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依托“党建+五养教育”提升高职院校非团员入党质量的价值意蕴与有效机制
摘要:高职院校非团员入党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对培育时代新人、造就一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有重要意义。以“党建+五养教育”提升高职院校非团员入党的质量主要有“党建+政治素养”“党建+职业修养”“党建+文化涵养”“党建+身心培养”“党建+实践滋养”最终探寻出教育学习机制、考察评价机制、选拔培养机制、引导实践机制。
关键词:党建;五养教育;价值意蕴;有效机制
一、“党建+五养教育”提升高职院校非团员入党的价值意蕴
高职院校非团员入党的学生比例占比较大,依托“党建+五养教育”对非团员入党进行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抱负,党的事业就一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高职院校的学生是高素质劳动者大军的后备力量,其中的非团员学生群体中大部分具有积极的入党意愿,提升高职院校非团员入党具有重要价值的意蕴。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
培养时代新人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是党的事业和党对教育的方针,是重要的战略决策和基本国策。只有大批的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才能坚持党的路线不动摇,才能保证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二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青年的成长离不开党的领导和亲切关怀,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青年一代寄托着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提升高职院校非团员入党的质量培养,有利于增进他们的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三是有利于高职院校整体学生素质提升的迫切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高职院校的学生,特别是非团员群体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学业水平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笔者所在学校非团员入党学生的人数较多,积极性较高,通过选拔对非团员的整体素质提升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党建+五养教育”提升高职院校非团员入党的有效机制
(一)教育学习机制
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之鉴,与世界其他政党相比,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鲜明特点。笔者所在的学校积极进行学习型学院建设,全校师生依托学习强国教育平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认真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学校党校理论培训班,进行系统的教育;把党日活动作为培训的重要载体,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同时,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形成自觉的学习习惯,开展自我学习,提高理论素养。
(二)考察评价机制
考察评价是对非团员入党的思想政治水平、日常行为规范等的综合考评,是掌握非团员入党的综合素养的关键环节。一是构建考察指标体系,建立包括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实践活动等在内的多维度考察指标体系,对非团员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二是实施综合评价,通过日常表现、学习成绩、比赛实习等多方面的考察,对非团员学生的入党申请进行综合评价,确保其符合入党条件和要求。三是考评与反馈,定期对发展对象的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进行考察,了解其进步情况和存在的不足。落实培养联系人制度,为每位发展对象指定培养联系人,联系人定期与发展对象交流,指导其成长。通过交流谈心、外调政审等方式,全面考察和了解考察对象的政治觉悟,思想品质,入党动机,社会关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个人利益,能否严守党的纪律等情况,形成综合政审材料,避免把不合格人选纳入发展党员的对象。
(三)选拔培养机制
选拔培养是对非团员的进一步考核,只有在群体中的表现优异和积极进取的青年学生,才能脱颖而出进入选拔阶段。主动培养,注重“早”,笔者所在学院党总支重视紧抓党员培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积极主动的态度开展工作,坚持早引导、早选苗、早教育、早培养。对于入党积极分子,要明确培养人,吸收他们参加党组织活动,增强光荣感和使命感,促使他们自觉地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红色基地参观学习等理论和实践课堂让入党积极分子身临其境,在统一思想的过程中,进一步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党员发展工作。同时注重言传身教。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的选派上,各支部书记选派表现突出,任课班级的教师党员和辅导员与培养对象接触,在日常的生活和教学中加强引导,向他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的创新理论,加深培养对象对党的基本知识的了解,努力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整体素质。
(四)引导实践机制
只有在实践中方能增长才干,磨炼本领。要有效的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鼓励非团员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开展志愿服务,组织非团员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开展红色教育实地考察,积极组织发展对象参观革命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等,加深对党的历史和使命的理解。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发展非团员入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有效机制,包括强化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教育、完善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和培养机制、建立多维度的考察指标和评价机制、推动实践活动提升综合素质、建立严格的审查和公示制度以及加强思想引导和心理辅导等方面。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非团员入党的质量,为党的事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青年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莉飞.高职院校大学生入党教育提质增效工作路径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4,33(01):123-129.
[2]陈诺,张静,龙政兴.高职院校发展低年级学生党员的路径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01):69-72.
[3]李娟.高职院校“三二分段”学生入党培养模式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09):94-95.
[4]兰玲俐.高职院校日常管理中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若干思考[J].新课程研究,2021,(35):129-130.
[5]韩雪,吴文平,刘凤波.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高职院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路径探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3(01):31-32.
课题项目:
本文系2023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立项课题“依托党建+五养教育提升高职院校非团员入党质量的有效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3GXDJ-YB10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