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德尔菲法的静安区卫生系统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目的:针对卫生系统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以上海市静安区卫生系统为主要研究现场,通过查阅文献,整理政府文件、研究报告等,构建指标条目池。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22位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2轮函询,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达成共识。结果:专家对卫生健康系统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指标分三个维度(重要性、适用性和可及性)采用Likert5级计分。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问卷回收有效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9。经过2轮专家咨询,各指标均分≥4.0分,变异系数<0.24,专家意见协调系数是0.308.最终确定卫生健康系统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指标包括基本条件、临床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精神文明和行风及其他6个方面,共有36个二级指标。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卫生健康系统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指标可后续量化开展研究。
关键词:德尔菲法;卫生系统;人才评价指标
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医疗卫生领域实施人才分类评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以人才为第一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经文献查阅,对于医学人才标准的评价,已有文献作者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获知学历层次、职称高低、专业知识及临床经验丰富、对医院发展有贡献、科研能力强和技术含量高等作为判断人才标准的因素。但是基于检索文献获悉,卫生人才的质量评价尚缺乏科学完善的评价标准,且出发点多基于上级行政部门的制定,缺乏来自基层医疗机构的评价。有专家提出应采用“多元化、多主体、多层次”的评价标准,构建人才培养质量可追踪、动态发展评价体系。
本文在此基础上,拟进一步针对卫生系统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以上海市静安区卫生系统为主要研究现场,基于人才培养相关政策文件,构建指标条目池,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条目池建立
通过查阅已有的研究文献,搜集相关网站的政府文件、研究报告等,筛选出其中与人才评价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汇总与分析。在此基础上确立评价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条目池,为遴选指标奠定基础。
1.2 德尔菲咨询函
德尔菲法(Delphi法)是由美国兰德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末开发的一种专家调查法,其核心是采取匿名方式进行几轮函询征求相关领域权威专家的意见,研究小组对每轮函询意见进行汇总整理,作为参考再寄发给每位专家,供专家分析判断,提出新的论证意见,多次反复,直至意见一致,得到较一致的且可靠性较大的结论或方案。
本研究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发德尔菲咨询函主要包括填表说明、《卫生健康系统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指标》专家咨询表和专家个人情况、熟悉程度、判断依据。
1.3 德尔菲专家咨询小组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分别从市、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区域性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不同类型的医疗保健机构中,遴选:1)具有政策研究经验;2)具有丰富临床研究经验;3)具有地域代表性;4)曾入选人才项目。邀请了22位同时满足以上任意3条者作为此次专家咨询对象。
1.4 德尔菲专家咨询
将初步归纳整理的指标体系制成专家咨询表,请专家对评价指标分三个维度(重要性、适用性和可及性)采用Likert5级计分。重要性指该项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价值和影响程度;适用性指该指标针对本区域卫生系统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适用程度;可及性指考核部门获取准确、客观、真实指标数据的难易程度。
集中德尔菲专家咨询的意见,确定内容是否保留,保留标准:均分≥4分;专家对评价指标提出疑问或意见不同,课题组进行讨论是否保留。
1.5 德尔菲法评价指标
1.5.1专家权威程度以权威系数(Cr)表示,Cr由专家对指标的熟悉程度(Cs)得分与评分的判断依据(Ca)得分决定,计算公式:Cr=(Ca+Cs)/2。Cr取值范围0~1,值越大代表专家权威程度越高,其判断与建议越可靠。
1.5.1.1权威系数评分量化标准
专家需就自身对指标的熟悉程度进行评分,并标明判断依据及不同依据的影响程度。其中熟悉程度分为很熟悉、熟悉、一般、不熟悉、很不熟悉5级,分别赋予1.0,0.8,0.6,0.4,0.2分;判断依据分为理论分析、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文献与专家直觉4类,不同类别对专家判断的影响程度分为大、中、小3级,其赋分标准见表1。
1.5.2专家积极性以积极系数(C)表示,计算公式:C=本轮及时回复咨询专家人数/参与本轮咨询的专家总人数。专家积极系数越高,代表专家参与研究的积极性越高。
1.5.3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以重要性得分的平均值X与满分比反映,满分比=对特定指标重要性评分为5分的专家数/参与调查的专家总数。均值与满分比的值越大,代表专家意见越集中,指标的总体重要性越强。
