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脆皮大学生”语境下当代大学生主动健康意识研究

张陈钰 吴启梦 刘玉冉 李丹丹 丁若萱
  
卷宗
2024年24期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文章基于“健康中国”战略背景,运用调查问卷和线下调查等方法,从“脆皮大学生”现象的背景、成因、影响及应对策略中深入探讨当代高校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社会竞争及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脆弱性表现及其成因,进而研究大学生主动健康意识现状,从多方面阐述提高大学生主动健康意识的合理化建议:个人要培养主动健康意识,学校要构建全方位健康教育体系,社会要构建健康支持系统。研究旨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推动社会整体健康发展。

关键词:主动健康意识;健康中国战略;脆皮大学生

基金项目:本文章为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2024年大学生科研立项“脆皮大学生”语境下当代大学生主动健康意识研究(项目编号:2023003SK)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年来,随着网络上关于“脆皮大学生”的段子与案例层出不穷,一个引人关注且日益凸显的现象——“脆皮大学生”也在逐渐进入公众视野。这一网络流行语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当代大学生身体脆弱、易受伤害的现状,也引发了人们对青年健康状况的反思与讨论。

对于“脆皮大学生”现象,看似夸张,实则折射出进行青年健康研究的重要现实意义。其一,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对于促进社会稳定、推动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二,研究“脆皮大学生”现象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提升身心健康水平。所以,进行“脆皮大学生”语境下当代大学生主动健康意识的研究,挖掘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寻求解决之道,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与使命。

国内学者针对“脆皮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估。现有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然而,如何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紧密结合“脆皮大学生”现象的具体特点,仍是亟待深入探索与努力的方向。

一、绪论

(一)概念界定

主动健康意识是指通过利用心理、物理等非药物治疗对自身施加控刺来增加自身主观能动性,促进人体提高适应能力,从而实现人体机能增强或慢性病逆转的医学模式[1]。这其中,日常饮食、作息、心理状态等在主动健康中起重要作用,大学生的主动健康主要是通过利用自身心理和行为状态来提高健康水平。

(二)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主动健康的意义

健康中国战略概括为中国政府旨在通过多方面措施全面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长期国家战略。在健康中国战略中,主动健康与被动医疗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全面保障人民健康的两大支柱。

主动健康理念的推广提高了公众的健康意识,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全社会更加关注健康问题,大学生群体也更加重视自身健康。健康中国战略和主动健康理念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全面建设健康中国的关键因素。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1.对象

以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各年级各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分别回收问卷216份和170份,其中有效问卷212份和166份,有效率分别为98.15%和97.65%。其中,第二次问卷调查中,医学类专业86人,非医学类专业80人,涵盖了该学校各个年级的学生。

2.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研究对象。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相关人员提前进行学习与培训,同时确保每一份问卷填写人的知情与同意。问卷经过统计学分析,问卷信度和效果良好。第一次问卷调查着重于调查对象自我认知是否“脆”,“脆”的原因来源,调查对象对主动健康的认知度和在外界帮助下进行主动健康的接受度。第二次调查问卷在第一次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进行提高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的探索。

3.统计分析

所收集的数据,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百分比,例数进行描述性分析,AHP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分析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在“脆皮大学生”语境下,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各专业各性别学生对“主动健康”的认知情况和接受情况,并进行提高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的探索。

二、大学生主动健康意识现状分析

(一)研究内容及基本情况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对于主动健康意识也有了更深的关注和了解。但《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报告中指出:大学生体质下滑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2]。

关于此次大学生主动健康的研究内容可概括为认知因素分析、行为模式探究、干预措施评估几部分。

1.认知因素分析

学生的理论认知度良好。在研究对象的各个年级中,绝大多数学生都对主动健康有一定的了解(表4),大部分学生认为主动健康意识对于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影响较大(表1)。

2.行为模式探究

大学生对于饮食上主动健康的执行与性别有一定关系。第二次调查数据进行交叉分析后显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主动健康的重要性认知度都较大,两者差异并不呈现显著性。但在饮食方面,女性相对于男性更容易因为追求时尚或快速减肥而采取不健康的饮食行为。

3.干预措施评估

第二次的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对于当代“脆皮大学生”背景下,个人主动健康的最有效激励机制是校级证书或个人荣誉,占比为79%,其次是礼品,占比为51%,这对于我们探索主动健康的激励机制给予建议和指导。对于个人的主动健康程度的评估机制有89.76%的同学认为睡眠质量调控应包含在内,饮食规律健康程度占比73.49%,运动时长纪录占比70.48%,心理评估表现占比61.45%。

对于学校或社会在促进大学生主动健康方面提供的支持和资源上,提供运动设施或场地占比最高为77.71%,增加健康类课程或讲座占比71.08%,这两者占比最高,这给学校和社会在具体有效途径的探索上给予了方向。

通过这几部分的研究,进而探讨出大学生的主动健康意识的现状,并深入剖析其成因与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二)数据结果与总结分析

1.当代大学生普遍有“脆”的自我认知度且身心双“脆”度相对较高

在第一次调查的212人中,14.15%的同学认为自己非常“脆”,只有30.19%的同学认为自己身体很好,所以,大多数甚至70%左右的同学是有“脆”的自我认知,并且在自我认知“脆”的同学中认为身体+精神都很“脆”的均占80%以上,所以身心双“脆”度是相对较高的。这同时符合了我们课题的“脆皮大学生”语境下当代大学生主动健康意识的研究背景。

2.当代大学生的“脆”与学业,理想和人际关系有较大关联

本次的数据分析采用AHP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对第一次调查的212人进行分析后显示,最主要的“脆”来源于理想和现实差距过大,其次是学业压力繁重。同时我们通过积极线下访谈推测出由这些因素引发的“脆”与个体的心理预期,身份认知和承受能力有一定的关系。

