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问题及对策

宋晓晔
  
卷宗
2024年26期
中共张掖市委党校 张掖市行政学院 甘肃高台干部学院

摘要:实现数字治理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数字技术不断重塑着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效能,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解决了基层工作者“小马拉大车”的治理困境,提升了基层治理的精准度和前瞻性,并推动了基层治理结构的优化升级。但当前基层数字治理还面临着分散建设和重复建设影响整体效能、跨部门跨领域协同难、数据利用与数据安全的问题凸显以及法治保障和支撑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社会治理;数字治理;数字化

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也推动了公共治理的又一轮变革。我国作为一个人口规模巨大、人均资源分配不均的国家,基层治理的效能直接考验着国家治理的稳固性。面对日益复杂的基层治理需求,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基层治理模式创新成为必然选择。

一、基层治理数字化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指出:“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我国数字治理的发展势头良好,数字化基层治理系统的应用展现了其独特价值,切实增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

(一)解决了基层“小马拉大车”的治理困境

基层工作人员的只减不增,与基层工作任务的只增不减,构成基层治理中的一对突出矛盾。人手少,任务重,加班加点遂成为基层工作常态。数字化基层治理的出现为突破这一矛盾提供了助益。借助大数据、自动化算法决策等数字科技,治理主体可以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革新办事方式,减少人工成本,提升行政效率。

(二)提升基层治理的精准度和前瞻性

社区治理信息化平台作为数字技术赋能的重要成果,汇集居民信息、公共服务资源和社区事件等数据,为社区管理提供了综合性的信息支持。通过数据的数字化整合,一方面,“实时接收来自公众的各类诉求,并通过数字系统实现各部门联动,迅速完成问题诊断和问题解决,真正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1]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对信息的筛选,可以增强对风险的感知能力和分析预判,以此实现基层矛盾风险的前瞻性预测。

(三)推动了基层治理结构的优化升级

行政科层制是当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治理体制,它体现出了等级分明、责权分明、内容分明、程序规范的鲜明特点,但在今天也出现了各部门之间沟通不足、与群众对接不及时通畅、解决基层问题推诿扯皮等明显的问题,影响了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基层治理数字化的推进,有利于政府重塑基层结构、调适权责体系,突破体制机制中的局限。”[2]有利于调动基层治理部门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整体协同、高效共治的良好局面。

二、基层治理数字化存在的问题

(一)重复建设影响数字治理的整体效能

数字技术的发挥效率的最佳形式就是数字平台,平台的规模越大、链接的双边或者多变用户越多,供给的边际成本和交易的制度成本越小,协同的沟通成本越低,违约的风险成本越高,数字治理的大平台化底层逻辑就在于此。但在现实场景中,社会治理的各级主体在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总是选择倾向于去重新构建平台、统计数据,而较少选择在已构建的数据平台上接入对方服务,也就导致出现了重复建设的现象。且数字化的最大特征就是数据的不断更迭,若是不及时进行更新,反而影响了治理效能,若是不同主体对同一数据内容分别进行更新,又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这一问题就需要积极对接各级主体实现对基层数字治理各平台的有效整合。

(二)跨部门跨领域协同难问题突出

站在公众和企业作为治理对象的视角,数字治理同样强调治理的整体性,我们通常所言的以人民为中心实质上是强调整体的效率,不是某个企业或者某个个人的治理效率基层目前所使用的数字化系统,根本上依赖于各种相关联公共数据资源和平台的建设。但在目前的实践中已经出现了“各类数字资源和数字基础设施在纵向和横向上没有完全打通,各机构间无法共享”[3]的问题。

(三)数据利用与数据安全的问题凸显

随着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数据已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加强数据治理、保护数据安全,为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筑牢安全屏障,这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但近年来,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数据利用和数据安全的问题日益凸显,尤其在基层治理方面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基层工作人员缺乏相关培训和数据保护意识,数字素养普遍较低,且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

三、基层治理数字化的优化路径

目前,我国正在经历从单一电子政务到数字智慧治理的转型阶段。由于各部门法律法规的制约,以及信息技术标准不一致等障碍,政府数据共享难有实质性进展。应从国家层面重视基层在国家政务数据资源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从顶层发力构建基层数据资源整合共享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体系。因此我们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

基层数字治理要想转变当前缺乏整体性谋划,重复建设的问题,就必须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要推动基层治理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实现民生领域数据的紧密衔接和业务协同。积极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覆盖全生命周期、贯穿线上线下、精准管用高效的数字化治理网络,打造“数字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模式。

(二)强化数字治理的法治供给

数字治理要想走得更远、更好就必须依靠法制。数字技术管理地方性法规尚未完备,导致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的实践步伐超越了制度建设的进程,很多传统的基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没能充分的认识数字技术的弊端,导致私人数据泄露,造成不良影响。基于数据的治理结构虽然搭建了网格化的框架,但因缺乏法律制度依据,影响了实施的效果,所以必须强化数字治理的法治供给。

(三)培养基层工作人员数字能力

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需要既懂信息技术又懂治理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基层普遍缺乏掌握数字技能的专业人才。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基层工作人员对数字化技术的掌握程度有限,难以充分发挥数字化治理平台的作用。这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治理方式,无法有效运用数字化手段解决问题。基层社会治理要强化人才支撑力量,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和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共同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一方面,引进掌握数字能力的基层工作人员;另一方面,对已有的工作人员培养技能,提升工作水平。

结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基层治理,积极提升智慧治理水平,是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更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重要路径。强化数字赋能、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要科学规划建设大数据平台和网络系统,强化联合指挥和各方协同,提高工作队伍的数字能力,切实提高执行力。

参考文献

[1]郑琼.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应然逻辑、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J].中州学刊,2023(09):91-97.

[2]王曙光,吴晓玲,赵芳源.数字技术赋能下基层社会治理的问题与策略[J].公关世界,2024(17):169-171.

[3]马怀德.基层治理数字化的重要意义及完善路径[J].浙江学刊,2023(05):5-1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