1.5.4专家意见协调程度以重要性得分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与肯德尔系数(Kendall’s W)反映。Cv=SD/x ,Cv越小,代表专家意见分歧越小。Kendall’s W通过SPSS 26.0软件对各专家重要性评分作W检验得出。χ2检验结果如具统计学差异(P<0.05),则提示专家意见具有一致性;得出的W值越大,则代表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越强。
1.6 统计学分析
咨询表回收后采用Excel进行整理,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描述性分析中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呈偏态分布,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P75-P25)]描述。Kendall’s W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等统计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断标准。
2 结果
2.1 专家基本情况及权威系数
2.1.1专家基本情况
本研究邀请专家的单位类型、学历、职称、职务、从业年限具体情况见表2。
德尔菲专家咨询专家判断依据两轮情况一致,具体见表3,熟悉程度Cs=0.83,评分的判断依据Ca=0.95.权威系数Cr=(Ca+Cs)/2=0.89,表明专家对本研究内容所涉及的领域权威程度较高。
2.2 专家积极性
本研究共邀请了22位专家参与,均参加了2轮咨询。二轮函询各发出2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C=100%,表明专家积极程度较高。在第1轮函询中,专家对评价指标有7项建议,表现了较好的积极性。
2.3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见表4。第1轮函询共31个指标,各指标重要性X为4.47分,其中30个指标(96.77%)的重要性X>4分;指标总体满分比为56.74%,19个指标(61.29%)的满分比>50%。第2轮函询共36个指标,各指标重要性X为4.59分,所有指标的X>4分;指标总体满分比为51.76%,18个指标(50%)的满分比>50%,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较高。
2.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专家咨询所有指标平均分见表5,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用Kendall协调系数(W)和变异系数(Cv)表示。协调系数反映了不同专家意见的一致性,协调系数越大表明专家协调程度越好;变异系数说明专家对某个指标相对评价的波动程度,变异系数越小表明专家协调程度越高。
第一轮咨询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W=0.21,经卡方检验,χ2=419.39,P<0.01,第二轮W=0.31,经卡方检验,χ2=724.12,P<0.01,表明在99%的置信区间下专家评估意见具有一致性。指标经过修改调整后,第二轮咨询中专家对指标评价的意见一致性较第一轮明显提升。
变异系数统计见表6,结果显示在第一轮专家咨询中变异区间为0.04-0.24,其中专家对“参编出版专著的重要性和可及性”、“四级手术比例的适用性和可及性”等指标的意见波动程度较高,变异系数分别在0.22-0.24,表明专家的一致性较低,结合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确认剔除。第二轮咨询所有指标变异区间为0.01-0.18,说明指标的代表性较好。
2.5 一致性分析
针对前后无变动的27项二级指标的三个维度为配对样本,其差值非正态分布,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IQR)描述,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见表7,所有指标经统计学检验P>0.05,表明前后无统计学差异,一致性较好,体现了较好的信效度。
2.6 卫生健康系统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指标构建
结果见表5。结合文献检索和专家建议,基于静安区卫生系统人才现状提出初步的卫生健康系统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指标框架,其中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31个。
第一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中,提出:①一级指标“医德医风”调整为“精神文明与行风”;②“教学能力”中的带教“四生”教学课时数,其中“四生”是指实习生、研究生、进修生、规培生;③咨询表中“重要性”、“适用性”均值低于4分的评价指标不再纳入第二轮咨询表评价。删除项:1)临床能力-四级手术比例;2)科研能力-参编出版专著;3)科研能力-主编或副主编出版专著;④对部分评价指标的表述进行修改。修改前、后内容在《咨询表》中进行标注。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以均数值来看,各级指标的专家意见集中程度非常高,没有需要调整的指标。
经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后,再次召开课题组研讨会对指标体系进行讨论,确定卫生健康系统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指标,共有6个一级指标和36个二级指标。讨论
2.7 指标选取体现卫生系统特色,符合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
2021年6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办发〔2021〕18号文件《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强调要健全医务人员培养评价制度。《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明确,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不断提升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质量,探索建立以医德、能力、业绩等为重点的人才评价体系。
2.8 评价框架合理可行,建立过程科学规范
