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乡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突围

戴琳琳
  
卷宗
2024年27期
房县青峰镇青峰小学

‌摘要‌:本文聚焦于乡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其在资源分配、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及家庭认知等方面的困境。通过实地调研与案例分析,揭示了心理健康教育在乡镇小学中的实施难点,包括专业师资匮乏、教育资源不均、课程内容单一以及家庭支持不足等问题。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突围策略,提出加强师资培训、优化资源配置、丰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具体措施,旨在为乡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推进提供实践指导与理论支持。

‌关键词‌:乡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困境;突围策略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然而,在乡镇小学这一教育基层,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仍面临诸多挑战。相较于城市学校,乡镇小学在资源获取、师资力量、教育理念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导致心理健康教育难以有效落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乡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突围策略,以期为促进乡镇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1乡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分析‌

‌1.1专业师资匮乏

在乡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常常受到师资匮乏的制约。普遍现象是,由于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其他学科的教师不得不兼任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这种兼任的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不足的问题,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兼职教师往往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这会让他们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显得力不从心。他们可能无法准确识别学生的心理问题,更难以提供有效的干预和指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状况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解决,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个人成长。

1.2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乡镇小学由于资源有限,加之分配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优质资源往往集中在少数学校,而大多数乡镇小学则难以获得足够的支持。这种不均衡的资源分配,让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难度加大。缺乏必要的教学设施和材料,教师们即便有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常常因为硬件条件的限制而束手无策。城乡之间的资源差异更是显著。城市小学往往能够享受到更多的资源和关注,而乡镇小学则常常被忽视。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物质资源上,还体现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城市学校可能已经采用了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方法,而乡镇小学则可能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

1.3课程设置与内容单一

乡镇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常常被边缘化,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课程设计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缺乏专业的指导和资源。而课程内容的单一化,更加让心理健康教育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心理需求,影响了教育的有效性。在乡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往往被简化为一些基本的心理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无法真正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也难以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趣。随着学生心理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单一的课程内容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

‌2乡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突围策略‌

‌2.1加强师资培训与专业发展

在乡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目前,许多乡镇小学的教师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这直接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体系,通过这样的体系,教师可以获得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同时,学校也可以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和资源,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稳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这种培训和发展机制的建立,需要政府、学校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可以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学校可以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而社会则可以提供实践的平台和资源。通过这样的合作,可以为乡镇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持续的动力和支持。

2.2优化资源配置与利用

乡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利用,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资源有限且分配不均的背景下,整合社会资源、引入公益项目,成为补充和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通过网络平台的远程教学,可以实现城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享,让乡镇小学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在实践中,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探索“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比如在南县,他们应用“全域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推进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这种模式基于农村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硬件不硬、课程不系统的现实,通过整合目标推进、资源整合、要素配套、结构优化、成员参与、服务提升等六个方面,开展全方位、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远程教学,不仅能够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育资源。网络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在线课程、互动讨论、心理咨询等,这些资源可以跨越地域限制,实现优质资源的广泛覆盖。

2.3丰富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

当前,单一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心理发展需求。教育者需结合乡镇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心理特点,开发适宜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东莞市中堂镇中心小学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该校通过游戏化、体验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成功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还有中堂镇中心小学举办的“彩虹桥”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通过专家的互动讲解和案例分析,引导教师们思考如何挖掘学生个人优势,利用优势和资源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批评教育。这种培训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技能,也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整体建设。此外,通过建立反馈机制和定期评估课程效果,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这种评估机制需要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共同参与和合作,以确保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结论‌

乡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来突围。通过加强师资培训、优化资源配置、丰富课程内容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乡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持续的关注与投入将是推动乡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前行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泽念.乡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配置研究--基于保定市P镇小学的调查[D].河北:河北大学,2023.

[2]张连云.农村小学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泰安市Z乡镇小学为例[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21.

[3]李婷.重庆某区青春早中期儿童青春期知信行和心理健康现状及干预措施探讨[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2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