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校体育课程军事体育项目实施方法对策

徐礼超 苗绍锋 姚显耀
  
卷宗
2024年6期
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

摘要:军事体育项目是指利用射击、拳术等军事技能教学项目培养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军事素养与身体素质的特色体育课程内容,在我国全面开展国防教育计划目标中具有重要实施意义。基于此,本文以高校体育课程为例,试论如何有效的落实军事体育项目的实施。本文列举了军事体育现状、军事体育项目促进国防教育的意义、大学生对军事体育项目兴趣的调查以及相关项目实施的困难与推广措施等。

关键词:军事体育项目;学校体育课程;实施方法对策

一、前言

2023年9月5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全民国防教育月”活动的通知》中提出了需强化权重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凝聚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思想共识新目标。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实施军事体育项目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国防素质以及军事素养的有效提升。基于此,本文试从军事体育现状展开讨论,以期满足全民国防教育开展需求,完善各地学校体育课程军事体育项目实施工作。

二、军事体育现状

(一)军事体育的由来

军事体育我国体育的一部分,最早称为国防体育。1951年初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为了在广大的人民中间,培养具有一定军事知识与技能水平的国家武装力量的后备军,我国初步提出了国防教育的概念。在1978年由于改革原因军事体育逐渐淡出人们视线,但在2003至2005年后因中国体育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以及《全国学生军训工作发展规划》这一文件,军事体育重新扎根我国,并以军训、竞赛等形式融入我国文化与各层级的素质教育当中,形成当前军队体育、国防体育在我国全面普及与固定开展并且不断强化在教育中实际地位的新背景。

(二)军事体育在校园开展情况

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在各领域、全过程引导学生全面准确把握国防与军事的精神实质,对国防体育、军事体育在高校中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国内各地高校纷纷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打造校园国防新环境,达成国防教育新目标。据教育部办公厅数据统计,目前在我国各地高校军事体育已逐渐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其中包含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等意识教育内容以及科学的全面性、循序渐进、最大运动量、循环训练等实战训练内容,对比近两年大学生身体素质普查报告,在军事体育全面开展后国内大学生群体综合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

三、军事体育项目促进国防教育的意义

(一)军事体育项目对身体素质的影响

在强军建设与全国化开展的国防教育建设工作的军事体育新背景下,要求我国青少年身体力行开展合理的军事化体育锻炼,而军事体育项目对身体素质的影响是全面的,涵盖了耐力、力量、协调性等方面[1]。国内学校可以通过以标准化军队管理模式开展跑步、跳跃、爬行等军事化体育训练项目,锻炼学生的耐力和力量,进而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抗疲劳能力,也可以通过军事体育项目的训练,如拳击、军体拳等搏击项目,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以及身体灵活性。

(二)军事体育对大学生国防素养的影响

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改革已全面落地,在党和国家全力推动国民国防教育,重视军事体育教育的新背景下,军事体育的全面开展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具有直观的国防素养提升作用。国内各地高校可以通过模拟战场环境的军事训练,引导大学生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迅速作出决策并采取相应行动,以此培养学生应急能力,使其更加关注国家安全发展状况,有效培养学生国家安危的责任感。

(三)军事体育是校园体育的完善

近年来,在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引导下全国许多高校以“国防+体育”为载体,策划了形式多样军事体育活动,对创新开展高校国防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有益的尝试,形成了教育融合的国防教育、军事体育教学的新背景。各地高校可以通过将射击、格斗、救护、武装越野等军事体育项目以合理的形式插入体育课程,使校园体育更加综合化,提高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促进整体体育水平的提高。

四、大学生对军事体育项目兴趣的调查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军事体育项目的兴趣情况,特向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的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围绕军事体育意义、军事体育兴趣、军事体育项目兴趣、军事体育训练后的认同感展开。本次问卷共发放500份,回收472份,回收率为94.4%。

