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复句隐性逻辑关系显化翻译研究
摘要:语言有显隐性之分。语言之间的转换离不开逻辑关系的转换,因此显隐性的差别无疑会体现在语言逻辑表达上。 汉语注重隐性连贯,没有明显的语法关联标记;而英语注重显性衔接,逻辑关系往往通过关联词语或句式体现。为了能使读者准确理解原文含义,译者往往需将原文中的各种隐性逻辑关系显性化。本文通过翻译实例,运用增译翻译技巧处理因果、并列、转折三大复句中的隐性逻辑关系。
关键词:逻辑关系;隐性;显性
1.引言
语言存在显隐性之分,而翻译涉及到语言之间的转换,这种转化不仅在词句间,更聚焦于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语言中的显隐性自然而然会转移到翻译过程中。 显化”和“隐化”的概念最早是由Vinay & Darbelent(1958)提出的,并将“显”和“隐”作为一种翻译策略。显化是“把源语言中暗含的,需从上下文中推导的信息在译语中的予以明示”,而隐化是“由目标语语境确定在源语言中所明示的细节的过程”。Klaudy (2001) 主张对翻译中“显化”和“隐化”的概念进行探讨,提出“非对称假说” (Asymmetry Hypothesis):显化与隐化同时发生,显化超过隐化”。而这种显隐性恰好因中英文不同语言特征而有差异即汉语是一种意合型语言,含有隐性逻辑关系;而英语作为一种注重结构和形式的语言,主要含有显性逻辑关系。
邢福义先生将中文复句逻辑关系从广义上分为三大类即因果、并列、转折关系。 其认为广义的因果关系是两事之间只要存在因与果相互顺承的关系,都属于因果关系。并列式复句是表示只要存在横式或纵式并举罗列的关系总称。转折类复句,是表示广义转折关系的各类复句的总称(邢福义,2016)。本文则基于该分类标准探讨隐性逻辑关系。
2.增译显化因果复句逻辑关系
方梦之(2003:113)在《译学辞典》中对增译做了解释:“增译也称增益,即在翻译时按语义、修辞或句法的需要增加一些词,以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
例1
原文:这意味着把“可检验性”当成一个纯粹的分析性概念是有问题的,“可检验性”也是一个兼具分析性和综合性的范畴。
译文:This means that it is problematic to consider testability as a purely analytical concept as it is a category that is both analytical and synthetic.
原文意义上分析:前一分句表判断,后一分句表原因。原句其并列成分关系词隐化,因此译文需要增加关联词“as”,将后一分句译为原因状语从句,以显化其逻辑关系,准确传达原文信息。
3.增译显化并列复句逻辑关系
在有些情况下,虽然在中文中常用“和”“或”等显性词表达并列含义,但中文存在无明显标志的隐性并列含义。
例2
原文:提升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的质量,扎实有序地做好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工作,需要重构......,优化.......,构建.......,构建.......。
译文: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ural governance and rural construction, and to advance rural governance and rural construction in a solid and orderly manner, it is necessary to reconstruct the shared governance community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to optimize ..., to ..., and to ....
通过意义分析,原文中主语需完成的项目具有平等关系,具有并列关系,因此在这里译者增译表并列关系的介词“to”来标记显化原文的并列逻辑,使译文内容更加明确生动。
4.增译显化转折复句逻辑关系
显性的转折关系借助关联词语以及句法结构体现,而隐性的则须要结合语境,从语义出发适当增加逻辑关系词。
例3
原文:在当代西方技术哲学语境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哲学把这两条路线分别展示为分析的技术哲学和批判的技术哲学,倾向于一种内在于资本主义的技术政治哲学话语建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在现实的社会主义中将这两种路线统一起来,进行一种技术社会主义的实践-理论建构。
译文:For western Marxist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these two lines are presented respectively as analytical and critical philosophies of technology, towards a construction of tech‑political philosophy that is intrinsic to capitalism. By contrast, Chinese Marxism in a new era is practically and theoretically being constructed by uniting these two routes in the real socialism.
分析原文得知分句间有转折关系,且没有显化表达其转折含义。因此译者在此增加介词短语“by contrast”以显化句子间的对比含义,将原文的隐含的转折关系显化出来,使译文通顺逻辑清晰。
5.结论
英语是一门重逻辑标记的语言, 在其形式上倚赖于各种承上启下的连接标记手段, 必须通过显性的衔接词汇或语法才能组合形成一个语篇整体;中文语言简洁凝练,通过潜在的隐性语义关系就能形成意义清晰的语篇, 不需要借助衔接词。在这种“不对称”背景下,需译者正确把握译文,通过英文中的语法手段显化蕴藏的逻辑关系。
参考文献:
[1]白丹妮.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隐与显[J]. 中国科技翻译, 2015, 28 (02): 4-7.
[2]方梦之. 译学词典[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
[3] 谷青松. 英汉科技翻译中隐性逻辑的显性化[J]. 中国科技翻译,2015,28(03): 7-10.
[4] 邢福义. 汉语复句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