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海南更路簿非遗展览馆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项目根据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路簿》的传承和保护现状,在查阅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支撑下,探讨了非遗展览馆的设计策略与方法,方案主要围绕建筑景观、展陈理念、内容、方式、技术等手段以期通过设计实践,提升观展者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让更路簿文化得到传承,营造寓教于乐的文化环境氛围,塑造令人耳目一新的非遗展览馆。
关键词:更路簿;数字交互;海洋文化;沉浸式体验
一、概述
海南《更路簿》不仅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更是印证了南海属于中国的有力证明。当海南省政府和学术界逐渐认识到其文化独特性后,开展了一系列的“抢救性”保护与研究措施。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近几年,非遗展览馆的类别、数量、规模、展陈内容和形式等都处于迅速变化增长的过程中。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发现针对《更路簿》的保护与传承方式还是较为单一,观展者对其印象并不深刻。本项目将展馆设计与海洋文化和数字媒体互动技术深度融合,以动态、交互、探索新模式鼓励观展者在参与和互动中深化理解《更路簿》的文化内涵。
二、更路簿非遗文化展览馆的建设价值
(1)利于深度挖掘《更路簿》文化和教育价值
《更路簿》是南海渔民世代航海经验的总结与传承,积淀了深厚的南海海洋文化内涵,它体现了独特的传统地域宗教文化信仰、以及渔民们丰富的航海经验与高超的造船技艺,是南海渔民勇于探索的精神体现,是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象征。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通过对更路簿的历史、文化价值、现代发展保护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的形式使其成为教育的重要载体。
(2)数字媒体在非遗文化传播领域中的实践价值
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中,为非遗文化拓宽了传播路径。在本项目的设计中,采用VR、AR数字技术与展陈内容和形式上的融合,以刺激观展者的感官引发其兴趣,以更加简单和轻松的形式进行文化传播,促进人们和展览空间的互动,从而更好的体味海洋文化、学习航海知识的乐趣,沉浸式的融入整个展览氛围。
(3)带动当地文旅发展
传统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围绕区域的旅游项目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展馆作为展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展示和传播传统文化的任务。具有特色文化的展馆设计,会吸引很多游客前来。非遗展馆的建设和运营也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促进就业,带动区域文旅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非遗展览馆现状分析
现今大多非遗展馆普遍存在采用图文、实物等传统的静态单一的展示手法,这种展览形式很难再吸引年轻观众的注意力,更难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带来的情感体验,还存在欠缺公众教育性以及缺少人与物、与空间的互动性等问题,面向大众,使参观者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向参观者倾倒信息、灌输信息,忽略激发参观者的兴趣使其主动接受信息,传统展示方式不符合目前主流的主动式参观模式的发展规律。
四、设计方案
(1)建筑景观设计
本项目选址位于海南省文昌市的清澜镇体育场附近,周围村镇围绕,交通便利,人流量多,交通非常便利。建筑外观以海螺为设计灵感,提取海螺形态造型运用到建筑外观,设计上采用覆土设计。前半部分建筑形态采用曲线线条,从低到高的流线变化,中间部分拱起,还原螺壳外壳形态。后半部分的建筑外观进行覆土下沉式设计,让建筑的后半部分位于地下。一方面通过覆土部分平衡了中间过高的凸起造型,同时形成具有美感的高低起伏动态变化。另一方面建筑下沉式设计,表层覆盖的泥土具有保温隔热的效果,利用土壤比热容大的特性,为室内营造出冬暖夏凉的舒适环境。展馆接待区设计在建筑中庭,利用独特的造型、通过使用曲线和流畅的线条,营造出柔和而动感的氛围,使接待台成为空间中的视觉焦点。此外,运用层次和高低错落空间设计,增加空间的深度和动态效果,接待区的设计也是建筑中庭空间的延伸和升华,它不仅有实用功能,也成为传达建筑精神和艺术美感的媒介。
(2)展馆室内空间设计
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规划展馆空间。规划设计展品陈列位置,提供舒适、便捷和富有教育意义的参观体验。展馆一层空间,分为7大部分,分别是序厅、更路簿航海文化展览区、渔文化展览区、海洋生态保保护文化区、亲子互动区以及手工体验区和文创售卖区。整体空间视野开阔,用墙体来界定功能区,文化展示空间设计适量的互动装置增强互动性。当代展馆中空间组织方式的不同,影响着参观者的情绪,互动方式带来不同的感受。在不同的功能区域设置不同的互动体验项目,能够增强参观者的积极互动性。色彩应用上,展馆内部以蓝色为空间主基调色,蓝色与海洋文化紧密相连,与展示主题相呼应。其次,蓝色在视觉上给人以稳重和神秘的感觉,能够引导观众进入一种沉思的状态,并且创造身处海洋的沉浸式体验。
五、总结
本项目设计以现代展示技术和互动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更路簿非物质文化展览馆设计,以此为切入点,分析国内外展示空间运用数字媒体案例的基础上,结合更路簿传承和保护现状,设计方案聚焦于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难题,利用数字媒体互动技术,加强观众的参与感与体验感使其能够得到更好地传播。实现物—人—文化的互动,这使得空间设计有新的文化意味,让人能在该环境中通过身体、空间、文化的关联获得深层次的心理感受,最终实现文化的更有效传播。
参考文献:
[1]汤晓颖 薛忆思 王千 邓亚荣 .无墙,博物馆设计的场域叙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张玥. 数字化背景下地域文化在展馆设计中的应用——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J]. 商展经济, 2024, (08): 8-10.
[3] 乔迁,李彤彤,李蕊. 沉浸式体验于博物馆展示设计——以廊坊九州镇南汉村非遗展馆为例 [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 (02): 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