒在企业和学校之间交替进行;四是经费双补,人社和财政有专门培训资金保证新型学徒制的落实。
2.校企合作背景下的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1企业新型学徒制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别
(1)订单班式人才培养是一种校企合作、以就业为的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两个不同的育人环境中,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虽然都是与企业需求挂钩,但培训的主体是学校,是企业配合学校,企业的作用不明显,人才的培养是企业派人员到学校任教。
(2)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大专班和以往的订单班、冠名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现代学徒制更加注重技能的传承,由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3)企业新型学徒制是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职业院校参与的原则,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模式,企业不必派对人到学校,直接在企业内部担任师傅培育员工,学校配合企业的培养任务重点传授理论知识与技能。
2.2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架构
(1)企业新型学徒制主体是企业,企业负责招工,针对新进人员的工作岗位来制定培训内容,并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学校辅助企业承担相应的培训责任,帮助企业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
(2)企业根据岗位用人标准和学徒职业发展通道,明确培养目标、内容、期限及考核办法,学校方面则与企业沟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培训课程设置,同时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企业在企业内部执行这一教学计划,重点突出企业工作岗位技能培训,学校重点是基于工学结合突出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传授。
3.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运行保障机制
3.1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建立建全与新型学徒制相适应的管理制度,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实际生产,科学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校企制定新型学徒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办法,在教学管理、学员管理、考核评定、奖罚制度等全面进行规定和约束。
3.2建立校企双师团队
建立一支具备较高理论知识与较强技能水平、既熟悉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理论,双了解行业发展现状的学校骨干教师,打造一支具备工作经验丰富、具有高超职业技能、认真严格负责的企业实践专家或是技术专家,组成教学团队,负责学徒的培养。
3.3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教学计划
根据企业岗位对人才能力要求,结合学员实际情况,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合作形式,突出实践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
3.4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创新考核评价与督查制度,基于工作岗位以育人为目标,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将课程考核与岗位达标和工作业绩考核相结合,建立以行业企业为主导,学徒本人、双导师、企业和社会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明确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流程和结果反馈等。
企业新型学徒制是目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一种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打通企业合作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是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芮小兰.传统学徒制与新型学徒制的比较研究[J].消费导刊,2008(4).
[2]鲁丽彬.职业教育中企业新型学徒制应用的意义和作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9).
[3]卢永辉.基于企业新型学徒制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5(9).
[4]中评网:新型学徒制还须激励政策强力推进.[OL]2018年10月29日11:32.
作者简介:向承翔(1966.03-)男,汉族,重庆万州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