(一)大学生对军事体育兴趣情况

问卷围绕大学生对军事体育兴趣情况设置了“你是否了解军事体育”、“你是否对军事体育开展具有期待,为什么?”两个问题,其中419份问卷填写对军事体育具有了解,占比总体约88.8%,仅有11%左右的大学生对军事体育不了解。同时,据筛选统计结果,在是否对军事体育开展具有期待这一问题中期待人数为265,占比调查人数的56.1%左右,有44.9%的大学生对军事体育并不感兴趣,出现较多的理由是学习压力大以及并不热衷体育课程。

(二)大学生对军事体育项目兴趣情况

问卷围绕大学生对军事体育项目兴趣情况设置了“你是否具有感兴趣的军事体育项目”以及“你最感兴趣的军事体育项目是什么”并开放了武装越野、单兵过障、战术射击、投弹、战场医疗救护、军用帐篷搭建的勾取选项以及补充填空栏,在选择拥有感兴趣的军事体育项目的347份问卷当中大学生兴趣占比分别为武装越野9.4%、单兵过障4.1%、战术射击23.6%、投弹37.5%、战场医疗救护6.6%、军用帐篷搭建13.9%,还有约1%的大学生对军事体育项目中的游泳比较感兴趣,约0.9%的学生对于军事操演更感兴趣。

(三)大学生对军事体育训练后的认同感

问卷围绕大学生对军事体育训练后的认同感设置了“你是否喜欢参加军事体育训练?”以及“你觉得校内对军事体育训练是否存在不足,应该如何改进?”两个问题,在472份问卷中303份问卷填写喜欢参加军事体育训练,占比约64.3%。回收问卷当中有152位大学生勾选了觉得校内军事体育训练存在不足,其中改进意见较为统一:希望大学军事体育训练种类更加丰富。

五、实施校园军事体育项目所存在的困难

(一)师资困难

我国全面计划的国防教育以及军事化教育对于高校军事体育项目的实施开展具有专业落实化教育过程与成果的创新要求[2]。在此背景下,对于开展校园军事体育项目工作的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具有较高要求。而高校体育教师大多是从专业的体育学校以及体育相关专业毕业,因为其职业特性跨专业教学人数较少,高校体育教师的成长环境导致具备专业体育教学经验同时也具备军事体育教育经验的体育教师较为稀缺,在带领大学生开展军事体育项目的过程中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因专业性不足以及相关教学经验缺乏从而降低教学质量,无法有效传导国防教育、国防体育以及军事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

(二)学生素质

从国际背景角度出发,全球形式处于偏向不稳定的整体状态,因此对于我国国防教育、军事体育项目开展具有迫切要求。然而,由于我国应试教育存在时间较长,导致在高校教育过程中依旧存在一定偏向,导致了大学生整体在文化素质方面占优,在身体素质发展、国防素质培养工作中投入的比重较为不足,从而导致高校在实施校园军事体育项目的过程中参与的部分大学生积极性不高,对国防教育产生抵触心理。

(三)项目场地

想要全面达成国家国防教育、国防体育在高校扎根,建设当代新青年爱国思想、强健身体的校园军事体育项目新要求,需要国内各地高校从实际出发划分军事体育项目所需场地,合理安排项目开展[3]。然而,国内部分高校建校时间较早,在建设初期并未将校园军事体育项目所需场地要求考虑在内,从而导致校园军事体育项目开展的场地需求与高校活动场地使用面积产生不匹配现象,使得在项目过程中大学生无法自由的进行军事体育项目,严重将导致项目开展形式化,无法落实国防教育相应的政策理念。

