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背景下的“家国情怀”主题作文写作

——以八年级学生习作为例

叶漪滢
  
卷宗
2024年18期
沈阳市南昌中学沈抚示范区分校

摘要: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初中阶段应该教育引导学生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强化中华文化的认同感。采用主题性作文学习的方式,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有效教学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表达中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梦想,树立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国情怀;初中语文写作

1.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家国情怀”

1.1“家国情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内涵

初中阶段的家国情怀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加强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学生明确自己不仅为自身发展而学习,更要为整个国家发展而奋斗,使自己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1.2“铸牢中华民族在共同体意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是共担中华民族责任、共建中华民族家园、共创中华民族辉煌、共享中华民族荣耀的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五个认同”,初中阶段选取的课文,能充分地体现铸牢民族共同体意思的五种认同,这是对于学生进行民族共同体意识最有效的途径和有力的支撑。因此,语文课程在培养中学生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起着很重要的引导作用。

1.3“家国情怀”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关联

为了更好地在初中阶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每位学生都能真切地参与到其中来,开展专题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因此,采用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课堂教学和作文教学活动,是一种新的尝试,旨在通过主题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统筹实施。

2.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家国情怀”

2.1“家国情怀”主题作文的教学目的和意义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中,提到了“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就是指生认同中华文化,家国情怀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写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初中写作教学中进行“家国情怀” 教育,能够帮助不断加强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2“家国情怀”主题作文的教学实施过程

2.2.1“家国情怀”主题性课文整理讲解

通过对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的课文进行梳理,确定了“家国情怀”的主题性课文分析课。在本课中,我们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感悟文章的主题,体会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主题的文章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内容丰富、涉及广泛。本次的主题性课文讲解,将铸牢中华民族在共同体的“五个认同”融入到八年级下册的课文中,其中主要以“中华文化”的认同为切入点,让更多的学生深刻地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革命文化。对于重点文章的梳理情况,如下表所示:

学生们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加强了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更加深层次地去了解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为自己的主体性作文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激励自己更好地去共担中华民族的责任,成为中华民族不断繁荣昌盛的新生力量。

2.2.2“家国情怀”主体性作文的讲评

在“家国情怀”的主题性课文分析课之后,为了巩固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从而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理解转化为表达就十分的必要。因此,我们开展了“家国情怀”主体性作文的创作和讲评。

本次作文是以“传承”为话题的话题作文创作。学生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课文讲解课中的相关内容展开。在选材的过程中,部分同学选取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事件,比如:书法、棋艺、琴艺、绘画、戏曲、陶艺、面人、皮影、刺绣、烹饪、方言等等;另外一部分同学选取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助人为乐、善良友好、坚持拼搏等精神拼住的传承;也有一部分同学选用了从革命先烈中所体会到的革命文化对自己的影响。

在学生的写作中,对于“家国情怀”的体现,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可以很好地得到实现。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了解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强化中华民族认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3“家国情怀”主题作文的教学成果展示

学生的写作中,在体现家国情怀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里呈现出一部分示例。

例1:“也许这就是对我多年付出的最好的回报,也许这就是戏曲在我这里的又一次出发。所有的艰辛与汗水都化作了幸福的泪水。我做到了,我将戏曲传承下去了。”

例2:“奶奶的绒花却依然保持着盛放的样子,我自告奋勇的想要试一试,接过钩针我也悟出石绒花的关键是针和线,感受着这个过程,当一朵手法拙劣的小白花被我钩出来,蓦然就感受到了文化的传承。”

在这两个习作示例中,学生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进行传承,其实深层次所体现出来的就是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在对学生的作文教学中,不断地在学生的心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也正是“家国情怀”主题性作文教学的目的所在。

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背景下的“家国情怀”主题作文写作的新思考

在这次的“家国情怀”主题性作文教学中,主要还是以“强化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为立足点,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所体现的“五大认同”还有许多的方面,可以去尝试和涉及的领域还有很多。因此,“家国情怀”主题性作文教学可以作为一个长期性的教学方式和模块,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最终实现学生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认同,不断提升学生对于祖国的认同和热爱。

参考文献:

[1]李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研究[D].喀什大学,2023.

本课题为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中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策略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JG21CB21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