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融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播音主持工作中的途径探索

张强
  
卷宗
2024年16期
呼和浩特市融媒体中心

摘要: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播音主持工作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播音主持工作以互动性、多样性和即时性为特点,面临着文化理解、创新保守平衡及技术资源融合的挑战,因此本文提出一系列策略,希望通过这些途径,促进传统文化在播音主持领域的传承与发展,加强文化自信和国际传播力。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播音主持

随着融媒体技术的发展,播音主持工作迎来了新的变革与挑战,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传承文化的需要,也是提升国际传播力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融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播音主持工作的途径,分析存在的挑战,提出具体的融入策略,旨在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的有效结合,增强文化传播的深度与广度。

一、当前播音主持工作的特点

当前播音主持工作在融媒体时代展现出了多样化与互动性的特点,其中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经历了显著变革,传统的播音主持侧重于单向传递信息,而现在则强调双向交流和观众参与,这种变化促使播音主持人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专业知识,还要擅长利用各种媒体工具进行内容创作和互动,融媒体环境下的播音主持工作,不再局限于电视和广播这两种传统媒介,而是扩展到了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及各类新媒体,如播客、微博、短视频等,这使得播音主持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形式也更加灵活多变,播音主持人需要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调整内容风格和传播策略,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媒体环境和观众需求[1]。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播音主持工作存在的挑战

(一)文化理解与适应的差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播音主持工作时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文化理解与适应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播音主持人对传统文化深度理解和正确诠释的需求与现实能力之间的鸿沟,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涵盖了丰富的历史故事、哲学思想、艺术形式等,其复杂性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然而,现代播音主持人在面对快节奏的媒体环境和多样化的工作任务时,往往难以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传统文化,这导致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对传统文化的误解或表面化解读,无法准确传达其深刻含义和独特魅力,同时播音主持工作需要与广大观众进行有效沟通,而传统文化的语言风格、表达习惯与现代社会的沟通方式存在显著差异,播音主持人在将传统文化内容融入现代播音主持时,需要克服语言风格的转换障碍,找到既能保留传统韵味又能符合现代听众审美习惯的表达方式。

(二)创新与保守之间的平衡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播音主持工作的过程中,创新与保守之间的平衡问题是一大挑战,其根源于如何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创新地将其融入现代播音主持形式,以吸引当代观众的关注和喜爱,传统文化本身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稳定性,保持其原貌和精神是传统文化传播的基本要求,然而,为了适应现代媒体的发展和观众的变化,单纯的传统形式往往难以满足现代观众的需求,因此如何在不破坏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前提下,创新地将其内容和形式融入播音主持,是一项需要精心策划和设计的任务,播音主持人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2]。

创新与保守之间的平衡还涉及到观众接受度的问题,现代观众的口味和偏好多样化,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播音主持工作在融合传统文化时,既要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要考虑到如何使传统文化以一种更易被现代观众接受的方式呈现,播音主持人在进行创新时可能会面临来自不同观众群体的压力和批评,因此,找到一个既能够保留传统文化核心,又能创新呈现以吸引现代观众的平衡点,是播音主持人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需要细致考虑和应对的重要挑战。

(三)技术融合与资源支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播音主持工作时,技术融合与资源支持构成了显著挑战,这主要表现在如何有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传播和展现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确保有足够的资源进行高质量的内容制作和推广,融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方式,如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技术能够为观众提供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但这些技术的应用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和相应的资源投入,播音主持人及其团队需要掌握这些技术,能够设计和实现将传统文化内容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播出方案,这不仅对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要求,也对制作预算和资金支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此之外,传统文化的数字化转换和创新表现形式的开发,都需要时间和金钱的投入,而这些资源的获取往往受到媒体机构的经济状况和政策支持的影响,资源的有限性成为制约传统文化融入播音主持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技术融合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内容的真实性与现代技术表现形式之间的平衡问题,如何在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增强观众体验的同时,保证传统文化的原汁原味和真实性,是技术融合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挑战,技术手段虽然能够提高传统文化内容的吸引力和可访问性,但过度依赖技术可能会导致传统文化的本质被忽视或扭曲,失去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因此,播音主持人在利用技术融合传统文化时,需要保持对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敬畏和保护意识,确保技术的应用服务于传统文化的真实、准确传达,而非单纯追求技术展示的震撼效果。

三、融入途径与策略探索

(一)提升播音主持人的传统文化素养

1.知识培训与学习

为提升播音主持人的传统文化素养,知识培训与学习是关键措施之一,这要求建立系统的培训计划和持续的学习机制,首先应设计全面的培训课程,涵盖中华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历史、哲学、艺术、文学等,确保播音主持人能够全面了解和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多样性,培训课程应结合理论与实践,不仅提供书本知识,还包括参观历史遗迹、体验传统艺术和参与文化活动等,以增强播音主持人对传统文化的亲身感受和理解,还应包括传统文化与现代媒体融合的实践指导,如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创新地融入播音主持内容,以及如何在保持文化真实性的同时,使其适应现代媒介的表现形式和传播要求,进一步地,知识培训与学习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非一次性活动,播音主持人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跟上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变化,这可以通过建立长期的学习机制来实现,如设立定期的学习小组、研讨会和讲座,邀请传统文化专家和学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见解,以及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平台,使播音主持人能够灵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内容[3]。