3.当代“脆皮大学生”的主动健康的接受度和认知度高

通过对第一次调查的212人进行卡方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们对主动健康的了解程度和对主动健康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与他们自我认知的“脆”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自我认知“脆”度越低或没有的同学,对主动健康的了解程度更高,这一点在自我认知身体状况很好的同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同时,身体的“脆”度高低与自我认知主动健康的重要程度深浅也存在一定的关系,自我认知身体状况很好的同学对主动健康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综上,我们推测可能有某些因素阻碍了绝大多数“脆皮大学生”进行主动健康管理。本次卡方分析为我们确定第二次调查问卷的研究重点提供了指导,同时也为我们探索有效途径提供了可行性。

三、阻碍大学生主动健康行为原因分析

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技术,也需要有良好的身心素质。研究表明,在校大学生健康知识的理论和应用存在分割,未能良好利用所学的健康知识,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3]。而阻碍大学生主动健康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个人层面

第一,饮食习惯方面。饮食健康对维持大学生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当前,很多大学生对饮食的营养搭配普遍缺乏重视,有的同学喜欢无节制吃各种油炸及不健康食品且饮食时间不规律,不良饮食习惯对身体和心理造成了不良影响,从而影响个体进行主动健康行为。

第二,运动锻炼情况。运动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重要途径。据调查,大学生的运动的积极性不足且运动锻炼的时间不合理[4]。尽管部分高校设有体育俱乐部与体育社团,但由于宣传不足、设施有限等原因,学生参与度并不高。我们通过线下调查与访谈,了解到只有很少同学有经常锻炼的习惯,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很少运动,大多数同学每天连续静坐和上网的时间比较长,身体活动明显不足。

第三,睡眠及质量状况。睡眠是恢复精力的最好方式。然而,当前大学生入睡时间普遍较晚,熬夜现象普遍。其中心理原因和电子产品使用过度是主要原因,据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受访大学生日均使用手机时间大于8小时。同时许多高校校内住宿条件存在明显问题,如噪音干扰、设施老旧等环境问题。这些因素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睡眠质量,还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二)学校层面

第一,教学安排不合理。进入大学后,学生的任务除了学业问题还有各种活动和学时要参与和规划。学校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教学时间和进度,尽量少安排一些强制活动,多给学生一些自由的时间。

第二,健康风险监测不合格。高校存在管理缺陷,缺乏有力的制度去监控健康程度,也未有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和身体变化的记录,未能尽早发现并识别学生健康危机,尽早处理和干预危机。

第三,宿舍分配问题严重。大部分高校是遵循随机原则来分配宿舍,未能将个人作息习惯,地域分布,爱好专业,个体性格特点考虑在内,导致宿舍矛盾频频出现。从而影响个人主动健康行为。

(三)社会层面

第一,社会内卷现象。当代大学生“内卷化”现象除了体现大学生自我意识缺乏外也表明当前世俗社会对于成功的评判标准过于单一和狭隘[5]。名声,地位和金钱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当今社会人才密度高、竞争强度高,各种焦虑广泛存在。

第二,学业压力较大。进入大学后,大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独立面对和解决。近几年随着我国各大院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难普遍存在。而学生的学业成绩,专业前景与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密切联系。

第三,亲密关系挑战。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学生正处在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时期,很多学生在遇到亲密关系问题时,很多时候处理不当,会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四、提高当代大学生主动健康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的探索

生命和青春都只有一次,在最美好的年华,我们更应该珍惜健康。以下将从个人,学校与社会三个方面,围绕营造健康氛围展开论述,探讨提高大学生探讨提高大学生主动健康的路径。

(一)个人方面:培养主动健康意识

第一,树立健康观念。我们应该认识到健康是生命之源。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的各种挑战。

第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我们应该注意饮食的卫生问题,避免食用变质的食品,同时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第三,培养睡眠作息。首先,个人要提高自己的控制能力,坚持早睡早起,另外,避免熬夜刷视频,打游戏,合理安排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二)学校方面:构建全方位健康教育体系

第一,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学校通过多样化课程学习形式,使得大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第二,推广体育文娱活动。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课程,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释放压力。

第三,合理安排教学工作。高校应结合多途径教学方式与模式,利用线上平台的大量资源,结合线下教学,有利于学生积极安排学习时间,同时,也给予更多的闲暇教育,利于学生全面发展[6]。

(三)社会方面:构建健康支持系统

第一,营造健康的社会氛围。通过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社会还应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社会评价机制不应过于功利和单一。

第二,加强校企合作,缓解就业难问题。企业可以赞助高校举办健康讲座等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职业培训,推动健康领域的创新和核心技术应用。

第三,在亲密关系方面,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密关系可以促进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形成。应注重保持良好的家庭关系和亲密关系,多沟通多交流,增进彼此感情,有益于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提高大学生主动健康意识需要个人,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身心健康,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的各种挑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祥臣,俞梦孙.主动健康:从理念到模式[J].体育科学,2020,40(02):83-89.

[2]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发布[J].中国学校卫生,2021,42(9):1281-1282.

[3]张华,孙志岭,高海霞,董银凤,赵可,王赛男,陈康恺,庄宇.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及基于移动终端的健康教育需求分析[J].重庆医学,2018,47(15):2055-2060.

[4]杜婧,吕文曼,刘玉,王梦珂,王炜烨.当代大学生运动情况的分析与研究——以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为例[J].内江科技,2020(6):117-118.

[5]杨绮瑕,徐明生.当代大学生“内卷化”心态表征与疏导策略[J].青少年学刊,2021(5):16-20.

[6]彭胤钦,杨菊,刘锦平.大学生闲暇教育的价值探寻与实践路径——以江西理工大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4,10(5):174-17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