本研究结合文献检索和专家建议,基于静安区卫生系统人才现状提出初步的卫生健康系统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指标并邀请市、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区域性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不同类型的医疗保健机构的22位专家开展两轮德尔菲咨询,对评价指标设计了三个维度(重要性、适用性和可及性)的评价框架,并采用Likert5级计分,最终得到指标体系。有文献运用德尔菲法研究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等体系,是基于专家对每个指标的同意率、重要性等某一项进行打分,范围为0-10分。相比较而言,本研究从重要性、适用性和可及性三个维度讨论各个指标,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专家对每个指标的认可度。本市某三甲医院在研究公立医院党支部书记量化考核评价体系构建时也采用了Likert5级计分,该计分方式是美国心理学家Rensis Likert在其1957年的著作《技术与社会变革》中提出的,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量表测量方法,主要用于对人们的态度、信念、意见等进行调查和测量,至今仍广泛运用。较0-10分的范围而言,更易于理解,有效避免了中立或模棱两可的答案,有利于快速了解被调查者的态度和想法。
专家组成员代表性和权威性较好,同时专家意见的Kendall's W系数在第二轮专家咨询中达到0.308,具有统计学意义,较第一轮增长0.1,反映专家较第一轮意见更为一致;所选指标的平均得分在4.0分以上,变异系数均小于0.2,大多数指标与国家卫生人才培养的导向一致,具有良好的协同性和可行性。因此,本研究构建的卫生健康系统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指标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可以以此来评价选拔卫生健康系统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
2.9 下一步研究建议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不足,例如本次研究现场选择存在一定局限性,仅限于静安区卫生医疗结构。咨询专家人数有限,评价指标有待进一步考量。本轮研究结果是卫生系统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指标的构建,尚未对评价指标的量化开展研究。
故,下一步研究将扩大地域范围,增加专家人数,以求结果更为完整、可信。同时,构建评价指标的目的是运用于选拔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未来将利用评价指标开展量化研究,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并构建“党建+人才培养”新机制,创新公立医院党建工作,使党建引领与人才工作融合。将业务骨干培养成为思想进步、作风扎实、业务精良的党员,将党员培养成为能实践、善研究、懂创新的业务骨干,提升公立医院“人才蓄水池”储备量,从而实现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包珊,殷娟,林雨,陈梦男.引进高层次人才,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J].海南医学,2023,34(07):1018-1020.
[2]侯胜超,甘宇慧,王秀波,田怡恒.我国医院创新型医学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重庆医学,2022,51(08):1430-1434.
[3]叶梅芳.医疗卫生人才多元化评价的建议[J].办公室业务,2022(11):144-146.
[4]张守华,陈俊国,王方芳,沈娟,商蓉郁,倪庚,秦宇彤,黄春基.基于新时代多维需求的新医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2,39(03):279-282.
[5]Pei X.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alent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Nonlinear Hierarchical Optimization Neural Network.Comput Intell Neurosci.2022May 29;2022:6834253.
[6]胡蓉,唐森,陈容,黄宇辉,柳筱雨,陈玲,赵可心.基于AHP法对医教协同理念下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01):184-186.
[7]Jones J,Hunter D.Consensus methods for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J].BMJ,1995,311(7001):376-380.
[8]蔡辉,张颖,倪宗瓒.Delphi法中评价专家的筛选[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5(1):49-50+55.
[9]尹璐,熊兴江,石伯伦,等.基于德尔菲法的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医院,2023,27(4):24-27.
[10]黄薇,胡晓梅,胡锦梁,等.四川省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医院,2023,27(4):33-36.
[11]曹文瑞,李海燕,吴少林,等.运用Delphi法建立医学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7(2):77-79+97.
[12]汪慧,龚兴荣,胡冰,等.公立医院党支部书记量化考核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医院,2022,26(9):59-61.
[13]沈萍,陈刚,张莹莹.党建引领下公立医院“双培养”机制探讨[J].中国卫生人才,2022(03):25-28.
[14]杨帆,吴晓.“双培养”机制与高知群体发展党员工作探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7):8-10.
[15]陈娟,丁晓宇,徐禕,杨新潮.医院“双培”对象党员素质模型[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9,26(12):1145-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