2.文化体验与实践

提升播音主持人的传统文化素养不仅需要理论学习,更需通过文化体验与实践来深化理解,参与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和仪式是一种有效的做法,如参加传统节日庆典、书法绘画工作坊、传统音乐会和戏剧表演等,这种亲身体验使播音主持人能够从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例如:通过亲自体验中国茶文化,参与茶艺表演和学习泡茶技艺,播音主持人不仅能学习到关于茶的知识,还能体会到茶文化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生活艺术,此外,实地考察历史遗址和文化古迹也是重要的体验方式,它能让播音主持人直观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深度和文化底蕴,从而在工作中更准确地传达这些文化的精神和内涵,在文化体验与实践的过程中,还应鼓励播音主持人进行创作性实践,如撰写关于传统文化主题的报道和专题,制作文化类节目,或是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文化体验和见解,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加深播音主持人对传统文化的个人理解,还能培养他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手段结合的能力。

(二)传统文化内容的创新融合

1.主题内容的开发与设计

在传统文化内容的创新融合过程中,主题内容的开发与设计是关键环节,它要求播音主持人及其团队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创造性地设计与现代社会相连结的主题内容,这一过程开始于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包括历史背景、文化价值、艺术特征等方面,基于这种深入的理解,团队可以识别出具有广泛吸引力和深刻意义的文化元素,作为节目主题的核心,例如:在设计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节目时,可以结合节日的历史由来、习俗活动、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等多个维度来构建节目内容,从而使传统节日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的回忆,而是一种活生生的、能够引起现代人共鸣的文化体验,在主题的具体设计中,应注意将传统文化的故事和智慧与现代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探索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新生命和新意义,如将古代哲学思想应用于解决现代生活问题的讨论,或者通过传统艺术形式来表达现代主题。

2.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表现形式

在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表现形式上,重点在于创造性地结合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表达手段,以形成新颖且具吸引力的内容呈现方式,首先需要在内容创作上深入探索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现代生活的联系点,将传统的故事、符号、艺术形式等转化为能够与现代观众产生共鸣的表达方式,例如:可以将传统戏剧、舞蹈或音乐与现代流行文化元素相结合,创作融合风格的表演艺术,或者通过现代化的视觉设计将传统艺术图案和符号用于媒体制作和场景布置,这样的融合不仅能够保留传统文化的韵味,还能增强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同时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动画、特效、互动媒体等,可以将传统故事和知识以更加生动和直观的方式呈现给观众,提高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参与度,在实现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表现形式时,还需考虑到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和平台,这对于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范围至关重要。利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移动应用等现代传播工具,使传统文化内容更加易于访问和分享,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消费习惯和偏好。

(三)技术手段与平台的支持

1.利用新媒体技术

利用新媒体技术是实现传统文化与播音主持工作融合的关键途径,这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整合现代技术手段和平台资源,利用新媒体技术如社交网络、视频直播、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等,有效提升传统文化内容的呈现效果和观众的互动体验,例如: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关于传统文化的教育性内容,利用直播技术对文化活动进行现场直播,或开发使用AR和VR技术的互动应用,让用户能够虚拟体验传统文化场景和活动,这些做法可以增加内容的吸引力和传播范围,新媒体技术还能够帮助实现个性化内容推送,通过分析用户数据和行为习惯,为不同的观众群体提供定制化的传统文化内容,在利用新媒体技术支持传统文化的传播时,还需要构建稳定高效的平台和网络基础设施,包括建立和维护专门的传统文化传播平台,如文化主题网站、移动应用和专题频道等,以及确保平台的技术支持和内容更新机制[4]。

2.建立特色传统文化播出平台

建立特色传统文化播出平台是传统文化传播和融合的重要途径,这需要综合考虑内容策划、技术支持和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在内容策划方面,平台应着力于挖掘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这包括精心选择和制作传统文化主题的节目,如历史纪录片、文化讲座、传统艺术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等,这些内容不仅需要体现传统文化的深度和广度,还应注重创新和多样性,结合现代视听技术和叙事手法,使传统文化既保持原汁原味,又能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和观看习惯,在技术和运营管理方面,建立特色传统文化播出平台需要配备先进的技术设施和专业的技术团队,以保证平台的稳定运行和高效传播,包括视频制作、编辑、存储和传输等技术支持,以及网站和移动应用的开发和维护等,平台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根据用户行为和反馈优化内容和服务,此外要进行有效的运营管理也是平台成功的关键,这需要建立完善的运营体系,包括市场推广、品牌建设、用户服务等方面。

结束语: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播音主持工作的途径是一项重要而富有挑战的任务,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播音主持工作的特点、存在的挑战以及融入途径与策略,我们认识到,提升播音主持人的传统文化素养、创新传统文化内容的融合方式,以及有效利用技术手段和平台,是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有效结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郭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疆高校播音主持课程路径分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23,31(03):72-75.

[2]程莹靖.浅析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播音主持教学[J].传播与版权,2022(07):100-102.

[3]谭迎春.传统文化融入播音主持专业的路径探索[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5):108-110.

[4]陈邑萍.播音员主持人应增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J].声屏世界,2019(12):27-2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