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党建引领下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路径探索

刘文卿
  
卷宗
2024年27期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摘要:学生社区是开展学生思想引领、教育管理的重要场域,也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政治建设,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阵地。党建引领下的“一站式”学生社区,是深化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与平台,可以打破“五育”边界壁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目前“一站式”学生社区面临学生认同感不足、队伍配备不齐全、协同管理创新不足等问题,通过党建引领、数字赋能、落实层级管理、打造社区文化等措施,提升育人精度、温度和深度,提升党建思政工作质量。

关键词:学生社区;党建引领;育人

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近年来,各高校有条不紊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贯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理念,把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充实到一线[1],显著提升了学生管理水平和育人效果[2]。

一、党建引领下“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的价值意蕴

1.将党建与“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深度融合

党建引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可以进一步拓展党建的空间范围,提升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3]。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立基层党组织,直达学生学习生活一线,实现了党组织在学生生活、学习、活动区域的全覆盖,实现党员在哪里,党组织就在哪里。党组织可以深入了解学生需求,为学生提供精准、便捷的服务,增强学生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学生党员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同时促进学校各职能部门、各学院以及学生组织之间的联动协作,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学生社区面临的问题,提升管理效率,促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健康发展,提升党建质量,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

2.深化“三全育人”探索的重要抓手与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生在哪里,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开展到哪里”。党建引领下“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能够整合学校内外各种育人力量,推动党团组织、管理部门、服务单位等进驻社区,将校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等多种育人力量下沉到学生身边,形成同向而行育人合力,从而达到全方位、多层次育人成效[4]。一站式学生社区可以覆盖学生成长周期,打通服务学生的最后一米,保证学生在成长成才的每个时空都能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实现全过程育人。党建引领下的学生社区将德育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把对人才“德”的培养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用家文化感染学生,注重养成与保持和睦友爱、相互帮助、共同发展的学生社区家文化氛围,真正培养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有用之才。

3.打破“五育”边界壁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整合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包括课程、讲座、工作坊、社团活动等,使各种教育资源能够跨领域、跨学科地流动与共享[5]。学生不仅能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智育),还能在参与多样化的活动中获得道德情操的提升(德育)、身体素质的锻炼(体育)、审美能力的培养(美育)以及实践技能的增强(劳育)。社区内部形成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及外部专家等多方参与的协同育人体系[6]。通过定期的交流与合作,不同领域的教育者能够共同设计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教育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在多个维度上的均衡发展。

二、党建引领下“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

1.物理环境先天不足,影响建设积极性

一方面学生社区相距教学、办公区域较远,使得专业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育人队伍容易因为距离而产生畏难心理,难以频繁地深入学生社区进行日常管理和服务,影响了育人队伍下沉到社区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导致管理效率和质量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学院学生数量较多,住宿楼栋多且分散,受限于宿舍楼栋空间,学院在学生社区开展活动往往会遭遇场地限制,难以很好满足学生需求,很难打造具有学科特色的楼栋精品。

2.育人效果难以切实发挥,学生对社区认同感不强

就目前的建设情况而言,学生社区远离教学区,导致学生在利用教学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时面临不便。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往返于社区和教学区之间,降低了学习效率。同时,目前较多关注在学生社区的物理空间建设,希望通过改造提高物理空间使用率,但是对学生社区的社会空间探索不够,只是把原本在学院、教学楼等教学空间开展的活动搬到学生社区。远离教学、办公区域可能使学生感到与学校的整体氛围脱节,降低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融入感。这使得学生社区的育人效果不理想,甚至使学生反感,产生副作用。

3.队伍配备不齐全,育人效果难显现

根据《意见》要求,学校及院系领导要经常深入学生宿舍、联系学生宿舍,教务、学工、后勤、保卫等各方面各环节都要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之中,全员开展育人工作,全员发挥育人作用。目前的情况是,部分高校在学生公寓党建工作中多数让辅导员、学生党员加入工作队伍,班主任、专业教师虽然在队伍中,但因工作量的叠加,从事社区管理、党建教育板块工作效率不高,存在学生社区工作推进慢的现象。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人员配备不齐,育人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成立一支专业化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队伍是推进党建工作的重要一步。