六、推广措施

(一)加强军训的组织实施

军训是高校军事体育项目中的重要措施之一,高校要严格按照《关于深化学生军事训练改革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开展学生军训,一是要充分认识做好学生军训工作的重要意义,拧紧压实学生军训工作责任链条,切实履行党管武装主体责任,要专题研究审定学生军训计划、军训方案、应急预案等重要事项,加强学生军事训练的统筹协调和督导检查,扛牢压实学校党管武装责任。二是要全时段加强军训期间舆情管控,抓好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管控好网络舆情风险。严格信息发布审核机制,及时准确发布相关信息,加强舆论引导,回应社会关切。三是要严格资质管理,承训单位要选派思想政治硬、业务素质精、作风纪律严、自身形象好,且符合军训资质的教官承担学生军训任务。四是要严格落实《大纲》训练内容要求,与承训单位共同研究制定军训计划和方案,严格按纲施训,严禁超纲施训和随意减训。五是要做好军训期间的饮水、防暑、医疗等后勤保障工作,同时建立党组织领导带头值班,武装部门全程组织,院(系)带训教师全程参与,辅导员(班主任)全程跟训的值班或值守制度,确保军训安全有序开展。

(二)开展校园军事体育项目赛事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明确指出了要以国防理论、国防教研实践强化全民国防教育,高校通过开展校园军事体育项目赛事能够帮助大学生将日常军事体育项目课程、国防教育课程当中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并加以检验。其一,在高校开展校园军事体育项目赛事之前应根据校内日常教学的校园军事体育项目制定比赛项目,如校内场地与军事体育项目赛事开展的匹配度较低,高校则应当联系机构租聘适宜场所开展比赛,并提前对学生公示报名渠道、比赛项目、比赛规则、奖项设置等内容。其二,在校园军事体育项目赛事开展过程中高校应当明确国防教育、军事体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要求,以教育为目的落实项目。因此,高校需在校园军事体育项目赛事全程配备相应的急救团队降低大学生伤病概率,并配备专业指导员进行项目赛事解说将教育融入赛场,潜移默化的教授大学生军事体育相关知识。

(三)设置军事体育项目选修课程

为了更好的调动大学生对军事体育以及国防教育的积极性,全面促成国防教育普及化开展的新目标,高校应当适当增加校内军事体育项目选修课程,以投弹、射击、球类运动等符合青少年兴趣的实践项目吸引学生报名。同时,各地高校在校内军事体育项目选修课程开设后应当切实考虑大学生课程时间安排,选取与主专业课程冲突性较小的时间段并增加相应的学分激励政策,帮助学生规划选课安排,从而鼓励大学生主动接受国防教育。

(四)组织军事体育社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多育融合并举,教育相互关联促进的全民国防教育开展新背景下,国内各地高校将教育延伸至大学生生活当中,自主发掘兴趣提升国防素质能力。一方面,高校应当提出相应的军事体育社团概念,由学校带领将对军事体育感兴趣的大学生聚集形成社团雏形,并根据学生组织能力、专业能力划分为社团管理以及带训人员相关职务,使其保障社团基本运作并提供相应的活动场地保障社团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高校应当针对校内军事体育社团每学期的社团总结报告以及文艺汇演中社团提供的节目质量综合评估社团开展的成效,决定是否加大校方投入或进行干预以此保障社团前进方向准确,从而积极培养校内大学生对军事体育的参与兴趣。

七、结论

总体而言,结合实际完善学校体育课程军事体育项目实施工作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对军事体育、国防教育的热爱程度,综合提升国防军事素养。针对当前军事体育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师资、学生素质以及场地等问题,各地高校应当从校内大学生课程安排与兴趣出发,利用加强军训组织、开展军事体育项目赛事、增加相关选修课程、组件社团以及寻求组织保障等推广措施完善流程,多方面促进学校体育课程军事体育项目能够切合大学生发展需求,综合提升国防意识与军事素质,在全民国防新背景下有效满足全民国防建设新目标。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和改进全民国防教育的调研报告 [J]. 新长征, 2023, (11): 46-49.

[2]许忠旺,李文娣. 新时代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困境与发展路径 [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3, (10): 5-8.

[3]林然. 高校国防教育与公共体育教育功能融合的路径探索 [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3, 31 (06): 157-159.

课题项目:

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校级课题,课题名称:“学校体育课程军事体育项目实施方法与对策研究”,编号:2023szy030。

作者简介:

徐礼超(1984.3-),男,汉族,云南省昆明市人,在职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