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形势下信息技术保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尚思宇 张朝阳
  
卷宗
2024年22期
中电网络空间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迫切需要探索在新的环境中如何有效进行信息的保密管理,这一任务确立了自身的重要性,目的在于应对因信息技术所带来保密管理新威胁与挑战。通过对信息保密管理工作的必要性进行深入剖析,既可以辅助人们在现代化的挑战中探索有效应对策略,确保数据的安全,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与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稳固,本文研究了新形势下信息技术保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以档案管理为例针对性的提出了应对策略,旨在为相关人员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保密管理;问题;策略

引言:在当前的全球化及信息化快速发展状况下,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显然已成为了社会各界从政府到商业再到教育机构所共享的趋势,涉及多个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伴随着数据量的显著增长与其日渐凸显的重要性并行,信息保密管理职能的加重昭示了对其重视的必需性,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与日益繁复的安全威胁,传统的信息保密管理模式已经不堪重负。在这样的形势下,辨认并解决信息技术保密管理中遇到的困境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通过系统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借此确立稳健的信息资源保护机制,致力于实现稳定发展的目标与营造和谐社会环境将成为可能。

一、新形势下信息技术保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核心信息保护意识薄弱导致泄密风险增加

在新形势下,国企档案管理的信息技术保密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核心信息保护环节意识不强,泄密风险不断加剧这一现象,首当其冲表现在许多从业人员对敏感信息的保护意识相对淡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核心数据与信息安全防护的破绽。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与广泛应用,新兴信息泄露渠道不断涌现,成为加剧风险的一大助力;信息技术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使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迅速与广泛,一旦发生数据泄露,其带来的后果与损失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扩散至难以预见的程度。在这种背景下,国企中传统的保密管理做法与现行法规面对日益复杂的信息技术环境,显示出了适应性的不足,由此导致的资料保密政策更新滞后,使得实际操作中难以有效地识别与防范各类保密风险。信息资产分类与定级流程的界定不够明确,未能有效区分信息的重要性与敏感度,这直接影响到信息保密措施的合理部署。

(二)信息安全技术更新滞后无法应对新型威胁

面对日益复杂的信息安全威胁,传统技术手段已显露出力不从心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大多数国有企业尚未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及相应的处理预案,尤其在遇到高级持久威胁、勒索软件攻击等高层次的信息安全事件时,由于缺乏必要的防护与检测汇报机制,往往容易造成重大档案资料泄露甚至业务中断的严重后果。国有企业信息技术管理部门在引入新技术中滞后性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出在部分单位的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对于新情况、新问题的知识更新不够及时,仅应付现状并非前瞻布局,没有自主创新能力,并且存在依赖供应商的现成解决方案现象,却忽略了企业本身的特殊需求,无法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从而在面对新型威胁时无从下手;另一方面,部分组织在制定归档文档管理系统与相关信息保护设备采购决策时,出于经费考虑或因对信息安全投入效果预测不足,选择价格低廉但效果一般的软件设备,如此这般都会导致信息安全建设滞后,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信息犯罪活动挑战,因此信息系统趋于脆弱并可能导致严重的数据泄露问题情况发生尤为频繁。

二、新形势下信息技术保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核心信息保护意识培养,强化员工培训

国有企业必须精心制订一套全面与详细的保密政策和操作规程,从而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够明白并掌握这些政策与规程的内涵及其要求,不但可以有效地提升员工的保密意识,还能够确保公司的核心信息得到有力的保护。其次,企业需要为员工提供专业的信息保密培训课程,涵盖从信息技术保密的基础知识到解析各种潜在的信息泄露风险及保密对策的深入知识,确保员工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有效识别和防范这些潜在的风险。通过引入定期与不定期的保密知识测评和实际操作演练,企业能够进一步巩固员工的保密知识和技能,在提高信息保护的实际操作能力方面迈出积极步伐。为了更有效地实施上述措施,还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监督与激励机制,对于那些在信息保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奖励,同时对泄密事件施以严厉的惩罚,这不仅能够促进员工的责任感,同时也是维护企业信息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利用这种正反两方面的激励与约束,可以使信息保密工作深入人心,形成保护企业核心信息的良好文化。最为关键的是,高层管理者应当带头实施上述信息技术保密管理的措施,通过他们自身的示范作用来强化信息保密意识,从最高管理层到基层员工都能明白,保护企业的核心信息是每个人共同的责任与义务,进而有效地营造出一个互相监督、共同维护保密的良好氛围。

(二)引进先进信息安全技术,加强系统更新

在新形势下,加强国企档案管理与信息技术的保密管理工作,其关键在于同时引进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并加强系统的更新,通过不断地引进尖端的信息安全技术,如数据加密与隐私保护技术,确保管理体系在保护信息的同时,也能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关于既有系统的更新和升级,它们并非仅仅依赖于技术的先进性,还必须确保更新流程的安全与效率,从而避免在更新过程中引入新的安全漏洞,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制定详细且科学的评估机制与升级计划显得尤为关键,这要求企业不仅要组建一支既懂技术又能够评估引进技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的队伍,还要有一个完善的培训体系,确保各级员工都能掌握这些最新技术,并在实施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充分的应对措施。为加强系统的更新,企业应当建立定期的安全漏洞扫描与安全评估机制来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快速修复,避免信息泄漏的风险,在选择信息安全技术与服务供应商时,应当权衡技术的成熟度与供应商的服务质量,以选择能够持续提供技术支持与更新服务的优秀合作伙伴,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三、总结

在今天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保密管理工作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与挑战,这要求技术、制度及人员等各层面都必须进行全面的升级与优化。结合最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与科学管理方法构建新形势下的保密管理体系成为了不可回避的任务。实践已经证明,不停地提升保密管理的水平,不仅可以有效阻挡外部威胁、极大地预防与减少内部风险,同时在此过程中提高全体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也显得尤为关键。

参考文献

[1]孙鹏.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的安全问题及应急预案研究[J].河北画报,2022(8):3.

[2]杨毛佼,陈琦,张耘搴,等.保密管理工作信息化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2(18):117-120.

[3]李亚楠."互联网+"背景下,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应用措施探析[J].兰台内外,2023(14):19-2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