4.协同管理机制创新不足,难以形成精准育人

当前,许多学生一站式社区在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上仍存在不足,如信息管理系统落后、数据共享不畅、智能化服务应用不足等,这些都限制了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效率与质量。社区在教育、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和手段缺乏创新,往往沿用传统模式,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各类媒介如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在学生社区中的育人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缺乏有效的媒介融合和互动机制。在利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探索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方面,许多学生一站式社区还处于起步阶段,数据收集、分析和应用能力不足。

三、进一步开展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对策

1.“党建+社区治理”,探索社区党建新路径

“学生在哪里,党建阵地就延伸到哪里”。学校应在学生社区构建“一站式”党建前沿阵地,在社区、楼栋设立学生党支部,鼓励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向社区报到。选拔杰出学生党员担任网格负责人,构建由“楼栋长、楼层长、楼层委员会、宿舍长”组成的四级网格管理体系,全面参与社区管理、社区建设及志愿服务,共同保障社区的安全与稳定。建立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学生党员发展和考核机制、社区党员角色发挥机制。发挥组织育人功能,以小社区实现大思政,在社区设立党员先锋岗和服务站,公开党员宿舍、学业优秀宿舍、退伍军人宿舍等信息,让学生党员在社区“亮身份、担表率、作贡献”树立榜样,充分展现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党建+数字赋能”,搭建智慧党建新平台

学校应积极推进窗口服务平台、网上服务平台、自主服务平台“三位一体”融合建设,推进学生社区24小时自助服务区建设,进一步促进各类平台数据的互联互通,支持学生事务在线办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打造集理论学习、党性教育、党务工作、党员管理为一体的“网上党建平台”,建设集音频、视频、文档、文字、书籍为一体的“党建资源数据库”,引导青年党员不断提升政治素养,促进社区党支部规范开展组织生活。借助“两微一端”平台抢占党建宣传网络阵地,对党的先进理论和社区党建工作进行及时有效的宣传,积极打造符合时代特征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字化党建模式。探索大数据赋能精准育人,通过学生“数字画像”探索青年学生成长规律,依托大数据进行科学化分析和管理,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效果。

3.“党建+层级管理”,完善社区育人新力量

“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综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党建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中的引领作用,必须加强队伍建设,形成由学校领导、辅导员及专业教师、学生社区管理人员、学生党员组成的四级管理团队,各司其职,发挥各自优势,最终形成育人合力。学校领导是第一层级,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加强顶层设计,打造规范化系统化的学生社区管理模式。辅导员和专业教师是第二层级,要坚持每天有辅导员入驻,切实落实学校的政策、管理模式和教育要求,加强思想引领,推动学生社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学生社区管理人员是第三个层级,要做好学生社区的管理和保障工作,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保障。学生党员是第四层次,要坚持基层党组织在学生社区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

4.“党建+社区文化”,打造全环境育人新生态

结合学校的建设发展理念,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挖掘和利用好社区公共空间和资源,融入学生文明教育,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环境,为学生营造文明、安全、美丽、绿色、宜居的社区场所,实现“硬”管理向“软”浸润转变,让学生参与其中、活跃其中、受教其中。另外,积极挖掘社区内的劳动育人资源,鼓励学生通过党支部、班团集体活动或个人参与,通过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方式参与社区建设,强化学生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人翁意识。

参考文献

[1]王懿.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问题与实践理路[J].思想理论教育,2022(02).

[2]马成瑶.整体性治理视域下推进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2(03):96-101.

[3]张亦佳.高校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05):136-141.

[4]王丹,任欢.党建在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发挥引领力作用研究[J].行政科学论坛,2023,10(06):56-60.

[5]王雷华,任豪.协同治理视域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39(03):146-150.

[6]李清薇,马妍华.高校党建引领“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的实现路径[J].活力,2023(10):49-5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