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关于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策略
摘要: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在高中阶段通过思政教学,发展学生高度的政治认同感、社会参与意识,提升学生的使命担当,培养出社会主义接班人、建设者,成为重要的目标导向。因此,在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背景之下,广大高中教师需要明确此时期的育人目标,全面优化顶层设计,进行不同程度的统筹规划,从而实现有效的衔接,增强思政课程的育人价值,保证教育本身的科学性、时代性、政治性等,在潜移默化的进程之中,形成更加完善的机制,助力学生成长。
关键词:一体化;高中政治;教学策略
当今时代,遵循递进性原则,基于螺旋上升的状态开设思政课,探索更多有价值的教学方式,形成精准衔接,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多维度过渡及转化,让他们建立终身受益的品格以及能力。因此,本文则基于教学实践,针对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理念,结合文献研究、经验总结,展开了创新高中政治教学策略的论述,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与借鉴,让更多学生受益,培养具有担当与使命的时代新人。
一、对标时事热点,在案例解读中提炼观点
思政学科的实施,对标时事热点,更倾向于生活化案例的引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时政教育是思政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高中时期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更是与时事热点,有着更直接的关系。因此,在新时期的教学环境之下,广大教师应不断围绕着学生的发展需要,引进更多丰富的情景、案例、资料、新闻等,为学生构筑有意义的思辨空间,让他们在解读的基础之上开拓视野,并且联系时事热点,产生属于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在更具有真实性、复杂性、综合性的案例之中,有效识别、判断出,提炼出其中所涉及的思政规律原理等,增强学生的探究深度,发展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爱国主义情怀等,助力学生转化,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贯彻落实思政一体化的要求。
以人教版高中政治“全民守法”一课程为例,教师则可以指导学生基于具体事例感知全民守法的内涵,建立:不同社会主体遵守法律促进社会进步的观念,明确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的重要性,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例如,何某爱好弹钢琴,退休后招了几个学生在网上进行教学活动。此起彼伏的琴声,成为影响邻居休息的噪声,派出所多次协调未果的情况下,邻居把何某告上了法庭……探究,何某的行为是否侵犯了邻居的权益?为什么?如果遇到类似情况,你会如何处理?基于不同法律条例参与探索……让学生明确: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二、强调项目合作学习,在思维碰撞中发展意识形态
在更理性分析之中,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国家建设之间所存在的关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指导学生通过有效的信息交互,探索知识原理的本质,找到其中的矛盾,解决问题,尤为重要,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辨析中,获取更多巧妙的体验,发展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够由表及里,获得转化。因此,在思政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设置合作探究项目,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分组,鼓励学生之间构筑学习共同体,自然地实现对彼此的引领以及带动,围绕着具体的问题解决或者目标导向,他们则能够分享自己的思想,解决疑惑,提出不同的方案以及思路等,找到有效的难点或者弱点共同解决。
以人教版高中政治“挑战与应对”一课程为例,教师则可以指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理解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阐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危害;谈谈如何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理解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意义和要求,真正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即“中国倡导的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即“理解国际关系民主化的科学内涵。”强化学生的法治精神,即自觉维护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发展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行为。
三、开发社会实践活动,在践行中担当责任使命
高中生已经逐步由未成年走向成年,因此他们更应增强自己的社会参与意识。融入行为落实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直面社会热点,或者说关注到某一种实践等,指导学生基于行为内化知识与技能,尤为重要。形成一种“在做中学”的态势,才能够帮助学生达成认知以及行为的统一,进行更富有深度的转化。所以,在新时期,广大教师也需要围绕社会实践等,开展更多类型的活动,指导学生走出课堂,融入课外以及社会环境中,接触到不同的人物及事物,改善以往背景下“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融入一系列的志愿服务、公共参与,或者是法治建设的进程之中。发展道德认知、情感以及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修养,筑牢思想基础,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之中的接班人,培养新时代好青年,肩负责任使命。
以人教版高中政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课程为例,教师则可以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形式可以是,指导学生参与调研,发掘一些全球性的问题,如气候变化、贫富差距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对全球的影响,指导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讨论如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总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构建方法。比如,参与生态保护、救助濒危动物、低碳生活等,在行为落实中,进一步认知认识个人与全球的关系……
四、结束语
综合以上所述可知,分析思政一体化理念,创造性地展开思政教学的实践,才能够构筑全景图,使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衔接学生未来的成长以及发展,促使学生逐步建立明确的政治认同感,社会参与意识与行为等。因此,在未来,广大教师仍需展开持续探索,有针对性地优化实施,从宏观性的角度来进行整体把握,围绕着高中生的发展需要,落实思政一体化的要求,发展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真正成为新时代青年,助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文丽.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44(14):62-64.
[2]何同锦.历史思维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2024(08):176-179.
[3]姜凌.“三新”背景下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策略[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15):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