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模块化教学在运动治疗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在运动治疗学实践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模块化教学的效果。方法:研究选取开设运动治疗学课程的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生60名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研究时间为2022年11月——2023年12月。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接受案例教学法的模块化教学,对两组学生成绩、教学满意度进行比较,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运动治疗学课程教学中,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优化,采取模块化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对教学的兴趣和满意度,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模块化教学;运动治疗学
运动治疗学是康复治疗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掌握运动治疗知识技能,对康复专业学生的从业发展以及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尤为关键[1]。因此,有必要提升运动治疗学教学质量,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优化。案例教学法借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案例分析解决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次研究将案例教学法的模块化教学应用于运动治疗学教学中,探讨其应用效果与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开展时间为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选取60例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生,分组后在其开设的运动治疗学课程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分组比较研究。对照组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为19~23岁,均龄为(21.18±0.45)岁。观察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为18~23岁,均龄为(21.23±0.51)岁。对比两组学生的年龄、性别等资料,均未见差异(P>0.05),可进行统计学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课程教学中采取常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内容,向学生讲解治疗方法和动作,并进行示范,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给予纠正与指导。
观察组教学采取模块化教学法,课前教师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对授课内容进行预习,获得基础的了解。课堂教学中,选取相应的案例来引入疾病定义、功能障碍、康复评定、运动治疗等内容的讲解;讲解结束后,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临床真实案例,内容必须真实且有代表性,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标准化的患者模拟[2]。将运动康复流程模块设计为康复评定、肌肉牵伸、关节松动、关节活动度改善、肌力训练等多项,组内成员互相交流探讨,对案例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案例中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分析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康复治疗的目标和方案[3]。教师根据学生的模拟实践操作,发现学生知识掌握中存在的不足,再进一步进行强化。
1.3观察指标
由教师对两组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对比两组的考核成绩。
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情况,包括对教学提升学习兴趣、团结协作能力、任务规划能力等方面的满意度情况,问卷评分在70分以上即为满意,计算对比两组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以SPSS23.0软件为统计学处理工具,计量资料表示为([x±s]),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c2检验。P<0.0即表示数据对比存在差异。
2结果
2.1两组学生期末考核成绩比较
对两组学生进行期末考核,研究得出,观察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为(95.62±2.41)分,对照组理论考核成绩为(81.39±3.56)分,统计学比较t=18.130,P=0.000;实践考核成绩比较中,观察组为(93.74±2.58)分,对照组为(80.05±3.72)分,统计学比较t=16.563,P=0.000。因此,两组学生在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对比中均可见明显差异,P<0.05。
2.2两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情况对比
两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情况比较如下: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提升学习兴趣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60.00%,c2=11.882,P=0.001;在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满意度比较中,观察组为90.00%,对照组为56.67%,c2=8.523,P=0.004;提升任务规划能力对比,观察组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为50.00%,c2=11.429,P=0.001;提升学习主观能动性对比,观察组满意度为86.67%,对照组为53.33%,c2=7.937,P=0.005;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对比中,观察组满意度为80.00%,对照组为50.00%,c2=5.934,P=0.015;提升学科认知比较中,观察组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为56.67%,c2=10.756,P=0.001;观察组对提升临床实践技能的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为63.33%,c2=5.963,P=0.015。可见,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提升各项能力的满意度均较高(P<0.05)。
3讨论
康复治疗专业对学生实践技能要求较高,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对理论知识理解有限,缺乏自主实践机会,教学效果欠佳。现代教育背景下,运动治疗学教学需要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主动性,以培养高素质的康复人才。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模块化教学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发展。为此,研究将以上两种教学方法结合,应用于运动治疗教学中,发挥其优势。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案例教学法的模块化教学在运动治疗学课程教学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基于本次研究,为提高运动治疗学教学质量,可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模块化教学,以强化学生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朱小棠,蔡红波.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运动治疗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3,13(03):53-59.
[2]李旋,李翠霞,彭迎春.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与探索——以“运动治疗技术”课程为例[J].新课程研究,2022(03):19-21.
[3]彭迎春,李旋,孙秋芬,等.提高“运动治疗技术”教学效果的改革策略研究——以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教师,2021(12):125-126.
作者简介:张立夫,山东济南,硕士研究生,讲师,青岛恒星科技学院,研究方向:运动与健康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